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2018會展經濟發展論壇現場。攝影/環球網記者 王玉磊

圖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教授、學院劉大可作主旨演講。攝影/環球網記者 王玉磊

【環球網赴貴陽特派記者 陳進報道】2018年9月10日,在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2018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行之際,主題爲“創新發展•着眼未來”的2018會展經濟發展論壇在貴陽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作爲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2018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主體活動之一,本次論壇成爲國內外業界人士瞭解貴州和貴州會展業的一個重要窗口和平臺。

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雍政,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原會長俞曉松,印度共和國駐華大使班浩然, 阿根廷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經貿辦公室負責人胡利安·卡內薩,貴陽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徐昊等多名國家部委和商協會領導、境外嘉賓出席論壇發表致辭。來自意大利、西班牙、英國、波蘭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領館、貿易促進機構、會展行業組織約40餘位外賓,以及來自全國27個省份60餘城市的會展業代表400餘人齊聚一堂,見證了論壇的召開。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誌着中共邁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市場的力量開始復甦,經濟活力得到巨大釋放。爲了更好地尋找貿易平臺,催生了中國市場導向會展業的萌芽。

數據顯示,2011—2016年,全國展會總數從7330個增長至9892個,增長34.95%。展會面積從8160萬平方米增長至13075萬平方米,增長率達60.23%。2017年,中國展覽業繼續增長,展會數量已達10358個。在接受環球網專訪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教授、院長劉大可表示,儘管放寬民營資本進入、簡化行政報批手續、政府資金補貼等傳統“紅利”已逐步釋放,但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收購兼併、資本介入、互聯網、場館之間的競爭等新動能不斷湧現。在推動中國會展業轉型升級中,新動能將發揮關鍵作用。

圖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貿與會展學院教授、學院劉大可接受環球網專訪。攝影/環球網記者 王玉磊

劉大可說,政策因素仍是未來會展業發展的動力之一。其一、中國政府對展覽會的扶持和重視程度全球少有;其二、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會展一定程度上成爲前瞻性舉措;其三、中央政府發文促進會展業發展。“將會展作爲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意突破口,從這個角度看,政策紅利也是一種新動力。”劉大可告訴環球網。

收購兼併也成爲推動會展業提質增效的新動力。儘管場館建設熱度不減、全國會展場館平均出租率偏低等問題已引發業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但場館供給的增量增加和質量優化確實爲推動會展業的發展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資本介入加快了會展業收購兼併的步伐,2014年以來,新三板及主辦上市企業增多,提升了會展企業的資金實力,有助於推動會展業的收購兼併,促進行業升級優化。”劉大可表示。

互聯網的介入可能推動會展業商業模式的變革。互聯網本身是去中介化的,而會展本身就是中介,因此,會展業受到互聯網衝擊是遲早的事。然而,劉大可指出,衝擊並不是消滅會展業,而只是優化甚至改變了會展業的組織方式。

場館之間的競爭可能使主辦方獲利並催生新項目。數據顯示,多數國內會展場館的出租率不到10%,遠遠不足以支撐其正常運轉,目前的會展行業收回投資很困難。場館數量的增加,場館之間競爭的加劇,可以降低辦展企業成本。

展會應如何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應如何拉動貴州經濟發展?對此,劉大可表示,酒博會等活動對於貴州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其一是對產業的拉動作用也就意味着要讓更多的貴州酒廠通過酒博會的平臺展示出來,交易是展會最大的目的。其二要充分發揮展會本身帶來的經濟效益。參展商、觀衆、媒體、嘉賓,展會勢必帶來巨大的客流量和消費需求。“假設展會的過程中,喫、住、行、旅遊紀念品、景區等無法與客流量有效連接,展會對於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勢必十分有限。因此酒博會兩個方面要兼顧:強調產業,也要從展會本身挖掘價值。”劉大可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