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大麥網聯合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佈了《2017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移動支付已從“山珍海錯”變成了“家常茶飯”。由此衍生出來的電子票消費及無設備驗票也逐漸規模化的應用到了演出市場。報告顯示,目前最大的票務平臺、國內領先的現場娛樂綜合服務商大麥網的電子票覆蓋率超40%,無紙化已成大型賽事節展的“標配”。

  圖說:便捷的電子票受歡迎 官方圖

  人工智能賦能現場演出

  9月7日,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北京)演藝博覽會開幕論壇上,大麥網場館事業部總監寶玉透露,目前,大麥在北京國際長跑節、鄭州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杭州中國國際動漫節、新疆庫爾勒“國際軍事比賽-2018”、上海ChinaJoy遊戲展、大連青島啤酒節等多個大型項目中都採用了無紙化操作。寶玉表示,電子票是在紙質票基礎上推出的一種方便、快捷的電子認證形式。以往用戶只能通過快遞或上門取票的方式獲取紙質門票,現在用戶可以憑藉二維碼,直接掃描入場,極大的簡化了入場流程。與此同時,隨着電子票及無紙化的普及,門票的流轉過程可被追溯到源頭,對於不法分子投機倒把兜售假票能夠起到重要的防範作用,有助於進一步規範票務市場。報告指出,未來,雲計算、人臉識別技術也將廣泛應用於大型演出現場,提升用戶入場便捷性,提高安保防範,領跑“智慧現場”時代。

  圖說:中國現場娛樂觀演人羣中女性居多 官方圖

  年輕“高知女”領新風尚

  數據顯示,2017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89.51億元,相較於2016年的469.22億元,上升4.32%,變化並不大,但近年來,中國現場娛樂消費市場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以男性主導的消費格局正逐漸被高學歷、高收入女性日漸提升的消費需求刷新。報告顯示,中國現場娛樂觀演人羣中女性居多,佔比達61%,遠高於男性的39%,尤其在話劇歌劇、音樂會、舞蹈芭蕾等劇場類演出中,女性用戶更是高達64%,票房貢獻度幾乎是男性的2倍。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劇場觀衆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高達93%。

  從年齡上看,95後現場娛樂消費升級提速最快,特別是在演唱會品類上,幾乎是每10個觀演用戶中就有3個是年輕學生。當然,消費能力最強的還是25歲-39歲的中青年家庭用戶,佔比達55%。

  圖說:現場娛樂消費正在“親民化” 官方圖

  三四線城市下沉提速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演出市場,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達2400場,較去年上升了14.29%,票房收入37.64億元,較去年卻只提升了7.91%;劇場演出9.3萬場,較去年上升了5.48%,票房收入77.21億元,較去年只增了4.27%。由此可見,現場娛樂消費正在“親民化”。某種意義上,這也促使了演出市場的下沉。

  以演唱會市場爲例,頭部藝人資源從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青島等一二線城市,向台州、鎮江、衡陽、安順、達州等三四線城市的下沉。以張學友“A Classic Tour學友·經典”演唱會爲例子,兩年的時間去到了全國100多個城市,9月7日剛在貴州遵義結束第184場,現場4萬歌迷座無虛席。與此同時,焦作、咸陽、安慶等場次已在火熱銷售中了。而業內資深人士人分析認爲,“優質口碑劇目”的“下凡”是劇場類演出向二三線城市下沉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的市場積累,一些優秀的戲劇演出團體已經形成了IP化的品牌影響力,同時,熱門小說、影視劇、遊戲的舞臺化改編熱潮也迎來了預想的口碑炸裂。例如開心麻花、孟京輝、賴聲川等話劇,幾乎拿下了話劇市場的半壁江山,《巧虎》《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喫》等兒童劇則備受二三線城市家庭消費喜愛。(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