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研究量化交易中,研究了各種交易模型,比如連板龍頭打板,跟風股低吸,熱點題材補漲股打板,大藍籌趨勢波段操作,分歧轉一致買點,競價搶籌,利用江恩週期進行交易等等, 下面分享幾種模型,看一下其收益情況。

第一種,中陰線次日分時單邊上漲的情況,在貼近分時均線處低吸買入。次日起如果繼續單邊上漲則持股,一旦分時走勢出現震盪或下行則立刻賣出。分爲5倉,按照當日符合條件的個股先後開倉。可以看到從2018-10-01日起至19年2月將近半年的時間,收益是40%,月化將近6%的收益(單次交易費用0.05%)。如果給它加上10倍槓桿,單次交易費用0.45%的話,其收益變成了11倍。但是,如果放長週期呢?

如果從2017-01-01日起至今超過2年的時間,該模式不用槓桿的話是47%收益,曲線很穩定,但是月化收益就只有1.5%了。而用了槓桿後中間極其不穩定,甚至要歸0,雖然最終是取得了4倍的收益,仍遠低於近半年的。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第二種,打板前一日的連板龍頭,要求連板高度爲全場前3名,如果上板則打板買入。分倉。賣出規則與上面的模式一樣。可看到,不用槓桿的話,近一年內的收益爲虧損30%,但是用10倍槓桿的話,收益已經歸零,雖然中間最高有近10倍的收益。而從2017-01-01日至今兩年的收益呢,如果不加槓桿的話,虧損5%左右,而加的話也是歸零了。可以看到在2017年全年簡單的連板龍頭模式表現的很好,全年可取得翻倍的收益,在2018年就急轉直下了。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分享幾種模型,你們看一下收益情況


股市中忙碌的絕大部分人,最終都會把收益再次還給市場,只有那些拒絕回撤的人,才能最終存活於市場,而能通過不斷優化將其收益穩定提升的人,才能最終有所大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