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紫砂壶的产生,

是石头到艺术品的转化,

而传统全手工制胚更是一场精妙绝伦的技艺展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全手工成型

泥条

▲ 用木搭子将泥料锤敲成厚薄均匀的泥片,是做壶的基本功,基础中的基础。

拍泥片

▲ 按所配尺寸拍打壶身底片,厚薄度精确到毫米。

围身筒

▲ 将切好的泥条在转盘上两端叠合围成圆筒,用鳑鲏刀割斜面让两端结合在一起。

拍身筒

▲ 左手扶着内壁,右手用木拍有节奏的拍打身筒调整弧度。

调脂泥

▲ 调和脂泥,用于粘贴壶底、开口、壶钮、嘴、把等。脂泥,称为一把壶的血液不为过。

装壶底

▲ 与装壶底同理,在壶身的口部敷上脂泥,粘贴口片。身筒修整完后,整把壶便是成型了。

手工捏制壶把

▲ 与壶嘴同理,先将泥料揉搓成椭圆形的泥条,再按所需造型捏造,不够心灵手巧就唯有苦练了..

装壶嘴、壶把

▲ 所谓“三点一线” 壶嘴、壶钮、壶把要成一条直线。(别急,钮在后面上)

做壶盖

▲ 盖帽敷上脂泥

▲ 与底片结合形成弧度

▲ 取泥片放在虚砣上,一边转动一边的将其做出壶盖的形状,并将其边缘整理平整。

做壶纽

▲ 同样是需要心灵手巧的活,必须在壶盖中心点,并与壶把、壶嘴成直线。

开口片

▲ 矩车定在口片中心点,转动转盘将口片划开。

盖章

▲ 底章、把章、盖章=追溯性

成品

▲ 一把俏生生的西施壶“诞生”了。

半手工成型

所谓半手工制壶是指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借助模具制作。

即除了身筒成型与全手工不一样,其余步骤是一样的。

以下为半手工身筒成型工序。

▲ 将身筒拍打成大致形状后放入模型里

▲ 搪身筒,让身筒与模具契合

▲ 使用工具搪身筒(身筒底部用手指不太灵活)

▲ 身筒成型,接下来的工序则与上文全手工步骤相同。

感谢大家耐心阅读,最后:

紫砂壶制作,在这之后还有许多精加工,如明针,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针要精细的将生坯刮平修正,使壶的轮廓线条分明、纹理清晰,壶盖、壶钮、壶把、壶嘴等构件的比例要和谐自然,与壶身浑然一体。

明针功夫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壶体表面“包浆”膜的形成。

也是最考验工手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一直存在争议,我想说的是:

1.不用在模具、工具上纠结,归根结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古时制作筋囊器型时就是依靠模子进行塑形的。

2.如今紫砂一厂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传统手法打出身筒后,为了使壶型更加标准,还借助模具准型。

一把壶的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和谐、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

每一件全手工、半手工的紫砂壶都是匠人用手一点点成就出来的。

这需要匠人的功力,还有细细打磨的耐心、用心。

手工作品与工业产品不一样的是它们有故事、有情感,有灵魂,望君珍惜。

一味紫砂 18/9/1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