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则原因是那些厂家知道中国违法成本很低,另一个是我们的市场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事件过后一般都是不了了之。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是地理问题,社会风气是人治问题,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犯楚王的老毛病,要真正下功夫治理,加强监管,扭转社会习俗,宣传道德信誉,诚实守信,严惩不法行为,让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不法之徒没有缝隙可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品质洼地问题。

为何“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枯木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记载的是晏子使楚,楚王为了贬低齐人,彰显楚国,故意让人把一盗贼押过,说明齐人多偷窃。没想到晏子反击,以橘子生于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区别,指出楚国风气不好,齐人在齐国不盗,来到楚国则盗。楚王自取其辱,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人民日报12月2日文章《中国成“品质洼地”? 同款鞋国外买的比国内质量好》更是反问,为何在国内买不到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为何国人都喜欢出国购物或者代购?

为何跨国大企业在国外遵纪守法,在国内却变了样子?为何我们国内市场成了“品质洼地”?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八九十年代,外贸行业非常火爆。我们出口国外的产品,非常严格,外贸单位和海关商检一丝不苟,其原因是当时对外贸易主要靠的是信用证打包贷款,如果产品品质在国外商检不合格,那么就拿不到外汇,赔钱不说,更怕丢掉以后的外贸订单,所以质量在自检的时候就异常苛刻。就这样外商还利用我们不计成本的争抢订单相互杀价,最后不少企业为了创汇不惜赔钱出口,以至于后来破产,令人叹息。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当时外商的评价是中国的产品绝对质优价廉。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市场巨大,外商投资踊跃,跨国企业纷纷在国内设厂建办,国内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各种产品琳琅满目,中国制造的产品也逐渐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如今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毫不夸张的说,在国外任何一个有人迹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是,我们不是工业强国,只是工业大国,数量是上去了,质量确实不尽人意 。以前劳动力成本低廉,我们依靠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殆尽,现在除了少数行业,不少中国制造产品口碑较差 ,在别人眼里成了价低质次的二流产品。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这些年,改革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同样可以看到,我们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各行各业的负面新闻时有所闻。从烟酒食品、家用电器、药品、医疗器械、到服装百货、日用小商品,令人防不胜防。建筑工程的“楼脆脆”“桥脆脆”事件,食品行业“三鹿奶粉”、“地沟油”、“苏丹红”,假种子,假化肥,假酒。。。。。。,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安全。以至于人们在香港购买奶粉,香港特区政府不得不出台规定,: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相当于普通的两罐900克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这不得不说是天大的讽刺!!!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也许有的人说,我们缺乏创新,只一味模仿,中国制造产品低劣,我绝不同意。改革开放以来,在很多方面我们都走在世界前列,华人的聪明是毋庸置疑的,一项项难关被攻破,一件件精密仪器被研制,从尖端科学到一般商品,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制造出媲美世界的产品。比如国人在国外购买的马桶盖,智能手机,以及其他不少奢侈品其实不少都是中国贴牌生产,但是为何人们不在国内买而到国外去买呢?

{!-- PGC_COLUMN --}

就如人民日报所言,为何同样的鞋,产地都是国内,但是在国外质量和内地就是不一样,同样的汽车,进口的和国产的质量就是区别很大,同名的治疗疾病的药品,我们的药效不如人家的百分之一,同样的国际品牌,在国内就检测出不合格,同样的中国产的优质产品,在国内却买不到。。。。。。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不得不说,市场产品假货泛滥,中国已经是品质洼地,不需要打引号。我们已经陷入全民信用危机,不但产品,人和人之间也不敢信任,假冒机关事业单位的骗子泛滥,碰瓷讹诈现象太多,制假贩假肆意猖獗。

那么为何会出现以上现象?有的人说,是我们国家标准太低, 国外品牌在国内实施双重标准,这些是原因吗?不,绝不是!这些只是表面现象,而真实原因有三:

一是违法成本太低,惩罚力度小。在消费领域,制假贩假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即便是被查出,也是罚款而已,有的打一枪换个地方,有的直接贿赂有关人员。对于违法者,他会分析利害得失,如果违法成本和所得利益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他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也是为什么假货盛行,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近些年虽然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但是只有典型事例得到严惩,而其他则不了了之,所以违法者前赴后继。再联想到国内环境污染问题,往往是罚款了事,针对企业的利润九牛一毛,所以污染治理难以进展。

二是有关单位不作为,监管乏力。现在不少执法单位对市场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媒体报道了,那么立刻行动,展现雷霆之力。如果没有,那么就得过且过,用人力物力匮乏来搪塞,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更有甚者,官商结合,私通消息,这边检查,那边透漏,应付上级,走走形式。而作为行业标准制定者单位,只是在那里坐板凳看报纸搞学习,不管市场已经变幻万千,国内标准已经不适应市场,丝毫不做改变,得过且过。因为谁也不想做费力不讨好之事。

三是保护知识产权乏力。这些年,一些著名品牌为了知识产权保护,花费不少。放眼看去,某些平台,冒牌盗版比比皆是,但是真的打起官司来费时耗力,一个是数目众多,一个是即便打赢了最后发现对方已经剩下一个空壳,索赔无着,只能偃旗息鼓。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以上三方面原因造成中国市场价值洼地,久而久之,国外著名品牌在中国也落地生根,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随波逐流。这样长期失去信用的结果,使得国内市场风气很差,“人傻钱多速来”,人们对垃圾产品见多不怪,国外厂商对中国市场看中的是销量,而不是质量,因而在产品配置等方面就做了手脚,低品质的产品销售中国,高品质的销往欧美。

这就出现了,国外厂商同样产品在国外出现问题被召回,在国内却无动于衷;同样产品违法在国外可能受到大额罚单,在国内却只是遗憾道歉。一则原因是那些厂家知道中国违法成本很低,另一个是我们的市场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事件过后一般都是不了了之。

有时候想,我们让别人讲仁义道德,让别人讲诚信守法,但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反思过?我们在骂国外品牌质量很次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的品牌可能更次?比如汽车召回事件,我们国内汽车品牌有几个召回过?国外手机自燃爆炸,国内品牌手机同样问题可能都找不到厂家!家电食品为何频频出现问题,为何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是地理问题,社会风气是人治问题,我们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犯楚王的老毛病,要真正下功夫治理,加强监管,扭转社会习俗,宣传道德信誉,诚实守信,严惩不法行为,让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不法之徒没有缝隙可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品质洼地问题。

不要动不动民族品牌,企业应该解决好质量问题才有其他

2016-12-3榆木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