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车向来都是男性所特别关注、感兴趣的,造车这件事似乎也是他们的专属。

  而绝大部分女性最多就是知道那么几个车牌名,更不用说什么造车了。

  不过,如今的造车界里还真就有这么一位女性造车者,正带领着一个“老古董”汽车品牌抢占市场,形成又一股的造车新势力。

  她就是如今红星汽车的董事长李凌云

  造车领域里的女掌舵人

  造车自然不是李凌云的第一次创业。

  这就要从她的父亲李世江说起,李世江对她的要求历来严格,也能给她提供许多机会来锻炼。

  在正式成立多氟多之前,她父亲就一直有带着她来做初期的准备事项。

  1998年,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她刚20出头,就有参与多氟多产品出国的业务。

  想要产品能走出国去,还得先进广交会的大门。

  为此,她采用了辛苦而实在的办法,拖着装满多氟多宣传单的箱子,在广交会门口发起了传单。

  正是这些靠她自己发出去的传单,多氟多不仅进入了广交会,且传出了名气,出国之路也由此起了个好头。

  当时,多氟多的一款冰晶石产品得我出口量迅速得到提升,在该产品的全国出口量中占到了高达90%的份额。

  她在多氟多里主要负责就是新能源汽车板块和投资板块。

  靠着自己的实力以及对资本的理解,她成功主导公司多次重大的投资和并购项目,还在5年内实现了新能源锂电池业务营收从167万元到2.94亿元的增长

  收购红星汽车进军造车也包括在其中,所以说,她去造车算是顺势而为的。

  在她看来,自己也在接触过不少造车行业里的人,对造车还是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的,应该不会太难。

  步步是坑不退缩

  在李凌云真正踏进造车行业里,她才深刻体会到里面的艰难,简直就是一步一坑。

  除了自己积累下的经验外,让她很有底气的是背后多氟多的支持

  就当时情况而言,成功注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足有500多家,却只有那么7家是正式通过了工信部审核的。

  收购下红星汽车,多氟多是有了造车的资质,可生产新能源车、卡车、SUP、MPV、面包车和微型车等,但接下来的麻烦可不少。

  红星汽车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相当老的汽车品牌,曾生产出国内的第一辆旅行车,并在西德汽车博览会上获得了ellezza Orientale(东方美人)的称号。

  但是,这般的辉煌却是没有维持下来,在被双环收购后因其自身经营不善而长期处于业务停滞的状态。

  2015年,李凌云的到来和多氟多的收购,让它重获生机,却也是伴随着不少的问题。

  正式接手红星后,她就就发现由于长时间没有生产出新的车型,红星的生产资质即将被吊销,要想不被吊销,她必须在3个月内让红星造出一批新车来,保住红星的品牌。

  结果是,她做到了,成功在期限内造车了几百辆新车,登到了工信部的汽车生产公告上。

  进场后,她发现现在的造车规则早已改变了,自己是经验不足,那总有经验足的人,便去找来一帮合适且有实力的人。

  红星汽车500多人的大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据了一半。

  而她要做的就是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人,带领着红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all in造车的优势

  与现今都走高端路线的造车势力不同,李凌云想做的是专注于AOO级细分市场,避免正面冲突,能走得更安全、实际。

  相比较之下,红星汽车还拥有以下两大优势

  1资金充足

  就如李凌云之所以有底气来造车一样,红星汽车背后是有着多氟多这家上市公司支持着,不用为融资而发愁。

  再者,多氟多还有在与汽车相关的多个领域都有进行投资,从而从多个方面来助力造车。

  2电池成本

  一直以来,电池成本偏高就是行业内电动车售价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多氟多自己就是电池产品的供应商,那当然是会以最低的成本来为红星汽车提供电池助力。

  这样,红星汽车生产出来的整车产品就能在价格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得益于这两个优势,截止到目前,李凌云在红星汽车上的投资还只有近10亿元,远比那些动辄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的投资少得多。

  如今,红星汽车已经成功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车红星闪闪X2,仅出行公司的订单已经超过8000辆,销售势头好。

  虽然新生后的红星汽车才发展了3年,是行业里的新兵,但好在其找对了市场,生存下来。前路虽不易,但李凌云将带领红星汽车继续前行,朝着在3年里将红星打造成A类车的优质品牌的目标前进,去市场拼杀。

  作者:魏无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