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一言不合就組“CP”的年代,集高考季與畢業季於一體的6月,衆多高校也不能免俗,在“CP”大潮中怒刷存在感,讓學子爲之沸騰,也讓圍觀羣衆收穫“猛料”,久而久之,竟也形成一番“其樂融融、欣欣向榮”的情景。

事實上,正如每一段感情的發生都有着難以言明的因緣際會,每一組高校CP背後,也有着相應的歷史淵源和現實因素。

高校CP之捱得近 近水樓臺先得月

捱得近的高校容易組CP,大概有三個原因。第一在於校際互動頻繁,容易產生感情,即可以說是“日久生情”,也可以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總之地域優勢總能發酵出不一樣的情愫。第二在於相關大衆們的主動聯想甚至是“煽風點火”,這種大環境的潛移默化會促使高校攀親結對。第三點在於高校間的地理優勢會促成校園中學子間的美名佳話,這一特點在一些學科特色分明,男女比例互補的高校配對中尤爲常見。至今,因爲捱得近而組成高校CP的,比比皆是……

  1. “清北CP” 國民度最高的學術伉儷

說到高校CP,國民度最高的非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組成的“清北CP”莫屬。作爲數一數二的高校,它既是普羅大衆對高等學府的嚮往,也寄託着國人對國家優質教育水平的期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從兩所高校的文化理念來看,北大有着以“砥礪德行” “囊括大典,網羅衆家”爲基本的辦學理念,並深刻詮釋了中國大學 “天下爲公”“有容乃大”的文化性格,頗有儒家積極入世的作風。另一面,清華大學的辦學理念中兩個突出特徵是“重體育、尊大師”,而其文化性格則是在“有意保存中國文化之根基”外,“接納融合西方文化”,相較而言更爲融通。歷史上,清華大學曾有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陳寅恪、趙元任、俞平伯、馬約翰、錢偉長、馮友蘭、朱自清、聞一多、王國維等各界學者居住或求學,北大亦有司徒雷登、馬寅初、冰心、吳文藻、馮友蘭(一開始居於北大,後由時任清華校長的留美同學羅家倫邀請前往清華)、周培源等的故居存在,學者之間的互動交流,跨校合作,也是讓兩校建立深厚感情的原因所在。

而兩所高校之間的互動,也像大衆普遍認知的那般,一文一武;一位文科生,一位理科生;一位婉約細膩,一位高冷嚴肅。起初,作爲“鄰居”的兩校既是攜手並進的友人,也是摩拳擦掌的對手,在這樣不斷“競合”的關係中,兩校“相愛相殺”百餘年。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後來,“北京大學”首先打破了沉默,於2017年4月30日清華大學校慶日當天送去祝福,並宣言:“你是唯一的隔壁”。

後來,“清華大學”如夢初醒,在2018年5月4日當天,發佈長圖博文“相愛相誇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向“北京大學”高調告白。此後每一年,凡逢北大校慶時,都有清華髮文祝賀,而北大則回之以禮。恍惚間,清北CP已然深具一種“相伴多年,老夫老妻”間的默契與淡然。

2.天大南開 一牆之隔的青梅竹馬

同處於天津的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更是實名演繹“世界上最近的距離”,兩所高校僅僅一牆之隔,舊時甚至沒有圍牆而僅僅通過一扇門就能互通有無。

南開大學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肇始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9年,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燬而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湖南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往雲南昆明,長沙臨時大學更名爲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一度是我國最成功的私立大學。歷經戰亂才重回天津重新建校。

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始創於1895年,即中日甲午海戰後,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爲北洋大學堂。多年間同樣經歷屢次遷校,後重新紮根天津。

1952年,教育部調整了南開大學與天津大學的校址,讓兩所高校兜兜轉轉,終於在衛津路毗鄰而居。也正是因爲有着如此的歷史羈絆,兩所高校之間的深情厚誼才綿延百年,歷久彌新。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此外,那些因爲離得近而結成CP的高校還有……

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坊間傳言:一個是東川路男子職業技術學院,一個是虹梅南路女子高等師範專科學院,同在遠郊,一街之隔,兩惺相惜,浪漫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同處於湖南長沙的中南大學與湖南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常常相愛相殺的武漢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地處安徽合肥,彼此惺惺相惜的安徽大學與合肥工業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共處一地又各有所長的浙江工商大學與浙江傳媒學院——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江蘇省南京市不分伯仲的南京大學與東南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均在中原大地但相比於其他又稍有距離的鄭州大學(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與河南大學(位於河南省開封市)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然而,河南大學並未對此條微博做出回應……

高校CP之“長”得像 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人說:互補的人適合玩鬧,相似的人才能終老,彼此術業、志趣、脾性的相似,確實能爲兩人帶來許多共同話題。而在高校CP中,也有一些學校因爲擁有相似的學科設置,而願意遠隔千山萬水跨界牽手。

比如西南林業大學與雲南農業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南京郵電大學與重慶郵電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九江學院與景德鎮學院——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緣,妙不可言

有人認爲相似的人才能長伴,也有人堅持互補的人適合終老,這反映出在感情中其實並無章法可循,有的時候,緣分來的就是那麼突然,讓你根本找不到原因,高校CP中,也是有着這麼一些不知何所的組成……

1.“旦交CP” 人生自是有情癡之

2019年元宵節,復旦大學官博發佈微博並同時@了上海交通大學與浙江大學官博,從而讓三所高校的“虐戀CP”浮出水面。有網友評論說:這是什麼絕世三角戀?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隨後,上海交通大學官博也發佈同款微博並提及另外兩所高校,評論區更吸引有浙江大學官博留言互動。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人們之所以默認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CP關係,一方面在於兩所高校在國內的排名僅次於清華北大,並時常協同浙江大學一起在“第三”這個位置上爭先恐後。另一方面,兩所高校同處於上海市,且都有着百餘年的建校歷史,其中,復旦大學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爲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爲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爲交通大學。作爲高等教育辦學實踐的先鋒,兩所學府在百年間爭先創優,發展至今,在國內外都享有的知名度。因之,兩所大學間經常會通過社交媒體互動來聯絡感情。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旦交”CP的畫風與“清北CP”截然不同,一開始“主動”地反而是以理工科見長的上海交通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除卻這些尋常生活中的樸實告白,每當遇到一些特殊節點,上交首先想到的便是復旦。2016年馬頔的一首《南山南》唱響大江南北,一時間各高校紛紛發起以各自校園文化爲主的歌詞改編版南山南,既傳揚了高校人文風貌,也爲這首民謠歌曲譜寫出多種韻味。而上海交通大學的改編版南山南,更像是一首對復旦大學的告白曲。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但在另一邊,復旦大學卻始終牽掛着另一所高校,讓上交頗有一種“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悽苦意味。復旦大學一面很少回應上交的深情“告白”,一面在大大小小的關鍵節點,都會主動向浙江大學示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另一面,由於多年追隨無果,上海交通大學終於向其他大學伸出橄欖枝。但他伸向的對象不是其他,竟也是浙江大學……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2018年2月14日這天,上交又突然高調錶白華東師範大學,並得到回應,此舉着實引起網友一番探討,只可惜當事人“變心”太快,廣大觀衆只能看着歲月裏的記憶而獨自感懷……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此外,那些緣來不可擋的高校CP還有……

四川大學與廈門大學,相傳緣起於一位帶着學生證去雙方高校打卡的學生,在發佈微博後,引起了兩校官博互動,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西安交通大學與中山大學,看起來天各一方,哪哪都不像的兩所高校,就這樣,戀愛了!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對於西南大學與東北大學的CP緣起,東北大學官方微信做出瞭解釋:

對角線的兩端,無限延伸着對彼此的思念東北和西南,你的起點亦是我的終點自強不息,知行合一含弘光大,繼往開來志同道合的我們,路途崎嶇也不怕任何考驗

而也是分隔兩地的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什麼而結緣,可能只有當事人清楚……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高校CP之浙……CP

由於CP成員衆多而單獨成因

有心人可以從上述微博動態中看出,大部分情況下浙江大學與對其“示好”高校的互動多停留在留言區,而很少看到官博中的公開宣告。有人曾梳理過國內各大高校之間的CP關係圖譜,浙大不偏不倚正是處在這張關係圖的最中心。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圖源網絡

浙江大學與北京大學

浙大和北大的聯繫頗有一些歷史淵源,名字似乎並非像清華北大那樣頻繁地被聯繫在一起,但兩校之間其實有着十分密切的淵源關係。歷史上,先後有八位“浙大人”出任北大校長,從而奠定了兩校深厚的歷史關係。這八位校長分別是:

勞乃宣(1901年10月起先後出任浙大前身浙江求是大學堂、浙江大學堂總理,1911年11月他被清廷命授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何燏時(求是書院首屆內院生,於1912年11月接任馬良校務,成爲北大百年辦學史上由浙大前身校友長校之第二人);司徒雷登(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1919年元月出任燕京大學第一任校長);陳大齊(1901年進入浙大前身浙江求是大學堂學習,1913年春調北京,次年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蔣夢麟(1902年考入浙江大學前身浙江高等學堂,1919年夏天代掌北大校務);馬寅初(1949年6月擔任浙江大學校長兼校務委員會主任,1951年5月調任北京大學校長);吳震春(1906年至1910年任浙大前身浙江高等學堂總監督,1926年調任燕京大學任教授、副校長);林建華(2013年06月至2015年02月浙江大學校長,2015年03月爲北京大學校長)。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兩所高校的聯繫也有一些歷史淵源,而這些淵源則都緣起於歷史上輾轉兩校的風雲大師們。

第一位是顧毓琇,畢業於清華大學,曾用時三年半就取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1929年歸國後,他擔任國立浙江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兼主任。1945年,擔任交通大學教授。顧毓琇不但是國際公認的電機權威,還是國際詩人大會加冕的桂冠詩人;他不但是我國電機、無線電、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還是中國古典音樂家、佛學家以及我國話劇創作的先驅者,可謂學貫中西、文理兼長。

第二位是程孝剛,1949年至1952年在浙江大學任教授,1952年10月,程由浙江大學調上海國立交通大學,一直到1977年辭世。25年來歷任教授、起重運輸機械系主任、校務委員、副校長。在他直接教學的機械系大多數畢業生都成爲新中國機車車輛製造、管理、科研、教學方面的技術骨幹,爲鐵道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級技術人才。

第三位範緒箕,是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1936年,留學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攻讀機械和航空工程,第2年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第三年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1940年在世界著名科學家馮·卡門指導下獲航空工程博士學位。歸國後,範緒箕遠赴當時已西遷遵義的浙江大學機械系任副教授。1945年,範緒箕再次應聘爲浙江大學教授,創建了浙江大學航空系並任系主任,主持建成了風洞實驗室。1979年,範緒箕調上海交通大學任副校長,第二年任校長、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在任期間積極發展學校同世界各國的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大大地推動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對外工作。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兩所高校的羈絆在於抗戰時期均在江西泰和臨時駐校,共同經歷崢嶸歲月,爲這一對高校CP積澱出獨特而深厚的歷史情結。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浙江大學&復旦大學

作爲兩所文理工醫兼容幷蓄的綜合性大學,可能因爲志趣的相投,而總有能看對眼的時候。


高校CP形成史:整個夏季瀰漫着甜甜的氣氛

浙大之所以和許多高校都有聯繫,原因在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進行的調整。彼時,浙江大學的學科和院系設置發生了很大變動。其部分系科調整到省外兄弟院校,如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等,部分院系或獨立成校,或與之江大學、浙江省立醫學院等院校組合重新建校,這形成了浙江大學與諸多高校的歷史淵源。可以得見,人世間的每一份“感情”,都有着姻緣際會作爲鋪墊,而這些高校形成CP的原因,也自然而然遵循着箇中定律,既爲傳承,也爲拓新。

高校CP作爲非常有互聯網氣質的互動方式,能調動廣大讀者的積極性,紛紛參與討論,評判是非。時逢高考結束,希望本文能爲那些即將填報志願的學子們,帶來一些對高校新的感知與嚮往,如願踏進心儀的大學,展開全新的生活。

參考文獻:


相關高校新浪微博官方賬號

賈佳:《中國大學的文化性格——歷史的視角》,南京師範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新記者微信公衆號:《中國高校有多喜歡“炒CP”?》,2017年5月17日。

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微信公衆號:《【浙大往事】校史縱橫》,2014年12月14日。

杭州浙江大學校友會微信公衆號:《那些年,浙大與上交一起經歷的人與事》,2016年4月8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