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電商渠道的下沉,母嬰品牌會在下沉市場更易切入,更易與三四線消費者溝通,洞察消費需求。拼多多的低價策略,打亂了電商以往復雜的玩法,各大電商紛紛開始直接向消費者讓利,今年 618 期間,京東在常規的超級秒殺日、超級品牌日、超級神券日活動外,還有通過城市挑戰賽分發的 5 億現金,以及主打品牌新品的超級新品日。

從京東的618,到天貓、京東對戰,再蔓延到所有電商平臺的熱鬧,隨着今年的“618”因爲有了拼多多的加入,各大電商巨頭的618活動也進行到了白熱化階段,此前就有商家爆料,“阿里針對拼多多的二選一”,同時京東唯品會等平臺也在合力圍剿拼多多。以低價打市場的拼多多在它的第一個618註定是要“搞事情”了,最近在拼多多首頁C位的品牌館裏,突然出現了一個“百億補貼,擊穿底價”專區,拼多多聲稱拿出百億補貼進行促銷,奶粉尿褲是補貼的主要品類之一。

與其他平臺相比,拼多多的奶粉價格折扣略顯“兇殘”

電商節皆以“折扣”著稱,各大電商平臺的價格戰在所難免,然而拼多多的降價補貼格外簡單粗暴,價格與天貓、京東相比,真的如廣告所說,”直穿底價“。

拼多多app首頁發現,拼多多推薦的母嬰和尿布商品價位大多集中在90-289元以內。如完全同樣品牌和規格的雀巢能恩3段,在拼多多上只要130元,而在其他平臺要181元或324元/兩個。

拼多多618奶粉折扣“兇殘”擊穿底價,天貓京東慌了嗎?

又如,以900克的惠氏啓賦嬰幼兒配方奶粉4段爲例,在京東618渠道上售價298~388元不等,天貓上售價328~351元不等,而在拼多多上拼單隻需要199元。

這樣力度的優惠還有大大小小几十個品牌,據母嬰行業觀察不完全統計,拼多多平臺合作的奶粉品牌有惠氏、A2、雅培、美素佳兒、美贊臣、愛他美、可瑞康Karicare、Nutrilon諾優能、喜寶倍喜、伊利、君樂寶、貝因美、完達山、雅士利等。除此之外,類似Bioisland 佰澳朗德海藻油DHA、嬰幼兒乳鈣、童年時光ChildLife鈣鎂鋅維生素D等母嬰保健品在內的商品也均成入駐了拼多多平臺。

拼多多618奶粉折扣“兇殘”擊穿底價,天貓京東慌了嗎?


拼多多618奶粉折扣“兇殘”擊穿底價,天貓京東慌了嗎?

博弈之下,行業是否能迎來新變局?

1、電商節的價值迴歸初心,再次成爲消費者的狂歡

不僅僅是618,還有雙11、520等等,過去幾年的電商造節越來越多,然而電商造節最初的初心卻早已不再,電商平臺的玩法不再是直接降價,直接打折,反而變成了“預售、秒殺、紅包滿天飛”等等,有消費者調侃,“每過一節就像經歷了一場高考,必須經過嚴謹的計算方式,才能保證拿到最低價。”其實消費者早已對套路多過讓利的「電商節」有些審美疲勞。

拼多多的低價策略,打亂了電商以往復雜的玩法,各大電商紛紛開始直接向消費者讓利,今年 618 期間,京東在常規的超級秒殺日、超級品牌日、超級神券日活動外,還有通過城市挑戰賽分發的 5 億現金,以及主打品牌新品的超級新品日。天貓則在常見的購物補貼、現金紅包之外,還有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等 11 個淘寶體系內的營銷渠道參與,以及支付寶等資源的投入。與此同時,天貓還稱,其將聯合品牌投入千億購物補貼、3 億現金紅包。這樣的戰局讓618真正成爲了消費者的狂歡。

2、下沉市場成爲電商搶佔的主要戰場

隨着一二線城市消費紅利的減少,和三四線城市及廣大鄉村的巨大下沉市場日益成熟,從奶粉、紙尿褲、嬰童服飾、嬰童家居……到綜合性的母嬰消費品牌,無一不表現出強烈的下沉意願。易觀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二線城市母嬰用戶佔比最高,爲38.2% ,三四線用戶佔比明顯高於一線城市,下沉城市成爲母嬰品類的主戰場。

有數據表明,拼多多的訂單近七成來自三線及三線以下城市。拼多多爆發式的增長早已證明了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618電商大促也迅速抓住下沉市場的增長紅利,今年4月,阿里巴巴上線主打「超值購」的手機淘寶特賣區,聚划算也被賦予新的使命;京東在618全球品牌峯會日也宣佈,將重點深挖微信市場,拓展低線用戶,同時發佈京東拼購,吹響向低線城市下沉的號角。

隨着電商渠道的下沉,母嬰品牌會在下沉市場更易切入,更易與三四線消費者溝通,洞察消費需求。

3、“燒錢”背後的產品質量和造節成本值得深思

消費者不止關注低價,更關注產品品質,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在保障低價的同時還要保證是正品,補貼品牌方應該是最無奈的辦法。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平臺方而言,補貼和低價雖然容易獲得用戶,但是卻很難形成真正的用戶留存。花出去的錢不僅要完成獲客,還要維持用戶的活躍度,無限的投入就像無底洞一樣並不可取。電商平臺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留下用戶,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長久地進行補貼和低價戰略對平臺的壓力會越來越重,效果也會越來越不盡如人意。

今年的618,不僅僅對於電商行業,對於母嬰行業都是經歷了一場新變局。拼多多崛起,電商行業格局變化,拼多多急需翻身正爲自己正名,天貓、京東則要保證自己的霸主地位,形成三強爭霸的格局;對於母嬰行業而言,線上渠道增多,增量市場出現,但“二選一”的爭鬥令品牌方困擾不斷。

新一輪的價格戰拉響,龐大且分層的母嬰消費市場或許會越來新一輪的洗牌和轉型,但行業是否能夠形成良性的發展,責任在廠家、商家和平臺,以及全行業的高度重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