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推出45條兩岸融合措施,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於6月15日至21日在廈門舉行。

作爲中國大陸對臺交流重要城市,廈門藉此對外公佈了《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希望通過更具操作性和實用性的措施落實和細化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推動廈門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示範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該《若干措施》就“提升廈臺‘四通’,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造福臺灣同胞,爲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深化文化交流,增進臺灣同胞對民族、國家的認知和感情”多層面出臺45條新措施,並從廈臺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實現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等多角度入手,力求兼顧“着眼大局大勢”和“注重落實落細”。

爲深化經貿合作,《若干措施》強調要努力打造廈臺共同市場。比如發揮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等對臺經貿合作優勢;加強廈臺行業對行業、協會對協會之間交流合作;推進對臺經貿合作信息匯聚與資源共享,新設立臺企可按大陸企業申請註冊;充分發揮廈門自貿片區作用,推動建設集成電路雙創平臺和線上、線下集成電路產品保稅交易中心;推動建設廈金通關合作試驗區等。

爲上述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若干措施》也具體而實際。包括,新設立臺企可按大陸企業申請註冊;支持金門高粱酒和馬祖高粱酒擴大在廈門的銷量,爭取設立五通碼頭進境免稅店,打造臺灣商品集散中心;推動建設廈金通關合作試驗區;推動在廈設立臺商基金;推進“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城市”建設;加快建設歐厝漁港對臺漁業水產品集散交易中心等。

在推進廈金通電、通氣、通橋方面,《若干措施》明確,推動通過海纜輸電方式向金門通電,推動向金門供應液化天然氣,推進開展廈金大橋建設的前期工作。

在推進臺胞臺企同等待遇落細落深方面,廈門擬建成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的示範區。

《若干措施》還提出,臺胞憑臺灣居民居住證享受廈門居民購房同等待遇;支持廈門航空推出優惠舉措,鼓勵和便利臺胞往來;推動臺胞在廈使用臺灣地區機動車駕駛證和便利換領大陸駕駛證;將在廈臺胞納入社會保險體系,支持其根據個人意願參保。

爲吸引臺灣人纔到廈門發展,《若干措施》也列出具體方案。例如繼續選聘臺灣特聘專家、專才;對國企招聘的臺灣人才實行薪酬單列;市屬公辦高校引進的臺灣教師,市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2萬到15萬元人民幣,中小學和幼兒園引進臺灣教師的薪酬待遇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此外,廈門還鼓勵臺胞參與廈門城市和基層治理,聘任臺胞擔任社區、村居規劃師;推動聘請臺胞擔任市政顧問;支持臺灣社工參與基層社會事務;支持臺胞參與鄉村振興建設。

6月14日下午,廈門市副市長韓景義在參加海峽論壇新聞發佈會時表示,推動廈臺應通盡通,構建廈臺共同生活圈,深化廈臺各領域交流合作,打造臺青就業創業第一家園,率先實現廈金之間通電、通氣、通橋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我認爲這45條具體措施從各方面看都體現出了既‘着眼大局大勢’,又‘注重落實落細’,使廈門着力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上先行先試、闖出新路,是將廈門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行動指南。”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對澎湃新聞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