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9日,在第34個教師節到來前夕,第二屆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研討會暨 2018 雨課堂峯會在清華大學大禮堂舉行,1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參會教師歡聚一堂,分享智慧教學實踐與案例,研討智慧教學心得與體會。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袁駟,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雨課堂課題首席專家聶風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主任於世潔等專家學者也在現場共同研討智慧教學的未來。來自全國各地使用雨課堂開展智慧教學授課的多位教師代表作了主題分享。現場還啓動了智慧教學學術網絡,發佈了雨課堂3.0。

袁駟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近年來在推動智慧教學方面所做的工作,鼓勵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運用雨課堂等互聯網工具和先進教學理念開展智慧教學試點實踐,推進智慧教學工作的整體發展。

聶風華從宏觀和微觀的視角介紹了雨課堂智慧教學產品開發的初心,並用數據形式展示了雨課堂以科研課題爲起點,兩年多以來的發展。同時,爲了開展智慧教學的廣泛研究,聶風華宣佈啓動了啓動智慧教學學術網絡。

於世潔從研究層面對智慧教學進行了定義,對智慧教學多維化互動、泛在化感知、精準化評價、數據化決策、個性化引導的特點進行了闡述。他還重點展望了新時代智慧教學的發展以及下一個三年智慧教學的研究趨勢。

隨後,來自文理工不同背景的一線高校教師分享了他們使用雨課堂開展智慧教學的經驗心得。上午環節,來自復旦大學蔣玉龍教授以《信息化成就普適的原位翻轉式大學教學》爲主題,爲與會嘉賓介紹了雨課堂在教學方面的具體實踐 ; 來自清華大學電機系的於歆傑教授以《電路原理》爲例,介紹了雨課堂背後的教學價值理念;來自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安宇教授分享了基於雨課堂的混合式學習在大學物理課堂的應用;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楊志華副教授以“思政課”爲例,分享了雨課堂帶來的課程設計新理念與師生交互新模式。

下午環節,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戴蓬教授分享了基於雨課堂的小組合作教學;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周亞副教授以《博弈思維》課程爲例,介紹了雨課堂如何讓學生成爲課堂主角;來自河北工業大學的楊文榮教授介紹了他利用雨課堂和雷實驗來活躍電路課堂的實踐;來自長安大學的盧江副教授講述了他從翻轉課堂實踐到智慧教學的過程;來自暨南大學的張建萍副教授分享了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是如何助力新時代藥學教育提升。

研討會上,雨課堂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王帥國老師介紹了雨課堂的最新版本3.0(代號:“鱈”)。新版雨課堂帶來了更強大的課堂習題體驗,新增了填空題和富文本答案解析,並支持分組答題和互評。現場還帶來了專門爲網絡硬件條件不完善教室準備的“藍牙熱點”功能,方便教師利用手機藍牙連接電腦,以每節課15-20M的4G流量來完成雨課堂授課。此外,王帥國還介紹了全新的雨課堂網頁版、課堂直播功能、雷實驗平臺和智能翻頁筆R2。

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由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雨課堂通過結合PowerPoint與微信,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後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的體驗,快捷免費地實現大數據時代的智慧教學。雨課堂憑藉其簡單、高效、適用面廣的特點,已經在全國千餘所高校的53萬個課堂成功應用,學校通過雨課堂的應用獲得了客觀評價教情、學情的教學大數據。截止到2018年 9 月5日,深度使用雨課堂教學師生超過498萬,開課教師數超過35萬,是國內最爲活躍的智慧教學工具。

在通過雨課堂推動智慧教學的同時,爲了將平臺運行過程中積累的資源、技術和理念更好地應用到高校教育教學場景中去,學堂在線還推出了智慧教學生態解決方案。方案將網絡課堂與實體課堂的用戶、數據、場景全方位打通,成就新時代教學的偉大變革。方案包括課堂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校內網絡教學平臺“學堂雲”、在線課程運行平臺“學堂在線”以及課程國際化推廣平臺,爲高校提供從輔助課堂教學,到SPOC教學,到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運行,再到課程和學位國際化的全方位、全流程服務。各級高校還可以把國內外優質課程資源無縫對接到校內SPOC和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構建一個連接校內校外,融合線上線下,貫穿課內課外的新型教學生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