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王勁松還揭露了當下年輕演員崇尚數據,虛榮心作祟的陋習:“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說自己參演的劇數值又破了多少,某某某電視劇全國收視第一,可奇怪的是,我在同一天會看到好幾部劇都是第一,也就分不清到底誰纔是真的第一了。王勁松在片場遇到年輕演員提出有關演技方面的問題時,會先反問對方下了哪些功夫,沒想到得到的反饋,是對方自認爲背完臺詞萬事大吉,更在全劇組逢人便自誇一番。

文 | 茶色不語

昨日,在上海電視節的論壇上,演員王勁松怒斥當下一些年輕演員不專業。例如:把背臺詞當作敬業標準;過度在意數據和外界的聲音,比起演員更像個投資方等。天價片酬後,職業素養再成議題,年輕演員任重道遠。

兩年前,一篇名爲《編劇宋方金“臥底”橫店帶回一線實錄:表演,一個正在被毀掉的行當》的文章,在業內廣泛傳播。不僅點出了“濫用替身”、“天價片酬”等亂象,更直言:現在的娛樂圈,98%年輕演員不敬業。

98%這個數字雖然只是一個籠統的代指,但也足以表明對年輕演員的失望。

年輕演員的自我滿足是粉絲寵出來的

現在的很多影視劇都採取老戲骨+鮮肉小花的模式,以達到演技和知名度的雙重保障。而這些老戲骨們幾乎都會被媒體追問“評價一下合作過的某某某演技如何,是否敬業”,出於真實情況也好,合作情分也罷,大多數前輩都會以肯定+鼓勵的方式給予回覆。

當然,也有一些脾氣比較直的,會在不透露姓名的情況下痛下批評。

王勁松在片場遇到年輕演員提出有關演技方面的問題時,會先反問對方下了哪些功夫,沒想到得到的反饋,是對方自認爲背完臺詞萬事大吉,更在全劇組逢人便自誇一番。使得王勁松怒斥,“我真的很遺憾,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成了一個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

背臺詞求表揚的心態,是基於“數字小姐”和“數字先生”的前提下。前兩年,有很多年輕演員仗着自己名氣大,後臺硬,演戲時不背臺詞,臨場發揮就用“1234567”這樣的數數來代替,反正後期有配音,自己只要處變不驚就行。

劉濤、舒暢、鄭嘉穎等人都在不同場合揭露過此現象。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些年輕演員可能真的覺得比起“數字小姐”和“數字先生”,一字不忘背好臺詞的自己,是值得稱讚的。

吳京曾在受訪時批評過年輕演員隨意軋戲的亂象,在自己因守時被導演稱讚敬業時,反而嚴肅反問,“當演員把守時、準時到達片場作爲大肆宣揚的美德,我們的電影圈是在進步還是退步?”

這種把守時當敬業的心態,是基於當下“替身氾濫”的現象。製片人何靜曾爆料,某部影視劇中的兩位主演,拿着近1億元的片酬,最後竟然只一起合拍了兩天戲,其他都用替身。演員朱雨辰和張光北也分別表示,拍完一部戲全程沒看到男演員本人出場。

相比之下,守時不軋戲自然成了年輕演員們的“榮光”。

而這些年輕演員們的粉絲,更是有着無限寵溺和寬容,拍戲時夏天穿冬衣,冬天穿單衣、減肥和增肥、剃頭素顏扮醜、親自拍打戲、不用配音......哪怕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放在偶像身上,粉絲都覺得無比敬業。

在這樣惡劣的業內大環境和粉絲無私之愛的包裹下,年輕演員很容易迷失自我,隨波逐流,把理所應當看作敬崗愛業。

演員不應該用數據衡量自己的高低

除此之外,王勁松還揭露了當下年輕演員崇尚數據,虛榮心作祟的陋習:“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說自己參演的劇數值又破了多少,某某某電視劇全國收視第一,可奇怪的是,我在同一天會看到好幾部劇都是第一,也就分不清到底誰纔是真的第一了。”

以前說到數據,大家更多的是討論電視劇買收視率,以及粉絲給偶像刷各種排行榜和社交平臺的數據,營造假紅的現象,從而吸引投資方和廣告商的青睞,招徠更多的業務。

這本來是一種不良競爭,卻因爲大家都在做,成了心照不宣的業內“潛規則”,甚至滋生出“灰色產業鏈”。蔡徐坤製造一億微博轉發量的幕後推手星緣APP,利用粉絲給“雪花”刷流量的需求,瘋狂牟利,半年內吸金800餘萬元。

如今,針對影視劇收視率造假,廣電總局已發聲明將展開調查,嚴肅處理;針對粉絲自發性做數據,更是嚴懲不貸,日前星緣APP已被公安局查封,成爲“出頭鳥”。

年輕演員雖然是數據造假的直接受益者,但更多的應該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數據造假的弊端,從而避免它。而不是看着虛假的高數據,沾沾自喜。

就如王勁松所說,演員是劇組與觀衆的對話,是一個載體,最主要的是演技過硬,塑造出鮮活的角色,拍出精彩的戲。演員的自我認知很重要,不應該像投資方或者宣傳人員那樣,醉心於熱度。

尤其是年輕演員,本來就有實力爭議,更應該自我強化個人素養。

讓藝術歸於藝術,娛樂歸於娛樂

雖然王勁松老師很氣憤,觀衆也很惱火,但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當下市場的真實環境。只要有粉絲經濟,就一定會有一些名氣高實力不足的年輕演員,在影視作品中擔任主要角色。然而適者生存,總有一天自視甚高的會跌下馬來,專注演技提高自我的會成功轉型。

演員的職業精神和個人素質同樣重要。

一個演員如果因爲吸毒、出軌、涉賭等問題,使得道德上出現污點,需要接受大衆審判,嚴重一點甚至被雪藏多年,不被任用,比如黃海波。一個不敬業的演員,可以靠人氣拍一時的戲,卻沒法拍一輩子,就如成龍大哥所說,“我看不過這些人,送他五個字:看你幾時完!”

演員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控制體重、意外受傷是職業賦予的潛在危機,就像醫生會遭遇醫鬧,警察會面臨鬥毆,這是每一個演員都必須珍重對待的。同時,演員又是一個平常的職業,守時、背臺詞都是基本要求,就像攝影師必須懂調光和構圖、導遊要了解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

除了大框架上的遵守規則外,一個演員還要有更深層次的自我要求,陳道明一直強調:“不拍抗日神劇、僞歷史劇,約束自己,纔對得起觀衆。”

很多年輕演員太過急躁,一心想紅,比起作品更看重數據,容易失了底線和操守。一名演員如果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認同和追求,那麼對於自己所塑造的角色又何來敬畏,對自己拍攝的作品又怎能動情?

年輕演員需要正確對待敬業標準,要有精氣神和向上心,且不能一味以大衆化的娛樂至死的態度當作標準,要堅守初心,不隨波逐流,到老了才能被稱作“老戲骨”。

往期回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