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民學會,“湘江三友”是最核心的領袖人物,但是後來蕭子升的思想漸漸跟另外兩人產生了分歧,毛、蔡二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而蕭子升則信奉無政府主義,誰也說服不了誰,終於,在1921年的夏天,蕭子升和毛主席兩人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吵,最終使得新民學會解散。其實,楊昌濟的學生裏面還有一位大牛人,就是蕭子升,曾跟毛主席、蔡和森並稱“湘江三友”。

歷史客棧前天介紹過蔡和森,被老師楊昌濟稱爲跟毛主席並列的“雙雄”。

其實,楊昌濟的學生裏面還有一位大牛人,就是蕭子升,曾跟毛主席、蔡和森並稱“湘江三友”。

建國後,毛主席特地點名重查此案,得知真相後,如釋重負

蕭子升1894年出生於湖南湘鄉市蕭家衝,他還有個弟弟,名叫蕭三(原名蕭子暲),跟毛主席的關係也非常好。

蕭家兄弟二人和少年時期的毛主席相識於東山高等小學堂,東山學堂多是地主子弟或是家庭闊綽的學子,然而出身書香門第的蕭子升和蕭三,卻打破了門第觀念,跟出身農家的毛主席成爲至交好友。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曾在湖南長沙創建了新民學會,其實,蕭子升也是重要的創始人,而且,“新民學會”這個名字,也是蕭子升和毛主席共同起的。

說起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很有意思,起初,毛主席想叫“新學會”,而蕭子升則想叫“新民會”,最後乾脆綜合起來,成立了“新民學會”。

在新民學會,“湘江三友”是最核心的領袖人物,但是後來蕭子升的思想漸漸跟另外兩人產生了分歧,毛、蔡二人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而蕭子升則信奉無政府主義,誰也說服不了誰,終於,在1921年的夏天,蕭子升和毛主席兩人發生了非常激烈的爭吵,最終使得新民學會解散。

建國後,毛主席特地點名重查此案,得知真相後,如釋重負

(圖:《恰同學少年》中的毛主席與蕭子升)

也正是在這一年的7月1日,我黨一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毛主席作爲湖南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前去參加,而蕭子升則決定重返法國,繼續尋求自己的理想。

當時,兩人在同一列火車上再次相遇,毛主席極力邀請他一同去參加一大,但蕭子升沒有同意。不過,蕭子升可能對這次會議還是很有興趣的,在會議期間,他一直跟毛主席住在一起,每次會議結束後,毛主席都會將會議內容講給蕭子升聽。

應該說,兩人雖然政見不同,但還是彼此尊重對方的,比如1930年,楊開慧在長沙被捕時,蕭子升還曾多方營救,但遺憾的是,最終沒能成功。

不過,後來毛主席發現了蕭子升的一件事,非常失望,從此跟他分道揚鑣。

那是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國民政府打算將故宮博物館南遷至南京,但令人痛心的是,國難當頭,不是所有人都發自內心地認爲匹夫有責,想發國難財的人也不在少數,於是爆發了沸沸揚揚的文物倒賣案,而且,蕭子升也牽涉其中。

建國後,毛主席特地點名重查此案,得知真相後,如釋重負

得知這個消息後,毛主席一開始懷疑這是污衊,但幾經查探,發現蕭子升確實參與了其中,這讓毛主席非常痛心,從此跟蕭子升漸行漸遠。

跟毛主席分道揚鑣之後的蕭子升,後來的發展也不錯,先後擔任過《民報》總編、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華北大學校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等職,在文化界有着不小的影響力。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心中依然無法釋懷蕭子升和文物倒賣案的關係,敦促有關部門重查。

經過重新審理,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他曾相交、尊重的兄弟,終究不是宵小之徒,只是當年被人設計陷害,替人背了黑鍋。毛主席得知後,也終於如釋重負。

後來,毛主席在很多場合多次提及蕭子升,說他沒有參加共產黨,不僅是他個人的損失,也是我們黨的損失。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與世長辭。蕭子升當時遠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烏拉圭,得知消息後,悲痛不已,同年11月,也在烏拉圭病逝。

這對曾經的好兄弟,到了那邊,應該又會重聚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