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应该是位于东方的齐国,但强大的齐国也不可避免,陷入了两位权臣的纷争和内乱,而引发这内乱的两大集团,正式邹忌与田忌这两位文武大员。至于他们为何闹出矛盾恩怨,并没有明确的史书文献,解释他们彼此敌对的根源,也看不出二人谁忠谁奸,如果一定要分析判断,恐怕是因为两人持有的不同政见。

齐国有“二忌”,他们最忌讳的正是彼此,不幸的结果最终不可避免

因为齐国的君主姓田,田忌与国君有着同宗血缘,为了齐国当然会浴血奋战打江山,难免对邹忌这位“琴师”有所怠慢,同样邹忌对田忌的粗鲁也会不满。战时状态二人在内外各有分管,然而和平时期俩人肯定要经常碰面,估计田忌对邹忌是各种“看不惯”,邹忌也受不了田忌的“野蛮”,他便寻找机会要除掉田忌这个麻烦。

齐国有“二忌”,他们最忌讳的正是彼此,不幸的结果最终不可避免

消灭政敌对简单有效的手段,就是诬告此人要拥兵谋反,尤其是田忌这种立有大功的莽夫壮汉,本来就容易引起君主忌惮,田因齐自然对田忌有所防范,邹忌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便开始了造谣诬陷——邹相国派手下伪装成田忌的军官,手里拿着大把的金钱,到处找人算卦交谈,毫不顾忌地口出狂言,说田忌将军计划做大的改变,请算命先生给好好地占卜一番,看看田将军能否实现心愿。

齐国有“二忌”,他们最忌讳的正是彼此,不幸的结果最终不可避免

随后邹忌又将此“军官”捉拿归案,当着君主的面对其“审判”,齐威王田因齐本就怀疑田忌有谋反之嫌,如此圈套彻底让他上当受骗。而田忌此时正在外地领兵操练,这种情况让他百口莫辩,可惜这人的头脑还太过简单,为了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竟然想要率兵回国将邹忌杀斩,这反而让自己的罪名彻底坐实坐严,邹忌当然在国内准备好“平叛”,田忌根本攻不破都城守关,只好无奈地将手下军队遣散,自己逃到楚国躲避危险。

齐国有“二忌”,他们最忌讳的正是彼此,不幸的结果最终不可避免

邹忌和田忌本是齐国的文武大贤,他们这种无端的内讧让人哀叹,证明了“一山容二虎”可谓难如登天,这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齐国的“二忌”争权的故事。应该说,这种事儿在历史上比较常见,但这种内斗,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只能说让亲者痛,仇者快,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齐国的强势无法保持太过长久。

齐国有“二忌”,他们最忌讳的正是彼此,不幸的结果最终不可避免

一方面在于,内讧会加速内部消耗,另一方面也能证明,之所以内斗,是因为参与斗争的双方,基本都把眼前的小利看得太重,而忽略了更长远的利益。所以,一个齐国的“二忌”政权,虽然看似是个体案例,但背后折射出来的,正是整个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见利忘义!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