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保留完好的天生橋石碑

圖文/賈巴爾且 祝克鴻 攝

我雖土生土長的金陽人,離縣城不遠的地方,有一座橋叫天生橋,是我多年來一直想去而沒有去成的一個神祕的地方。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述過許多天生橋的神話故事,但由於我們到縣城不經過天生橋,五十出頭了,還沒有到過天生橋,想到天生橋去看看,探個究竟是我多年來夢寐以求而特別嚮往的一件事。

今年“五一”那天晚上,我像小時候盼過年般的心情,盼望着第二天的到來,同時也祈禱着明天晴空萬里。醒來時,我拉開窗簾一看,如願以償。於是我準備好相機、包、水等東西,興致勃勃地終遠離喧囂,百聞不如一見,親自去目睹領略一下出過許多神話的地方——天生橋。來本幾天前就說好了,家人要和我一同前往的,想來想去,爲了安全起見,我就沒有帶他們,雖然他們有些不開心,但是我也顧不了那麼多。

從縣城坐了20分鐘的車後,到了氣象局旁下車就開始走路,在天生橋電站我打聽到前往正兒八經天生橋的方向和路線,於是我把褲子脫下裝在防水包裏,沿着金陽河逆流而上,一條清澈幽藍的小河依山勢奔騰蜿蜒,從省級自然保護區百草坡傾瀉而下,河兩岸奼紫嫣紅的雜花生樹,草碧鶯飛,空氣溼溼粘粘,混合着花香草香,才入鼻腔就彷彿直接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沿着淙淙的小河,沿着這條幽幽夢幻的深溝絕壑,走着走着,河水漸漸集中了起來,不再是剛纔那麼寬暢,河兩邊的懸崖也越來越高,我好像耄耋老人一樣手持木棒,深一腳,淺一腳地試着過河,雖然天晴很好,但水還是像冬天一樣刺骨,特別是許多地方水齊胸部,好幾次差點把我拉倒,由於有些崖子不能通過,只能踩着水而過,一會兒踩到東邊,一會兒又踩到西邊,反反覆覆,我用相機無數次地拍下那一個個靚麗的風景,令眼花繚亂,綠蔭中的光一閃一閃,眼簾豁然大開,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走了近3000米左右時,金陽河越來越狹窄,河兩邊也不再光禿,還有農民在做莊稼,而是各種樹藤相互纏繞,把金陽河掩沒在樹下幾十米深的河溝裏,有些地方連太陽光都照不下去,我好像進入一個黑暗的隧洞,頭上小鳥又唱又跳,好像在開一個歌舞晚會,迎接我的到來,懸崖上的水也不停地滴下來,落在靜如黎明的河水中,這裏叮咚,那裏叮咚,剎那間,一隻小青娃跳在我那赤祼祼的背上,把我嚇得心驚肉跳,毛骨悚然,差點倒在河水中,幸虧好久沒有喝酒的我準備還充分,買了兩瓶啤酒,開始在河邊走路時不方便就下了肚,自然膽子也大了許多,如果沒有喝這兩瓶啤酒,也許我已經打退堂鼓了,雖然堂堂七尺男兒一個,但孑然一身地在這河邊踩着水,還是有點畏俱感,於是我改變了方向,不敢再進這個深不莫測的洞了,繞道而行,爬了一段後,金陽河好像沒有看見了,眼前是一個“S”型的各種灌木叢生,騰纏棘繞而成的一條綠色走廊,但有些地方還能看得見河水在河道的亂石中飛濺,時而衝擊起白色的浪花,時而又流失在無聲的石縫裏。

五彩繽紛的紅石

再往上走,看見一個石碑豎立在那裏,十分耀眼,仔細一看,字跡很模糊,難道說這就是天生橋嗎?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真的是天生橋,幸好我沒有喝醉,不然這種樹林喝醉酒我看都不看就走過去了的,天生橋就像一段土路,四周各種灌木密茂,因此顯得不怎麼壯觀,若不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一座橋都還打個問號。而橋下面是幾十米深的一條石縫,落差雖然那麼大,連流水的聲音都沒有,丟進一大石頭好久才響了一下,這也許就是傳說的無底溶洞吧,這座橋是一個巨大的石頭卡在石縫中間,凸了大半徑出來而形成的天生橋,是全國最小、最短、最深的天生橋,如果沒有那些樹木,一個跳遠動動員跳過沒有問題。河溝這樣形成的原因是:金陽河從百草坡淙淙而下到這裏後突然形成“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彝族的老祖先子米阿只帶着上千人,從四川遷徙到貴州(彝名叫茲茲僕窩)去居住時,通過昭覺縣日哈鄉到金陽縣爾覺西鄉元寶山(彝名叫特木波豁)時,突然聽見現在的天生橋處,一隻狗哇哇地叫個不停,這隻狗叫古木阿各,它龐然大物,嘴長8米多,一步跨百米,把一頭豬鬃長達幾十米的野豬攆進了天生橋邊了一個大溶洞裏,當時金陽河流域到處是枝繁葉茂的參天古樹,水很大,因此沒有一個地方有橋,河兩岸的人被水隔在各方,而在天生橋附近的地方還有各種兇猛的野獸,使人不敢接近這個地方,子米阿只他們到達這裏時,清清楚楚地看見這頭野豬變成了3件盔甲,懸掛在溶洞中央,並閃閃放光,用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取不下來,於是子米阿只叫跟隨他的比莫用一隻白公雞來祭神,比莫嘴裏不停地念着是子米阿只的盔甲就快快掉下來,快快掉下來,祭了三天三夜,卻不會掉下來,然後想到祭祀的禮物太小了神看不起,又拿一隻白公羊祭了六天六夜,比莫唸經念得舌焦口燥了,盔甲仍不掉步來,最後用九頭白公牛,九箱銀子,九箱金子、九壇白酒來祭了九天九夜時,突然間,大風狂作,有碗口粗壯的大樹連根拔起,一道道閃電好像一條條披着銀光的蛇,瞬間顯現,剎那間又消失,令人毛骨悚然,雷鳴一聲拉着一聲,讓人震耳欲聾,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天空烏雲密佈,黑壓壓的叫人透不過氣來,狂風夾着暴雨傾瀉而下,一件盔甲隨風飄落在子米阿隻身上,還叫子米阿只不要亂用這盔甲,只要盔甲領子通過唸經,指向任何地方,任何事物都會讓你隨心所欲,心想事成,但如果亂用盔甲做壞事,盔甲就會失靈了,而另外兩件怎麼祭它都不會掉下來,沒有辦法他們只好離開了溶洞,等子米阿只他們走出溶洞,洞口自然關閉了,而今據說這兩件盔甲仍然還是掛在溶洞裏,但洞口已無法找到。

短劍和鞘

金陽河怎麼大,子米阿只他們又怎麼過河呢?大家都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最後子米阿只想到了自己的盔甲,靜坐下來唸了經,只見烏雲淡淡而來,隨之滾來一個巨大的石頭,卡在金陽河石縫裏,就形成了天生橋,但是由於這個巨石,凸出了石縫,過橋的人只能慢慢地爬到石頭上,又小心翼翼地滑下來才能過河,很不方便,因此,子米阿只叫跟隨的人每個人拾一個石頭放在橋頭,然後順利通過金陽河到貴州去了。子米阿只還把天生橋附近的地盤劃分給阿力家來管,這以後每個人過天生橋,都要必須大喊聲一聲,我是阿力家的什麼人,過橋的才順利過河,否則因偷偷過河者將會帶來了災難,重者當場死亡,因此,到現在只要有人過天生橋,每個人都會拾一個小石頭輕輕地放在橋的兩頭,自然天生橋就被人們用小石頭填平了,同時也保佑了金陽河兩岸人民的健康。

萬壽橋(又名天生橋,清乾隆續修)位於金陽縣城東北方,金陽河中游,距縣城5公里左右,橋頭石碑到現在仍然完整保存,這座橋石碑記載着當時續建萬壽橋時,捐白銀的名字和數量,三面都有文字,石碑落款爲大清乾隆六十年九月望二日立。

萬壽橋附近不足一千米的木納溝曾出土青銅古兵器劍、靴、戈等,經省州文物專家鑑定爲春秋戰國古兵器,均爲戰國時期青銅器古兵器,其中兩把青銅短劍是2013年出土,距今二千多年,1987年和2013年出土發現,爲國家二、三級文物。不僅對研究州滇文化、涼山與周邊縣的歷史文化有較高的參考和史學價值,而且對新興的旅遊產業也會帶來商機和推動作用。再下100米,由於長年累月的洪水沖刷呈現一處彩石灘景點,壯觀旖旎。

從天生橋下面幾十米的水裏面往上拍可見出“一線天”

萬壽橋碑文大概內容是:便捷川滇通往古道,碑文記載:“解隔江咫尺天涯之道也……”,據瞭解《華陽國志》、《蜀水考》史料記載該橋始建於明代,大清乾隆六十年續修......

萬壽橋結構,一個巨石橫跨兩岸岩石上,經人工修築而成。橋面寬約3米,兩側灌木叢生,藤蔓蔓延,貌似古道再現,橋距水面高30多米深,橋下被水沖刷岩層痕跡,可見其歲月的遠久。現已列入金陽旅遊景點,是金陽生態旅遊的又一個好去處。並正在申報州級文物保護。

萬壽橋橋頭石碑頭上,曾雕塑有龍頭,在文革時有一人,把龍頭丟於水中,而那人沒過幾天就摔巖,死於非命,爾後傳其是神,從此就沒有肆意毀壞了。據傳說,大病、做事不順心,有災難時,大凡過往此橋時,就揀一個石頭放在石碑處,就保平安長壽,消災去難,爲此,古道橋至今保護較完整。仍是鄉鎮村民往來要道,乃至來往雲南昭通、炎山、永善等縣的便道。

天生橋不僅宏偉壯觀,而且環境幽美,橋下數千米深的河水澄澈清瑩,水光瀲灩,河中的石頭被水衝磨得光亮圓滑,也是愛好奇石必去之處,橋四周都是奇峯峻石,河兩巖森林薈萃,十分幽靜,許多地方看不見河水,只聽見流水潺潺,風景盡收眼底,站在山頂上,俯瞰金陽河,金陽河宛如一條綠色的巨蛇不停地往上游遊着,讓遊客感覺到大自然的奇妙驚奇。

我筆純詞拙,無法一一描述天生橋的神韻,但如果你是金陽人或你要到金陽來,若不到這競是天設而非人力作爲的天生橋,大飽眼福,你會後悔終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