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加剧,新能源出行方案的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然而快跑式的追逐风口,使得一些融资巨大的新造车企业,在近期集中遭遇交付之困以及安全事故,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质量问题屡被质疑。新能源汽车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同样,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也开始面临来自实际操作中的诸多问题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汽车的一个种类,既然是汽车,那就不能摆脱制造汽车应有的逻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和重塑,也应当建立在汽车以往多年积淀基础上,并通过提升技术优势,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固发展。”

在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鸣博士在其主题演讲中,一针见血,表明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技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能源汽车也是汽车,不能摆脱制造汽车应有的逻辑。

智能网联的前沿趋势:“减法”理论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一环,智能网联的发展受到业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论坛发言中,黄希鸣博士与众不同地给出了“减法”理论,“如果单靠在汽车上添加配置,汽车的成本、重量、能耗等都会随之增加,这与提升汽车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本质相违背。”黄希鸣博士认为,在开发ADAS等配置的同时,还要重视5G和云计算技术,将大量的运算工作交给云端,从而实现更优化的智能表现。

在此方面,博郡在与博世、奥托立夫、TORC等国际知名ADAS企业合作的同时,还与阿里云、联通等方在云计算、5G方面深入联合研发,努力打造更高级别的智能网联体系。基于此,预计明年年底量产的博郡首款SUV车型将拥有L2以上的自动驾驶水准,在语音控制、面部识别等方面高度智能,打造贯通式的场景体验模式。

联合共享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前景不仅在于汽车相关行业,更关乎整个社会。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博郡没有囿于汽车本身,而是将视野扩展至人们生活、社会交通的改善。

在泰达论坛上,黄希鸣博士重点阐述了此前发布于两会期间的《智慧交通白皮书》。从与交通系统设计建设集团合作,推行人车分流,打造无红绿灯畅行道路,到与电信运营商一起,制定智能交通信息体系标准,都强调了通力合作推动共享化进程的意义。

在倡议构建智慧交通体系的同时,黄希鸣博士建议大家,要对制造具备共享属性的交通工具予以高度重视。

对此,博郡未来将针对性地在电池等方面进行研发、定制化生产,以满足共享车辆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博郡还将结合智能机器人、物流车、接驳车等各形式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并与高铁、飞机结合形成整体交通体系,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出行闭环。

关于博郡汽车:

博郡汽车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智慧出行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以定义智慧交通、改善生活品质为愿景,以电动汽车为载体,提供多维度的智能出行、移动能源和共享经济的解决方案为使命。

博郡目前在上海、北京、南京、淮安和美国底特律分别设置了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制造工厂等机构。位于南京的造车工厂占地面积1300亩,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二期建成后总产能将可达到30万辆。此外,博郡的淮安电芯厂房现已开工建设,用地约1500亩,因为产能需求较大,博郡在自主生产电芯的同时,也与一流电芯供应商进行大量合作。

据介绍,博郡汽车目前有A、B、C三大平台,A平台主要是合作生产,B平台和一汽合作生产,C平台是南京自建生产工厂。我们第一款车是代工的形式由一汽生产,企业现在更注重研发团队的建设,截至目前,博郡在中、美两国组建了800余人的世界级整车研发团队,包括多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数十位经验丰富、在各自技术领域的领军者。(编辑/史晓丽)

-------------------------

科记汇(微信公众号:kejihui007)记者平台,新锐TMT、金融新闻深度看。原创内容与上百家媒体共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