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的是物理老師,有的是化學老師,但是最終他們都與醫藥結緣,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也抓住了進軍醫藥的時機,做大了事業,成就了企業家之名。

9月10日,第34個教師節,悔創阿里的馬雲老師終於決定要退休了,他要重新回去當老師了。

馬雲說,“我進入商界完全是誤打誤撞,本來想玩兩年,沒想到一搞搞了20年。”顯然,進入商界耽誤了馬老師的任教事業。而醫藥產業中,也有一幫被醫藥“耽誤”的老師。

他們有的是物理老師,有的是化學老師,但是最終他們都與醫藥結緣,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大潮,也抓住了進軍醫藥的時機,做大了事業,成就了企業家之名。但也有人會像聖和藥業王勇所言的,“如果當年沒有投身商海,我可能會是一個一心專研學術的好老師。”

1

師範學校老師郭家學

他養過豬,種過草藥,而後在短短几年內積累了上億身家。但是,他的事業來得快也去得快,瞬間就跌入谷底——欠債48億。好在他只用了8年時間就還清了所有債務,接着又創造了一家市值高達120億的公司。這個人生像是遊樂場大擺錘的創始人,就是原東盛集團的創始人郭家學。家喻戶曉的“白加黑”感冒藥就出自郭家學之手。

1985年,郭家學從陝西安康師範學校畢業後,因爲太過優秀,就留校當了老師。他是村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孩子,全村人都視他爲驕傲,逢年過節,經常給郭家學的家人送點雞蛋和麪條。

上世紀80年代,沒有任何背景的郭家學辭去了教師的“鐵飯碗”,手握僅有的170元下海創業。從一開始的養豬、種植中草藥,到後來涉足醫療器械行業,郭家學憑着“能喫苦、不怕難”的精神累積了第一筆財富。1996年,郭家學收購了陝西鳳翔縣的一家國有藥廠,開啓了日後東盛輝煌的發展歷程。3年後,東盛上市,此後郭家學帶領着東盛集團開始了強勢發展之路——先後收購了江蘇啓東蓋天力、青海製藥等公司,更在2004年入主了雲藥集團。自此,郭家學成爲了名噪一時的“資本狂人”。然而福禍總相依,當東盛集團橫掃資本市場時,最終因擔保的陝西兩家國有企業破產,導致資金鍊斷裂,這讓年輕的郭家學陷入了鉅額債務、資金。

郭家學並沒有因此沉淪,而是重鎮旗鼓,準備東山再起。2012年以後,他一頭扎進中醫藥領域裏。經歷了大起大落後,郭家學不再兇猛突進,急於擴張資本道路,而是更淡定從容,把精力放在了做好一個企業,做精一個產品上。回憶起過去,他說那時少不更事,擴張太快了,太快的速度讓自己差點萬劫不復。

“從現在開始,我將用畢生的精力做好一件事——中興廣譽遠國藥公司,復興傳統中醫藥文化!”如今,廣譽遠已在北京、廣州、深圳、鄭州等地開設了近百家國藥堂和國醫館,市值超過了120億。

2

不甘平淡的韓旭老師

在醫藥產業界,瑞康醫藥的兩位創始人韓旭和張仁華被稱爲“完美夫妻檔”。他們兩個的搭檔留給外界的一個重要印象是,張仁華更像那個大權獨攬的“東家”,但實際上在張仁華看來,韓旭纔是真的老闆,而且瑞康發展的第一桶金也是韓旭賺來的,由此奠定了瑞康後來的發展。

韓旭在大學畢業之後,先是被分配到了天津的一個國家級單位主要負責測繪工作,但由於爲了方便照顧父母,便回到了原籍,被分配到了煙臺二運公司職業高中當一名物理教師。也就是在當老師的階段,認識了在煙臺山醫院工作的張仁華。

韓旭所任職的職業高中是煙臺二運公司所辦,主打專業是駕駛和汽車維修。彼時,改革開放之風正從南方吹來,運輸行業正是大鳴大放之時,汽車司機這一職業頗爲緊俏,寵極一時。而韓旭所主講的物理專業則頗爲冷清,這讓其覺得缺乏成就感。在下海潮的推動下,對於大勢判斷準確的韓旭一方面看到教書工作前途暗淡,另一方面也不甘於平淡,想要闖一闖。於是,韓旭下海了。

在韓旭決定創業之時,在中關村主營電腦銷售的一位朋友深知其在電腦方面的才能,向他發來了邀約,於是韓旭便北上到了中關村。由於當時電腦市場需求旺盛,主要負責電腦銷售與售後的韓旭迅速地在北京站住了腳,讓其賺到人生第一桶金。雖然韓旭曾告訴E藥經理人,這桶金不足百萬,但在那個還在宣傳萬元戶的年代,這比錢堪稱“巨資”了。

在北京拼搏兩年後,韓旭回到煙臺創辦了自己的電腦銷售公司,公司甫一開張,生意便十分火爆,第一年便實現了20萬的淨利潤。在電腦事業經過一輪飛速發展之後,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參與,使得生意不太好做,面對此,韓旭與張仁華商議,決定進行轉型。

由於張仁華有醫院工作經歷,彼時也正值“賣三產”風潮。當時,煙臺衛生局決定將已經虧損達到50萬元的瑞康生化出售,當時,接手瑞康生化就意味着接手債務,所以當時並沒有人願意接手這個爛攤子。不過,已經有所積累的韓旭和張仁華決定出手,最終拿下了瑞康生化,由此成就了今天的瑞康醫藥。

時過境遷,現在已經是瑞康醫藥董事長的韓旭雖然不再是老師,但是如果與其交流,也會從他的彬彬有禮,儒雅的談吐中感受到當年爲“先生”時的風範。現在在瑞康也有他曾經的學生。而他下海創立的瑞康也已經進入到中國醫藥商業前十強中,現在全國佈局完善,向着更高的位置在衝擊。

3

化學老師鍾慧娟

1996年,連雲港少了一位女教師,醫藥行業裏卻迎來了一位女企業家。

這一年,在連雲港市延安中學已經教授化學的鐘慧娟老師決定要下海了。下海後,她參與創辦了一家名叫“豪森醫藥”的企業,當然,向來低調的她不會想到,多年後“豪森”能夠在業界如此知名。

鍾老師幹練務實、作風低調,在她的帶領下,豪森醫藥逐漸成爲醫藥行業的一匹黑馬。其第一個拳頭產品、抗生素藥物“美豐”1997年4月投放市場,當年實現銷售額3000萬元。2003年,豪森醫藥進入了“全國醫藥百強企業”行列。如今的豪森醫藥,主要從事抗生素、抗腫瘤、消化道、內分泌及精神類等五大類藥品的研發生產,是中國最大的抗腫瘤和精神類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之一。

近日,港交所披露了豪森藥業的IPO申請,預計豪森會在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豪森在港交所申報的名稱爲“翰森製藥集團有限公司”,音譯名爲“Hansoh”。

4

哲學系郭廣昌

許多人認爲,郭廣昌是一個穩健謹慎的決策者,這與他大學教師的經歷,尤其是哲學系的背景多少有點關聯。謙遜、穩健、智慧——郭廣昌的資本運作理念似乎也透着三分哲學味。

1977年高考恢復,“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郭廣昌開始廢寢忘食地努力,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末,順利考入復旦大學。

1989年,他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後的郭廣昌有過一段留校任教的經歷,但是這顯然不是他爲自己選擇的道路,1992年他與四個同學用從老師那裏借來的出國學費3.8萬元開始創業,先後從事過市場調查,食品、電子以及化工產品的生產。

一年以後,進入房地產銷售和生物醫藥領域,開始生產乙肝診斷試劑,併成功地憑藉乙肝診斷試劑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賺到第一桶金後,小夥伴們信心倍增,郭廣昌的那顆“夢想的小心臟”彷彿跳得更“歡騰了”。在他的積極帶動下,另外三個校友汪羣斌、範偉、談劍也陸續加入,當時人送外號“五劍客”的復星核心團隊由此正式誕生。

1993年6月,郭廣昌經過反覆地掂量決定退出市場調查業務,此後他轉而率領團隊主攻房地產銷售和生物醫藥領域,這個戰略又被時間證明是正確的,就此復星成爲上海第一批房地產銷售公司之一。1993年年底,郭廣昌和同伴們賺到了復星的第一個1000萬元。

然而發展遠不止於此,在他們的不懈嘗試中,生物醫藥的版塊在復星的業務中也成爲了明星業務。而復星做生物製藥天然的優勢正是來自於“五劍客”中三個人畢業於遺傳工程學這種專業背景。他們中的幾位研發人員經過潛心研究,在母校找到了生命科學院研究的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而郭廣昌雖然對生物製藥知之甚少,但他已經從房地產以及諮詢行業摸索出了一套很有價值的市場經驗,並把它們用在建立醫藥銷售網絡上,這一次,郭廣昌幾乎把累積的資產全部投入到了生物製藥上,復興也依靠着之前積累的資本再次獲得了成功。

1995年,復星把經過多年研究得來的成果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推向市場,郭廣昌與夥伴們又成功賺到了復星的第一個1億元。與此同時,復星高科技公司也成爲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

當集團快速擴張之後,郭廣昌的個人財富也跟着膨脹,在這一點上,這位前大學教師展現出與衆不同的態度,“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從醫藥到地產,郭廣昌舉着復星的旗幟,一路高歌猛進。

5

老師創業王勇

從一個懵懵懂懂學習藥學的孩子,到全國百強醫藥公司的董事長,他經歷了怎樣的成長?從一家一人創辦的公司,到擁有上千人的“高新技術企業”,它走過怎樣的歷程?

風雨兼程中,南京聖和藥業有限公司和他的創始人王勇,正在書寫着一個個傳奇。

1987年,王勇考上了中國藥科大學。1991年到1995年,王勇在中國藥科大學從事科研工作,成爲了中國藥科大學的一名老師。他的生活與讀書時沒什麼區別,仍然每天泡在實驗室裏。在高校工作了4年以後,王勇決定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轉化,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1995年通過轉讓技術專利,他淘到了第一桶金;1996年,又籌措了近2000萬元資金創辦了聖和藥業,在牛首山租了一個幾千平方米的廠房,陸陸續續地招了六七十個工作人員,正式開始創業。

聖和藥業於1999年通過國家藥品生產企業gmp認證,是成爲我國第一批通過國家gmp標準認定此項認證的藥品生產企業。聖和生產的“阿奇黴素”,起初是一種很普通的藥品,在非典期間,它卻是國家衛生部公佈的7種抗“非”藥物的首選用藥。這樣的時刻,王勇首先想到的不是誘人的高價利潤,而是救死扶傷的誠信。根據政府的要求,聖和爲南京儲備了3000人至5000人用的抗“非”藥。

短短几年時間,聖和藥業快速發展成爲一家集醫藥研究、藥品生產和市場營銷於一體的現代化藥品生產企業。“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接連而來。

6

不去藥企要當老師的李戰

1989年,李戰考入中國藥科大學。畢業時,在學校領導的勸說下,放棄了進入藥企工作的機會,留校任教。

2001年,中國即將進入WTO的消息讓李戰開始重新審視周遭的環境和自己的事業發展。他發現,重複的教學和行政事務擠佔了他大量的時間,從事醫藥科研的初衷很難實現。同時,他身邊很多人開始做中國入世前的藥品“搶仿”工作。再三考慮後,李戰決定加入“搶仿”陣營,與幾個合夥人一同成立了江蘇長澳醫藥有限公司(簡稱“江澳”)。

創業初期,爲了生存,江澳以進口藥品註冊銷售爲主營業務。李戰發現,這並不是他想要的。公司運行兩年後,一心想搞科研的李戰再次創業,他籌集了200萬元創立南京長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不同於江澳以銷售爲主,長澳是一個全新的平臺,以藥品的科技研發爲方向,以創新爲目標,這等於選擇了一條與當時醫藥大環境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2005年,長澳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李戰也從一箇中國藥科大學的學生、老師實現了到企業家的華麗轉變。

7

任教8年曹於平

2017年1月12日,南京海辰藥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敲鐘上市,中國醫藥行業億萬富豪又多一位,其便是1985年從中國藥科大前身南京藥學院畢業的曹於平。

曹於平畢業於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後加入國家醫藥管理局新藥研究開發中心工作,工作了3年後,又回到中國藥科大攻讀了神經藥理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在大學任教8年後,1997年,他辭別大學講臺,創辦了民營研發機構——南京澤辰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新藥篩選、研發、推廣和技術轉讓。

俗稱偉哥的西地那非的成功研製可謂是曹於平以遠見卓識阻擊國外藥企欲獨霸中國市場的一個成功戰例。彼時美國輝瑞公司爲了獨霸中國幾十億元的男性病市場,擬向我國政府申請適應症專利。爲此,曹於平在自行研製合成了合格的西地那非後,聯合國內數十家藥企聯合向輝瑞提出挑戰,並最終在沒有硝煙的知識產權戰場上贏得了美國。

之後,曹於平完成了資本、技術、人才的原始積累,並在2003年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了南京海辰藥業。

2004年10月,佔地108畝、總投資6800萬元的海辰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從當初的澤辰到如今的海辰,曹於平的堅持成就了江蘇省首家創業板上市的製藥企業。

本文版權屬於E藥臉譜網(www.y-lp.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