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9月9日,英法聯軍開始進軍北京。

延伸閱讀

在佔領天津大沽口炮臺後,英法聯軍長驅直入,兵臨北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衆,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國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羣打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緊接着,破壞開始了。48小時裏,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並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紮馬匹;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裏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魯西記載道:“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爲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爲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爲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爲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揹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裏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着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裏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着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裏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一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裏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託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爲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裏,衣物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着大斧,把傢俱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額爾金

最後,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James Bruce,他是惡名昭著的古希臘石雕收集者七世額爾金伯爵之子)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裏,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爲慘重的損失是帝國的圖書及檔案館(指文源閣——譯者注),約一萬零五百捲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爲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文源閣位於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後,仿照寧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

文源閣又叫藏書樓,仿寧波天一閣建成。

圓明園四十景圖-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現今

英國對華全權專使額爾金與其部下的合影

由於不少樓閣由易燃的松木構築,卷着松香的濃煙一連數日瀰漫於北京北郊的天空。“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Robert McGhee)這樣寫道,語氣中毫無愧疚,“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裏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編輯]

吳     桐

微信號:yuanmingyuanpark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