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嫁先

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继续学习第四位时代楷模——邓嫁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他终于笑了,他用的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用生命铸就的英雄赞歌!但是很少人知道他,默默无闻的是他,以身许国的是他,无私奉献的是他,鞠躬尽瘁的是他!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一天中华民族挺起了坚强的脊梁。

邓嫁先

他是“两弹元勋”

“全国劳动模范”

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也是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称为“两弹”元勋。

人物简介

(远渡重洋,弃优归国)

1948年,24岁的他在美国大学留学,学习刻苦的他不足两年便修的博士毕业,被称为“娃娃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刚9天便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及生活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舍小家,顾大家,为的是民族大义)

整整28年,邓稼先同妻子、同一双儿女,过着若即若离的生活。许鹿希信守着相互嘱咐的诺言,就这样无怨无悔,痴情等待。1958年,邓稼先接到调往九院的密令,不爱拍照的他主动走进照相馆和妻子、儿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全家福。他走时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就算让我去死也是值得的”

(隐姓埋名三十八年,

生死置之度外)

1979年,在新疆戈壁滩的一次试验失败。他主动地走进了试验场,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高度的责任感使他变成了一个“傻子”,他分明知道核辐射的危害,他不顾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他忘记了死亡本身的恐惧,他竟用双手捧起核弹碎片查看,最后长舒一口气:平安无事……

生平主要事迹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 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 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主要贡献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从事祖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20多年,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探索性研究工作都是他亲手把关最后拍板的,很多方案由他亲自执笔,而他从没有署过自己的名字。他常对年轻人说:“你们来到这里,就要做好无名无利的准备,但你们的工作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的工作特点是身先士卒:攻关时他废寝忘食,甚至睡在机房里;有放射性危险时,他冲在最前面。从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加工组装到试验,他无不想亲临把关,我国进行的核试验,有一半他赶到现场观看。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邓稼先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甘当无名英雄。

邓稼先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是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又是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刻苦钻研敢探索,无私奉献独吃苦。他跨越国界,献身事业,亮过千颗太阳。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崇敬这位伟人的同时,还应学习他身上的爱国、奉献、敬业的精神品质,因为我们在实现自身理想的同时,还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总编:熊细滚

编辑:张哪蜜

来源共产党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