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電機普遍採用軸承端蓋式結構,裝配結構、安裝精度及潤滑系統直接影響到系統可靠性和運行效率。爲補償運動和靜止部件因溫度變化而導致的軸向伸縮長度不一致,驅動端和非驅動端總是一端固定、另一端浮動。以下Ms.參主要討論軸承的選用、定位、潤滑及軸承結構系統等,以期爲電機配置功能完善、維護方便的軸承系統。

關於電機軸承選擇及軸承系統

電機的氣隙很小面且均勻度要求較高,宜採用滾動軸承。滾動軸承的徑向間隙小、摩擦損耗低、軸向尺寸短和潤滑維護簡單;其缺點是運轉時噪聲較大和承受衝擊負荷的性能較差。H315及以上規格的電機,非軸伸端採用球軸承,除承受徑向負荷外,還能承受一定的軸向負荷,可使轉子保持在預期的軸向位置,可以起到軸向定位作用;軸伸端一般採用柱軸承,以承受較大的徑向負荷;對於小規格電機,以及所有2P中小型電機,則兩端均採用球軸承,但只能使其中一個軸承用作軸向定位。

滾動軸承須有貯存潤滑油脂和防止灰塵滲入的保護裝置。

小規格電機採用密封軸承情況較多,它的特點是無內軸承蓋而用擋油圈熱套在軸上,裝配方便;軸承外蓋與端蓋爲一體,可省去外蓋及裝外蓋螺釘,但端蓋加工費用較高。小電機的傳送端軸承外側,有時還加裝波形彈簧片,壓住軸承外圈,以減少軸承的軸向工作間隙,降低電機運行時的振動和噪音。爲了降低噪音,還可採用電機專用低噪音軸承。

較大規格的電機,軸承內外蓋上均有擋油槽,起防止灰塵滲入或油脂漏出的作用。若電機的一端採用柱軸承裝配結構軸承時,兩端軸承蓋均可緊靠軸承外圈,若電機兩端均採用球軸承時,外軸承蓋與軸承外圈之間應留出適當間隙,以補償電機軸向尺寸鏈的誤差及軸的熱緊冷縮尺寸。

大型電機是將軸承系統增加了一個軸承套,拆卸電機時軸承可以得到保護,不易被沾污或損壞;但這樣的結構製造成本較高。

由於生產自動化水平日益提高,要求所配用的電機能作到無檢修安全運行,軸承是電機中的薄弱環節,現在小型電機大都採用封閉式滾動軸承,軸承加註油後不再進行補充油脂,正規廠家生產的軸承一般可以連續運行兩年以上。中型電機則採用不停機加油的軸承裝配結構。

一般情況下,新油脂系加到軸承內蓋油室,舊油脂殘渣被壓入外軸承室,然後收集在易於取出的容器中。這種加油裝置比從軸承外蓋加油裝置的效果要好得多。

關於軸承潤滑脂

滾動軸承中使用的潤滑脂,由潤滑劑和稠化劑組成,還含有一定量的膠溶劑和添加劑。潤滑劑是起潤滑作用的主體,主要是礦物油,如錠子油、汽缸油等。稠化劑除起稠化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潤滑作用,主要爲脂肪酸鹽類(皁基),如鈣皁、鈉皁等。膠溶劑用以改善皁基和油體之間的溶合狀態。添加劑如石墨、二硫化鉬等,可以改善潤滑脂的性質。

(1)滴點。即潤滑脂受熱後開始滴下第一滴時的溫度,它標誌潤滑脂的耐熱能力,各種潤滑脂的最高工作溫度,應比其滴點低20~30℃,

(2)針入度。在一定溫度下用一定重量的圓錐形重錘落入潤滑脂內5秒鐘的深度,爲該潤滑脂的針入度,它表示潤滑脂的粘稠程度。針入度過小,說明潤滑脂太硬,不易完全填充摩擦表面;針入度過大,說明潤滑脂太軟,容易發生漏油現象。選用潤滑脂時,應考慮使用條件,如環境情況,工作溫度,電機轉速等。當環境溼度較大時,應選用耐水性強的潤滑脂,當軸承轉速很高時,應選用稠度較稀的潤滑脂,以免高速時潤滑脂內產生很大的摩擦損耗,使軸承溫升增高和電機效率降低。

常用潤滑脂類型

(1)鈣鈉基潤滑脂。稠化劑爲鈣皁及鈉皁的混合物,滴點120~130℃,針入度200~290毫米,耐水性弱於鈣基脂,允許在有水蒸汽或較潮溼的環境工作,工作溫度爲80~100℃,不適宜太低溫度。

(2)複合鈣基潤滑脂。由鈣皁、複合劑與潤滑油組成,滴點180~220℃,針入度210~350毫米,具抗溼性,耐高溫,能在150~200℃使用。

(3)二硫化鉬複合鈣基潤滑脂。由複合鈣基脂加二硫化鉬而成,能耐高溫及耐潮溼,抗壓性強,適用於高溫負荷的場所。

(4)鋰基潤滑脂。以鋰皁作稠化劑,滴點165~190℃,針入度202~380毫米;其特點爲耐寒、耐熱、耐水、化學穩定性好。可用於低溫和溫度變化範圍較大的環境。

軸承的安裝

安裝軸承時,必須先把軸承清洗乾淨。新軸承都塗有防鏽油,且常常含有少量鐵、灰等雜物;未經清洗好時,嚴禁用手轉動,以免擦傷滾子及滾道面。清洗方法:將軸承浸入90~120℃的2號錠子油中5~10分鐘,微微擺動,取出滴乾防鏽油後,浸入汽油中清洗數次,取出並用壓縮空氣吹乾。清洗不善是造成軸承發熱和產生雜音的主要原因之一。

軸承裝到軸上,有冷壓和熱套兩種方法。冷壓只用於小功率電機,一般多采用熱套方法。加熱箱中盛機油或變壓器油,油溫保持90~100℃。將洗淨的軸承放入油內,加熱約20分鐘,取出後即熱套於軸頸上。加熱溫度不宜過高,時間亦不宜過長,以免軸承回火降低硬度,影響使用壽命。

熱套軸承時,應先套上軸承內蓋並將軸頸及軸肩部位擦乾淨,不允許存在毛刺、漆皮或灰屑,加熱好的軸承須一直推到緊靠軸肩;如套不到位,應即用套筒頂住軸承內圈,用錘輕敲到位嚴禁直接敲打軸承。熱套可在轉子套入定子前、後進行。

軸承裝好後,將潤滑脂填滿軸承內外圈間空隙,軸承蓋內空隙則僅填滿1/3~2/3,不宜裝得過滿。潤滑脂過多或潤滑脂不乾淨,常引起軸承發熱及漏油。

軸承拆下時,須用拉軸承工具平穩地拉下來。工具的夾板凸肩須頂住內圈,調整拉桿螺帽使四周用力均勻,然後旋動頂出螺桿拉出軸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