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開幕時間:2018.09.11, 14:30

展覽時間:2018.09.08-09.15每日(Everyday)9:00-18:00

主 辦:武漢益合美術館、武漢洪順集團

策展人:陳鈺苗

學術主持:羅彬

媒體支持:壹號收藏網

壹號收藏助學基金是中南民族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下設立的專項助學基金,由發起人程冬生、潘向東、陳鈺苗、李晉、以及壹號收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5年在武漢設立。本基金所頒發的助學金稱爲“壹號收藏助學金”,受助學生稱爲“壹號學子”。本基金宗旨是培養鼓勵貧困有志、品學兼優的青年藝術學子順利完成學業,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學習、收穫和成長,爲文化藝術領域增光添彩。

韋秋霞個人簡介:

2010年9月~2014年7月,就讀於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本科。

2014年9月~2017年6月,就讀於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爲國畫。

2014年,作品《雲山謠》入選第十二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

2014年,作品《雲山謠》入選第二屆美術報“以畫說話,美術新青年”。

2015年,作品《椒房》入選首屆湖北省青年國畫家作品展兼第三屆迎春畫展。

2017年,參加湖北省中國畫創作高級研修班

2017年,佤族系列創作《紅土大地》《山楂糖》《姐妹》《來信》《婆媳》《山寨》被中南民族大學光谷美術館收藏。

2018年,參加國家藝術基金貴州少數民族題材美術作品創作人才培養。

2018年,個展《薰風再來》藝術作品展在武漢益合美術館展出。

薰風再來

――韋秋霞畫展序

韋秋霞來自廣西南寧,這個城市位於北迴歸線南側,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是一座四季常綠的城市。我不知道地理是否會影響到人的性格,不過,廣西來的學生好像天真直率的居多,韋秋霞的個性就更加的本真而質樸。

最能體現韋秋霞本真性格的是她畫畫的方式,基於當前藝術培養模式,一般藝術生往往受限於對象較多,而秋霞畫畫似乎從心裏自然流出。一年級寫生展,她就顯露其善於組織線條,營造畫面空間的才能。在她的筆下,那些巧妙利用地形、地利條件構建木質結構的老房子,和環境結合得完美協調、自然合一。韋秋霞的本科畢業創作是大幅工筆,畫貴州朗德上寨的苗族風情,場景很大,她也是首次畫大畫,但在構建畫面時卻十分自信,人物造型幾乎是隨手拈來,她善於運用有規律、疏密相間的圖形和線條,把繁複的苗裝和廣場組合在一起,其間濃郁的裝飾趣味恰好吻和風情淳樸的苗人歌舞。通常說到繪畫中的裝飾性,略微有一點“作”的意思,而韋秋霞畫中的裝飾感卻好像與生俱來,自然而然。

當然,秋霞的這種本真在生活中也會不通人情、不懂世故,不善與他人相處。讓人想起諸多癡迷藝術,而顯得“怪異”的同行。研究生三年,她幾乎不在工作室畫畫,說人太多,不能靜心,並且畫也不多。但每次評作業,她都明顯的與衆不同,一眼就能看出有她自己的想法。秋霞的本真還在於她好“較真”,看她的畫你要不說出個明確的看法,一般不會善罷甘休,她會纏着不停地追問,直到問出個子午卯酉。一些不好回答的問題,老師想打個“哈哈”,也難以過關。遇上這樣的學生,有時候你還真不知道怎樣說好。

較真說明她對藝術的態度極其認真,當下的教學環境,這樣認真求藝的學生已不多見了。她是用心在畫畫,三年的潛心研究終於迎來創作上的第一次“井噴”。研究生畢業展上她一下子拿出數十幅大大小小的水墨作品,無論是題材還是手法都較爲豐富:有民族主題也有都市人文,有人物也有風景……

她用本真質樸的眼睛去觀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諦,這使她的畫具有鮮明的個性。在她的作品中充滿想象,事實上秋霞筆下的現實世界是變形的, 原始與現代、天真與神祕,在韋秋霞這批尚嫌稚嫩的作品中和諧並存。這些物體不再是大自然中的直接物象,而是她創造出來的形象,來自畫者想象力的形象。可以說,是經過畫家內心整理之後的現實世界,是精神現實的物化。所以,欣賞理解韋秋霞的作品不僅要理解作品中的物象,更重要的是感受畫者的心境。韋秋霞以其真摯的情感把繪畫從紛繁複雜的物質世界引向了自我的精神領域,在想象中創造出一種更高的、昇華的現實。

南風也稱“薰風”,秋霞自南方來,畢業又去了廣州,在金風送爽已略顯秋意的武漢,秋霞的畫讓我們似乎又迎回令人陶醉的“薰風”。

羅彬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部分參展作品:

△ // 《沐浴》30×30cm 水墨紙本 2018

△ // 《面具》30×30cm 水墨紙本 2018

△ // 《苦行僧》30×30cm 水墨紙本 2017

△ // 《度戒》30×30cm 水墨紙本 2018

△ // 《室內之一》30×30cm 水墨紙本 2018

△ // 《室內之二》30×30cm 水墨紙本 2018

△ // 《室內之三》30×30cm 水墨紙本 2018

△ // 《紅土大地》180×97cm 水墨紙本 2017

△// 《暖陽》100×97cm 水墨紙本 2017

△ // 《三聖同德》30×30cm 水墨紙本 2017

△ // 《坐禪》30×30cm 水墨紙本 20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