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这一天,人们会登高望远,喝菊花酒庆祝。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到了魏晋由于文人墨客的推崇而备受欢迎,到了唐代,重阳被官方选定为节日,从此过重阳节的习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今天分享的这首诗就和重阳节有关。

全诗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前两句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后两句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十七岁。当时王维正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后人评价这首诗“至情流露,其实寻常流连光景者”。近人俞陛云先生评价这首诗“诗到真切动人处,一字不可移易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