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國內光伏市場向多元化發展,太陽能儲熱及綜合利用也將成爲備受關注技術應用場景之一。

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三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展覽會上,一批展示移動光儲設備的展臺吸引了諸多海外能源企業的駐足詢問。在來自全球95個國家的2000多家參展企業中,已有110家瞄準了儲能工程技術及裝備。其中包括智慧光儲系統解決方案、光儲一體機開發等新方向。太陽能儲能技術也吸引了巴西、印尼、泰國等國家參會人員的現場諮詢。

“這些來自於太陽能源充沛地區的企業都是前來尋求合作的,將自身的電力或能源設施與我們的新材料產儲能產品作結合。”江蘇瑞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旭在展會現場告訴第一財經。

對太陽能儲能的最主要的應用是在光熱發電領域,就是通過熔鹽等儲熱介質,可24小時進行能量轉換,從而實現電力連續、穩定輸出,並可將電力直接併入電網。

太陽能儲能的另一項應用是供暖或製冷。今年6月3日發佈的《中國清潔供熱產業發展報告》估算,2017年至2021年,北方地區清潔供熱將增加面積91億平方米,2021年將達到約180億平方米,清潔供熱率達到70%。如果按照每平方米100元計算,2017年至2021年清潔供熱市場規模爲9100億元,即達到萬億元市場。

以國字號企業首航節能爲例,自2018年底,該公司就運用太陽能光熱+儲能+輔助熱源技術爲雄安新區的農村用戶進行供暖。據悉,該項目可實現室內採暖溫度保持在18度以上,整個採暖季的支出和過去燒煤基本持平,同時還提供了生活和洗澡用熱水。

但太陽能儲能供暖效率是否優,儲能材料的熱效率高低是重要的指標。

“我們自主研發的高溫儲熱材料,它的單位質量儲熱量是當前市場主流產品的20倍以上,且原料全部實現國產,成本可控。”江蘇瑞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旭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保守測算,每公斤新材料可以釋放1.1萬千焦的熱能,其最高承熱可達1000℃,該新材料的儲能可以運用在儲熱、儲冷、海水淡化等多個領域。”

據悉,瑞旭公司目前已成功研製出針對100℃、300℃和800℃使用場景的三款經濟性好,且具有強勁市場競爭力的新型儲能材料。而這一新材料也申請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完成了對設備產品的商標註冊,並通過廣東、青島等第三方機構測試。其中,一個標準40英尺的集裝箱式儲能櫃存儲的蓄熱材料可滿足15萬平米的採暖面積、可滿足24萬平米的製冷面積,這樣一個集裝箱式儲能櫃就可以解決一箇中型小區的24小時不間斷採暖製冷問題。

儲能功能的加強,一系列基於能源管理的系統解決方案、平臺也應運而生。

如精石科技基於線下儲能系統開創的線上智慧儲能管理平臺,可對於各廠站的源網荷儲集中優化調度;再如沃太能源沃太雲平臺,可幫助用戶24小時掌握系統運行狀況,並且實現遠程監控、管理、升級等,讓儲能系統達到最穩定的安全運行。太陽能儲能的全產業鏈發展,也加快了光伏綜合精細化應用的探索。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祕書長劉譯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宏觀政策引導下,中國的光伏產業將由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發展的新階段,由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轉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轉變的新階段。”提高效能、優化方式成爲當務之急。

業內人士還分析,除了可以運用在上述發電、發熱、製冷外,未來太陽能儲能技術還可以用在食品加工與烘乾、木材烘乾、汽車烤漆等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