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患者,女,75歲

【主訴】

下腹部持續性疼痛伴排便逐漸減少10天

【現病史】

患者1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腹部疼痛,自述爲刺疼感,集中於臍下偏左區域,無腰背部放射痛及牽涉痛,無裏急後重、腹痛、腹瀉等症狀,疼痛持續無緩解,10余天來患者自述便祕逐漸加重,排便量逐漸減少,追問病史,患者訴3月前起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逐漸減少,飲食無明顯變化,無黑便及鮮血便。

【影像圖片】

【討論】

評論: 乙狀結腸腸壁節段性增厚,周圍脂肪模糊、密度增高,可見多發腫大淋巴結影,層面內小腸腸管積液。增強掃描增厚的乙狀結腸腸壁呈輕度欠均勻強化。

【病理結果】

(乙狀結腸)低分化腺癌,部分呈粘液腺癌,小竈呈印戒細胞癌(小於5%),癌浸潤腸壁肌層達周圍脂肪組織,可見神經浸潤,可見脈管瘤栓;環周切緣及兩側切緣未見癌;腸周淋巴結可見癌轉移,另可見癌結節10數枚。

【病例小結】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多見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男女之比爲3:2。發病部位,直腸約佔50%以上,乙狀結腸佔25%。以下依次爲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和闌尾,最常見的症狀爲排便習慣及糞便形狀的改變。一般右側結腸癌以全身症狀,貧血和腹部腫塊爲主要表現,左側結腸癌以腸梗阻,便祕,腹瀉,便血的功能症狀爲主。晚期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引起相應症狀,通常可用Borrmann分型。

結腸癌BorrmannⅠ型(蕈傘型)病理改變爲癌腫向腔內形成大的隆起,表面不伴有大的潰瘍,對於腫塊隆起型病變注意描述表面是否光滑,有否分葉,基底形態和黏膜皺襞的改變等。利於同其他良性隆起型病變進行鑑別。結腸癌BorrmannⅢ型(浸潤潰瘍型)病理改變爲潰瘍大而淺,環堤寬而不規則,與周圍結腸腸壁分界不清,外緣呈斜坡狀外侵。注意從潰瘍邊緣,底部,周圍黏膜皺襞改變等方面來區分良,惡性潰瘍,從潰瘍周圍環境特點來區分侷限型和浸潤型惡性潰瘍。BorrmannⅣ型(浸潤型)癌腫不形成明顯的潰瘍和環堤,沿黏膜下層及其深層廣泛浸潤,形成特徵性的果核徵,伴局部腸腔向心或偏心性狹窄,浸潤型病變應注意黏膜伸展性,蠕動情況,藉此與結腸炎症黏膜粗大和淋巴瘤腸壁浸潤進行區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