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上半年業績答卷不佳,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下跌19.44%和39.73%。同時,其股權質押業務踩雷,涉及順威股份大股東蔣九明的糾紛案仍未落幕

《投資時報》研究員 周與琴

一邊是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一邊是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引發全系統陣痛,作爲經濟晴雨表的A股市場首當其衝,上市公司股票紛紛下跌。而此刻,手握大筆質押股權的券商們卻很可能無能爲力。總部位於安徽合肥的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安證券,600909.SH),現在就處於這種彷徨的情緒中。

的確流年不利。儘管勝訴,但超過8億元的融資本金至今尚未收回難免讓華安證券心生不安。與此同時,半年多時間內董事長易人,多位高管離職,其中包括兩位首席風險官和一位副總經理,這又讓人忍不住猜測其中的緣由。

而8月24日,華安證券披露的半年報再次雪上加霜——公司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對這家2016年12月6日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公司,資本市場目前也充滿了不信任感。截至9月6日收市,其5.07元/股的表現較52周最高點已回落55.4%,較當初6.41元/股的發行價亦跌去21%。

淨利下跌四成

華安證券半年報顯示,該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1億元,同比下跌19.4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45億元,同比下跌39.73%。其中,其他綜合收益依舊爲負值——-0.85億元,上年同期爲-0.2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更是僅有0.07元/股,同比跌幅高達36.36%;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則下跌1.48個百分點,僅1.91%。

華安證券表示,公司淨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市場環境影響,交易量走低及佣金率下滑。但實際上,該公司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較上年同期僅減少6137萬元,降幅爲16.22%。此外,該公司的證券經紀、證券自營、投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分別下降18.77%、73.24%、49.87%、37.42%。

成本方面,華安證券坦言,由於市場資金成本上升、業務規模擴張致使公司利息支出大幅度增長,較上年同期增加2.36億元,增幅爲112%。在各項業務中,華安證券上半年期貨經紀業務表現不俗,創造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82.74%,不過成本增長卻更快,高達128.52%;信用交易業務收入爲3.59億元,同比增長17.46%,而成本卻大增84.3%。

此外,華安證券的淨資產有所下跌,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華安證券淨資產爲89.93億元,2017年末則爲91.01億元。受淨資產下跌的影響,華安證券的淨資本/各項風險準備之和從311.87%下跌至281.43%,淨資本/負債從65.4%下跌至42.33%。

儘管公司風險正在逐漸上升,華安證券依舊加大了對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產的投資。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與年初相比增長61.5%,增至153.1億元;此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增加73.22%至52.13億元。

高管頻繁離職

2017年12月4日,華安證券原總經理章宏韜被選爲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並代爲履行公司總經理職務,而原董事長李工則在12月2日辭去董事長一職,後轉赴國元集團出任董事長。

時隔7個月之後,2018年6月3日華安證券終於發佈聘任楊愛民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的公告,任期直至第二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據瞭解,楊此前曾負責華安證券的經紀和投行業務。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楊愛民的聘書下發之前,華安證券就因2017年年報中一些業務數據波動受到上交所問詢。據悉,其中不少問題涉及證券行業整體市場環境變化中公司所受到的影響和應對策略。而這,正是“章楊時代”的華安證券將持續面對的大環境。

如果說,董事長職務的替換有“組織調動”因素,那麼之後發生的連續人事變動,則令外界產生不同解讀。

2018年8月3日該公司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於當日收到副總經理徐強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據瞭解,徐強辭職後仍在該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至8月16日又一份公告襲來,稱該公司董事會於近日收到公司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張建羣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工作變動原因分別辭去公司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職務,並確認與公司董事會無不同意見,亦無任何事項需要通知公司股東。有意味的是,張建羣在辭去公司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職務後,同樣“將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該公司在今年3月8日才收到前首席風險官王軍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而王軍在辭職後已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最新消息顯示,辭去副總經理一職的徐強已轉任公司監事,而張建羣則升任公司副總經理。作爲皖省施行“職業經理人改革”的試點機構,高頻的人事調整或在短期內對該公司產生不利影響。

踩雷股權質押業務

華安證券日前發佈公告稱,2016年8月5日,該公司作爲“華安理財安興23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下稱安興23號)的管理人,代表“安興23號”與順威股份(002676.SZ)實際控制人蔣九明簽訂了《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下稱《回購協議》)。

根據該回購協議及股票質押式回購相關業務規則,蔣九明以1.53億股順威股份股票向“安興23號”質押融資人民幣8.35億元。約定初始交易日爲2016年8月5日,回購交易日爲2017年8月3日,回購年利率5.87%。按雙方約定,蔣九明應按季支付利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爲結息日。若逾期將視爲違約,同時也約定了違約責任。

根據華安證券提供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6月20日,蔣九明向該公司共計支付利息人民幣4343.23萬元,之後則未再支付利息。2017年8月3日,公司根據回購協議約定和委託人指令,要求蔣九明到期購回上述融資本金及支付利息,但蔣未按約履行購回義務。

2018年1月19日,華安證券向法院提出的訴求包括:判令被告蔣九明清償融資本金8.35億元;判令蔣九明支付期內利息599.1萬元,延期利息2042.3萬元,違約金6307.4萬元,合計8948.8萬元;判令華安證券對蔣九明質押的1.53億股順威股份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質押股票所得價款和127.5萬元現金分紅在所述債權範圍內優先受理。

8月14日,華安證券終於迎來勝訴的消息。來自安徽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包括:順威股份股東蔣九明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償還公司融資本金8.35億元,支付利息599.07萬元以及相應的違約金等。但據瞭解,蔣九明也已在籌備向安徽省高院遞交上訴狀。

截至9月6日收市,順威股份3.17元/股的表現已較52周高點大幅下挫78%。而蔣九明最終能否清償並賠付合計逾9億元,也仍是未知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