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9年,楊廣生於大興(今陝西西安),史書稱其“美姿儀,少聰慧”,爲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關於他的繼位,《通曆》載:上有疾,於仁壽殿與百官辭決,並握手歔欷。是時惟太子及陳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後事!”遽令召勇,楊素祕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

公元604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陽渠故道、汴渠故道爲通濟渠,同年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608年徵發河北民工百萬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爲永濟渠,610年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爲江南河。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

隋煬帝: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

大運河以洛陽爲中心,南至會稽,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經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北京七個省市,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汴河懷古

【唐】皮日休

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摘自《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上冊

春江花月夜

【隋】楊廣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隋煬帝楊廣的詩作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野望

【隋】楊廣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滿庭芳

【宋】秦觀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隋煬帝: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對這個歷史上稱爲隋煬帝的人的性格刻劃是非常困難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覺外,人們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說成是古典的‘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竄改的歷史和傳奇後面,對此人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的瞭解。歷史文獻把文帝的謹慎節儉與煬帝的放蕩揮霍進行對比,但從下面建設東都和完成運河體系這一節可以看出,這種鮮明的對比過分誇大了。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

“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鑑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點像政治美學家……因爲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的政治個性具有一種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個人的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在中國的帝王中,他決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偉業,而他在開始執政時也確有此雄心。但是他希望歷史會肯定他的執政以及他追求豪華壯觀的慾望,這就使他的判斷力不能發揮出來。那種驕奢淫逸的作風只能使阿諛奉承之輩得勢,而他周圍確有這樣一批人,這對他是致命的。遠征高麗——這種企圖的目的我相信是合理的,即使是傳統的——隨着每次失敗,卻使他越來越着迷,而着迷對於擁有最高權力的專制君主及其統治的人民來說往往是致命的。”

隋煬帝: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爲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說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607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這標誌着科舉制度的產生。

楊廣在江南任揚州總管時就網羅學者來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楊廣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 《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保存中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他使隋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了總括全國各地方的總結性地方誌。隋煬帝詔命天下諸郡繪製各地風俗物產地圖,編撰《諸郡物產土俗記》131卷、《區宇圖志》129卷、《諸州圖經集》100卷。楊廣下令編撰的上述地方誌書,規模宏大,既是承前啓後的總結性著作,也是編撰全國性方誌圖經的開端,影響深遠。“今於大隋聖世,圖書屢出。”

隋煬帝不僅興辦學校,還訪求遺散的圖書,並加以保護。《封氏聞見記》載:“煬帝限寫五十副本,分爲三品,於東都觀文殿東西廊屋,列以貯之。” 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曆代最多的,大興城和洛陽建有大藏書殿,而最終的成果則是規模宏大的祕書省,在洛陽藏有珍本,藏書總數達37萬餘卷。爲了讓兩京的宮、省、官府使用,楊廣下令建造藏有節錄本的觀文殿。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大部分圖書毀於戰火。

隋煬帝: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隋煬帝墓葬

2013年04月15日新華網報道稱揚州市邗江區發現疑似隋煬帝陵寢的古墓。4月12日,國家文物局派出劉慶柱、信立祥、林留根三名考古專家現場考察,初步認爲墓主人應爲隋煬帝楊廣。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邗江區西湖鎮一處房地產項目工地發現兩座殘存的古墓,發現兩墓爲隋末唐初磚室墓,西側墓中出土一方墓誌,銘文中有“隋故煬帝墓誌”等字樣,顯示墓主爲隋煬帝楊廣。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世人皆說他是荒淫無度導致亡國,卻不知歷史都是由改朝換代的人撰寫。

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隋煬帝:千秋功過,誰與評說

食以療飢,書以療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