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9月8日上午,走過廣袤的寧夏平原,看過豐收在望的水稻田,“世界眼中的寧夏·2018海外華文媒體寧夏行”採訪團走進寧夏青銅峽攔河大壩,感受別樣黃河美景,大家紛紛點贊寧夏引黃灌區工程。

黃河穿境而過,流經62.8公里。賀蘭、牛首兩山隔河相望,形成峽谷,兩岸山壁,顏如青銅,“青銅峽”由此得名。青銅峽是引黃古灌區渠系最發達的地區,秦渠、漢渠、唐徠渠等10條古渠發端於此。千年古渠,千秋流淌,惠澤至今。這裏山舒水緩,沃野千里,河面稍低於地面,無決口氾濫之患,有引水灌溉之利,因而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諺語。如今,寧夏引黃古灌區範圍8600平方公里,引黃乾渠25條,總灌溉面積達到828萬畝。

據瞭解,青銅峽攔河大壩是一座以灌溉、發電爲主,兼顧防洪、防凌等多種效益的綜合性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第一座也是唯一的閘墩式水電站,總長693.75米,最大壩高42.7米。工程的建成結束了寧夏無壩引水灌溉的歷史,是寧夏20世紀文明創造的歷史見證。2010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爲第四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黃河壯美,大壩工程雄宏,寧夏平原富饒肥沃。羨慕生活在這裏的寧夏人!”看到此番美景,馬達加斯加《中非日報》社長許自樹感嘆道。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0日23時左右,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舉行的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執行大會上,寧夏引黃古灌區入選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一部流淌2000多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冊,從中國的西北走向世界視野。

站在青銅峽攔河大壩前,印尼《國際日報》副社長張萍向記者連連感嘆:“沒有想到西北內陸乾旱地點也也能種出這麼好喫的大米,寧夏引黃灌區不僅富了寧夏人,還給全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和財富。”

來源:寧夏新聞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