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總投資50.48億元的石門縣500萬噸功能性土壤調理劑生產線項目在常德市石門縣夾山鎮官渡社區開工,成爲該縣大力實施開放強縣、產業立縣戰略的最新碩果。常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石門縣委書記譚本仲宣佈項目開工。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李忠出席開工儀式並講話。

開工儀式現場

2017年4月,在湖南省政府舉辦的港洽周活動中,石門縣政府代表湖南省在香港主會場與西藏藏格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藏格集團)簽約引進川海項目。作爲川海項目核心子項目的500萬噸功能性土壤調理劑生產線項目總投資50.48億元,總用地面積917畝,主要包括鉀元素活化系統、磷元素活化系統、土壤調理劑復配系統、辦公樓、生產系統輔助設施以及供配電、給排水等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20億元,建設期兩年。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年銷售收入可達54億元,年繳稅收約6億元,可直接安排就業1000餘人,帶動相關行業增收200多億元,具有很強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年產500萬噸功能性土壤調理劑項目落戶石門縣,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符合石門開放強縣、產業立縣發展戰略,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爲此,自項目簽約以來,石門縣將該項目確定爲一號產業項目,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圍繞項目落地建立了一週一碰頭一調度工作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主持召開調度會,實時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開工儀式上,石門縣政府縣長郭碧勳說,石門縣委縣政府將一如既往地秉承“服務企業家、善待納稅人、回報投資者”的理念,全力支持藏格集團在石門投資興業,並竭誠爲項目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和最優質的服務。

據悉,土壤調理劑系利用先進工業技術製造的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化肥,屬於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治理重金屬污染、改良鹽鹼地、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強農作物抗性、改善農作物口感等一系列功能。石門縣年產500萬噸土壤調理劑項目上馬後,可以整合利用石門縣境內豐富的矽砂礦、石膏礦、磷礦、海泡石、鉀長石等礦產資源,深挖其經濟價值,實現規範化開採,推動石門礦產資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全縣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項目選址夾山鎮官渡社區原青峯煤礦四工區,能充分利用閒置資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川海子項目實施的石門雄黃礦等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工程,有利於推動石門打造成爲全國首席土壤修復治理科技產業園;同時,也將對湖南省重金屬污染土地修復治理、提升全省農業現代化水平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西藏藏格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邱小珂代表公司在項目開工儀式上鄭重承諾,公司一定會牢固樹立品牌意識、環保意識,以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質量、一流的形象,把石門川海項目打造成爲湖南省工業項目的標杆。

300餘人共同見證了項目開工

西藏藏格集團、青海博川集團、常德市政府以及石門縣有關方面共300餘人共同見證了項目開工。

(來源:常德產業立市三年行動)

(一審:陳爲民 二審:王華 終審:廖資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