梅氏網

ID:meishiwangzhan

無論您在哪裏,只要您姓;請點擊上面“梅氏網”關注,融入梅氏大家庭,洞悉梅氏動態,攜手同行,共同弘揚梅氏文化。積極提供、分享梅氏資訊,傳播梅氏正能量,共建繁榮梅氏。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熱點推薦:

  1. 【敬心留存】全國梅氏宗譜留存概況

  2. 梅氏字輩數據庫登記、查詢,請保存!

  3. 【梅氏團體】世界各地梅氏宗親會(交流會)彙總表 值得收藏

  4. 【語音版 梅氏家訓】祖宗智慧,句句箴言,字字珠璣!梅家人一定要留給子孫存看!

梅氏宗親超級羣

長按或掃描即可加入

在線實時共享通訊錄,方便大家相互聯繫,信息互通。目前是人數最多的梅氏羣,有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海外等)宗親的聯繫方式。社區可以發佈您的商業資訊,服務問答。助您拓展人脈、增進友誼,促進宗親行業之間交流等...期待您的加入。

新聞 | 人物 | 歷史 | 族譜 | 文化

- 致力打造成梅氏文化、信息共享的平臺

2018年6月4日,江西日報C3版(旅遊)以《朱姑橋梅村 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爲題,對我鎮朱姑橋梅村的悠久歷史進行報道,並給予“梅汝璈故居”旅遊推薦。文圖如下: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一個村莊記載一段歷史,一個人,又讓這個村莊鮮活起來。

南昌市青雲譜區朱姑橋梅村,古風遺韻,民俗猶存,8幢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猶在,見證了梅氏一族的開枝散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法官梅汝璈先生,出生及少年時期均生活在此村,現該村還保留着梅汝璈先生的故居,使得朱姑橋梅村成爲一處極具開發價值的寶貴人文景觀資源。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朱姑橋梅村佔地約600餘畝,歷經滄桑保留至今的明末清初古建築有8幢,總佔地面積約30餘畝,呈一字形排開,其中5幢古建築爲四進或五進的深宅大屋,外表框架保存較完好,殘存少量石雕、木雕,圖案精美,別具一格。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該村歷史人物輩出,梅福即梅氏始祖,爲西漢南昌尉,又稱仙尉。因其一小史身份,不畏權貴,三次上疏,高風亮節,令世人欽佩並流傳後世,後棄官隱居傳說得道成仙。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朱姑橋梅村前身爲“石馬梅村”,明亡清初,朱耷在古梅仙祠址擴建青雲譜道院隱居,其姐在青雲譜西三四里之遙的唐鄴院修道,朱道姑常經村西北麻石橋探弟,當地村民稱該橋爲朱姑橋,村名也因此改爲朱姑橋梅村。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走進村口,有一個半月型的水塘,水塘名爲壽春塘,又名太平塘;塘前有一條麻石路,當地村民稱其爲官馬大道,路口立有一牌坊,名爲石門居古驛道牌坊。麻石、水塘、門樓,在200多年曆史的風塵中,見證了梅村的光陰與村民的細碎生活。

推薦:梅汝璈故居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梅汝璈,中國法學家,字亞軒,南昌朱姑橋梅村人。1946—1948年,梅汝璈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對20世紀30——40年代發生於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大規模侵略戰爭負有主要責任的日本戰爭罪犯的審判工作。在歷時兩年半開庭818次的漫長過程中,梅先生始終堅持法律原則,有理有節,在“法官席位之爭”“起草判決書”和“堅持死刑處罰”等關鍵時刻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賞與尊重,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梅汝璈故居始建於1856年,建築本體爲青磚構築,共兩層,門窗上刻有清朝年間的花紋刻。內部結構爲“三井加兩院”,即前院、前井廳、中井廳、後井廳、後院。2011年底,青雲譜區對梅汝璈故居進行了加固修復,目前梅汝璈故居是全國法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江西省法官教育基地、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昌市文物保護單位、南昌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南昌市檔案教育基地等。(本報記者 鍾秋蘭)

(來源:江西日報\石馬村)

我姓梅,我驕傲!

我姓梅,我自豪!

爲梅氏點贊!

家人頂起!

上內容不代表《梅氏網》的觀點和立場。轉載是爲了傳播更多的信息,若侵犯到您的權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梅氏網的原創內容,均有明確、明顯的標識,轉載需註明出處。

「朱姑橋梅村」鬧市深處的歷史光陰

關於我們

“梅氏網”是一個瞭解梅氏文化交流平臺,以弘揚梅氏文化,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爲宗旨。

  • 投稿窗口:http://cn.mikecrm.com/drb5ayf

  • 尋根登記:http://meishiwang.mikecrm.com/gKpMdYo

  • 字輩登記:http://cn.mikecrm.com/rxwVZQB

  • 法律顧問:梅德友

多精彩內容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請點亮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