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諡文忠。最讓我沒想到的是,張養浩的同鄉、山東濟南文友王勇先生,通過微信給我發來圖片與文字——。

【原創】圖文:黎海濱(“中年人之家”主筆)

2019年6月10日-14日,我閒讀元代著名文人張養浩的散曲(小令),有感而發,連寫了4篇隨筆,刊發在“中年人之家”頭條號上。

第一篇:多少人“官”念深重、官夢難醒,只因未讀張養浩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第二篇:豈止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讀張養浩的散曲如飲醇酒~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第三篇:“世間最懂山水之樂者,莫過於張養浩!”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第四篇:五十歲以後,就要像張養浩那樣,把功名富貴都參破~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這四篇小文發佈以後,單篇閱讀量最高達到1.8萬,還算不錯。數以百計的文友留言,還有幾位文友給我打賞,令我深感欣喜。

最讓我沒想到的是,張養浩的同鄉、山東濟南文友王勇先生,通過微信給我發來圖片與文字——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黎老師:

張養浩墓園就在我們單位和家附近,相距也就1公里多點,以前常去休閒走走,是處精緻特別有人文氣息的小園子。不過,近來本地不斷有消息傳言,被房地產商盯上這個地方了,又通過文物部門考證沒有實質證據張養浩確葬於此,說是屬當地村民的自發違建,準備平了墓園開發房地產。悲乎哉,當下經濟利益大於天!

濟南號稱歷史文化名城,淨幹些沒文化的缺德事!拆老火車站,最近又掘了一個曾爲山東大地做過豐功偉業的外鄉人曾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的墓葬,近日丁寶楨老家貴州畢節的後裔們聽說了,千里迢迢立即趕來,搶先將地方部分還在質疑的靈骨送回了貴州,丁寶楨死前任四川總督親口遺願希望葬回曾任13年的山東大地。丁大人若地下有知,當寒心至極!

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在當下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已喪失捍衛文化尊嚴的起碼的自覺和意識,可悲可嘆!昨日邀當地各路媒體集中報道就是向當地相關部門施壓抗議。

一直關注您的文章,筆耕不輟,甚是喜歡!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看完王勇先生髮來的圖文,我只想說一句話——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

濟南,請你保護好張養浩墓園!|文化寄語

張養浩畫像

附錄:張養浩簡介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爲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後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臺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於任上。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諡文忠。尊稱爲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爲當代及後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與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並稱爲“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