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可能會把那些想要親近我們或愛我們的人推開,因爲我們害怕被評判或被揭發。當我們感覺自己像個“冒名頂替者”時,我們總是生活在對被揭發的恐懼之中——新老闆或新戀人最終會意識到他或她做了錯誤的選擇。

導讀:我們有雙重標準,對自己的評價比別人更嚴厲。在職場競爭或者人際交往方面,你有感到心虛的時候嗎?你會有時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別人給予的好評價或者肯定嗎?你覺得你一直掩飾得很好,但是你心裏還是感到痛苦,糾結……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可以考慮聯繫心理諮詢師,讓自己在安全信任的環境裏獲得專業幫助。

自我懷疑、缺乏自信令感覺自己像個冒牌貨嗎?

(圖文無關,圖片已獲授權)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像個冒名頂替者或冒牌貨?不只是你一個人有這樣的感覺。尤其是在專業場合,人們可能會有這種感覺,但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這被稱爲冒名頂替綜合症,意思是由於自我懷疑和缺乏自信而感覺自己像個冒牌貨。因爲低自尊,我們害怕別人會發現我們能力不夠,或者認爲我們根本就是無能。我們相信自己真的是一個“冒名頂替者”,只是在欺騙每個人。在親密的關係中,我們害怕愛人最終會發現我們原來只是個冒牌貨,所以我們自己先選擇了離開。

其結果是,即使我們出類拔萃,即使我們能獲得高分、成就、加薪、升職或讚美,我們仍然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一切,因爲我們深感羞恥,而這些成就並不能讓我們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我們會找藉口或貶低我們的成功。在簡歷或工作面試中誇大或強調我們的優勢是很正常的。然而,與其他候選人相比,“冒名頂替者”確實覺得自己不夠格——既想要這個職位,同時又非常害怕得到它。

我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高期望,當和高期待相比時,深層的羞恥感會激發我們吹毛求疵的想法。我們也會把自己和那些似乎擁有一切的人做負面的比較。當別人犯錯時,我們可能會原諒別人,因爲我們有雙重標準,對自己的評價比別人更嚴厲。

當我們感覺自己像個“冒名頂替者”時,我們總是生活在對被揭發的恐懼之中——新老闆或新戀人最終會意識到他或她做了錯誤的選擇。在每一項工作或任務中,關於我們是否能圓滿完成任務的不安也在增加。每次我們必須表現的時候,我們都覺得我們的工作、事業、家庭安全——所有的一切——都岌岌可危。一個錯誤,我們“裝出來的門面”就會崩潰,就像一個不牢靠的“紙牌屋”。當好事發生的時候,那一定是弄錯了,走狗屎運,又或者是很快就要倒黴了的警告。事實上,我們獲得的成功越多,或者我們與新伴侶的關係越親密,我們的焦慮就越大。

如果有人熱情地肯定我們,我們會覺得自己並不值得這種肯定,並且認爲對方在操縱假造、說謊、判斷力差,或者根本不瞭解我們的真實情況。如果有人向我們提供善意或升職機會,我們會非常驚訝。我們想知道他們爲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我們獲得榮譽,我們會覺得這是個誤解。我們對此不予理睬,會覺得這是例行公事,非常簡單,低標準,或沒有競爭。另外,當我們做得很好,我們會害怕現在這樣是提高了別人對我們的期望,而將來其實我們可能會失敗。與其去冒會被批評、判斷或拒絕的風險,不如保持低調。

儘管別人可能喜歡我們,但我們內心卻感覺自己有缺陷的、沒能力的、一團糟的、令人失望的人。我們想象着別人因爲某事在評判我們,而實際上他們甚至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或者他們早就忘記這些事情。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的某些事情無法釋懷,甚至我們會因爲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來評判自己,例如電腦失靈導致事情無法按時完成,我們也會認爲是自己的錯。

低自尊

低自尊是我們評估和思考自己的方式。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人,在內心深處有一個苛刻的內在裁判員、內在批評家。它看到了別人沒有注意到更不會在意的缺點,它對我們指指點點,包括我們的外表,我們的行爲,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或者我們應該那樣做但沒有做到。

當我們自我批評時,我們的自尊很低,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我們的批評家也讓我們對批評很敏感,因爲它反映了我們對自己和自己行爲的懷疑。此外,我們想象其他人會像我們的批評家那樣思考。換句話說,我們把自己的批評投射到別人身上。即便被質疑,即便別人否認我們的假想,我們可能也不會相信他們的話。

人際關係中的冒名頂替綜合症

健康的人際關係取決於自尊。這種冒名頂替者的恐懼會導致我們挑起爭論,並假設我們正在被評判或拒絕,而實際上我們並沒有被這樣對待。

我們可能會把那些想要親近我們或愛我們的人推開,因爲我們害怕被評判或被揭發。這使得建立一段忠誠、親密的關係變得困難。我們可能會勉強自己去接受那些需要我們、依賴我們,虐待我們的人,或者是接受那些我們其實暗暗看不起的人。至少,我們相信這樣的人不會離開我們。

認知扭曲

羞恥和自卑會導致認知扭曲。我們的想法常常反映出一些以羞恥爲基礎(“各種應該”和自我批評)、死板、黑白分明和消極預測的思想。還有其他會混淆主要目標的認知扭曲,包括以偏概全,災難性思維,過度關注細節。

我們的羞恥感會過濾現實,扭曲我們的認知。一個典型的模式是投射消極的東西,忽略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們過濾現實以排除積極因素,同時放大消極因素和我們的恐懼。我們把事情個人化,把一件小事過度概括,以此來譴責自己和自己的潛力。我們用黑白分明、全有或全無的思維來把中間立場和其他可能性和選項排除在外。我們相信自己必須完美,必須讓每個人都滿意(實際上不可能),否則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就一無是處。這些思維習慣扭曲現實,降低我們的自尊,並可能導致焦慮和抑鬱。

完美主義

很多有冒名頂替綜合症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他們爲自己設定不切實際、要求苛刻的目標,認爲任何未能實現這些目標的失敗都是不可接受的,是個人毫無價值的表現。完美是一種幻覺,而完美主義是由羞恥驅動的,並會加劇羞恥。對失敗或犯錯的恐懼會讓人癱瘓。這會導致迴避、放棄和拖延。

我們內心的批判會干擾我們冒險、如願以償、創造和學習的嘗試。現實和我們的期望之間的差距產生了內在的衝突,自我懷疑,以及對錯誤的恐懼,這些都會導致痛苦和嚴重的症狀。

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我們的想法和行爲,治癒我們的創傷,發展自我同情來克服羞恥、自卑和完美主義。

© Darlene Lancer 2019

翻譯:花甲、唐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