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王德华

美国环球电视台CNBC于10日刊文称,一位经济学家表示,中美贸易战很可能“产生反作用”,促使中国建立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中国会“因祸得福”。

他说,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正在进行的关税之争,不仅仅是美国人购买了太多中国商品,还因为美国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感到不安。

译文如下:

按照美国一家广受关注的投资集团的一位经济学家表示,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战,很可能推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努力赢得更大的全球影响力。

事实上,里昂证券(CLSA)经济研究主管埃里克•菲什维克(Eric Fishwick)表示,华盛顿和北京之间正在进行的贸易角力,可能实际上会推动中国提振其经济和地缘政治定位。

菲什维克在香港说,“它很可能产生加速中国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反作用……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中实现自给自足。这肯定会鼓励中国建立越来越多的政治和经济势力范围。“

他指出,该国庞大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基础设施和投资计划,被广泛视为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大规模多国经济和政治影响区。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向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建立机器人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制造实力。该战略旨在使该国超越制造和出口普通商品,如服装和消费电子等。

至于贸易战的起源,菲什维克说,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正在进行的谈判已经失败,部分原因是美国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感到不安。

他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是美国的下一个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对手,美国对此感到不安。”“我不认为任何一方会特别愿意妥协,因为这更像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问题。”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警告称,他准备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此前,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中国征收2,000亿美元的关税。

尽管中国的出口增长略有放缓,但对美贸易顺差8月份的增幅,仍扩大至创纪录水平。

如何看

此文说到点子上了,说明美国也有明白人。的确,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此前,《人民日报》刊文称,美方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概括而言有以下三点:

利益敲诈。通过贸易战或发动贸易战的威胁,迫使贸易伙伴开放市场、让渡经济利益,是美国的惯用伎俩,以往曾经对多个国家使用过。在解决中美经贸问题方面,美国更是无视中国表现出的极大诚意,背弃双方达成的共识,单方面发起贸易战,其直接动机就是企图迫使中国在贸易投资上进一步对美扩大市场准入,增加购买美国产品,从而使美国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同时对外转移美国国内矛盾。

战略遏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上升,美国对华认知与情绪全面转向,重新定义了中美关系,把中国定义为美国长期的“战略竞争对手”。贸易战不仅是美国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美国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国出口产品,主要针对的是《中国制造2025》中包含的高科技领域,反映了美国遏制中国技术追赶的意图。

模式打压。美国从维护其全球霸权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模式横加指责。美国在发动贸易战时施展出舆论战、关税战、科技战等组合拳,究其动机,就是要通过舆论战把中国发展模式污名化,通过关税战、科技战等逼迫中国改变原有发展模式。

既然关系到国运之争,既然关系到产业的未来,我们就没有任何妥协让步的余地,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必须坚决打下去。日本没能熬得起签下广场协议,失去了二十年。中国若屈膝投降,失去的不仅仅是二十年这么简单。两强较劲不但凭耐力,实力而且凭智慧,我们也可以用贸易战以外的手段还击美国,那就是抛美债。

我们战场上打败了美国,贸易战也必须打败美国。来吧,尽管放马过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