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了解《灾难艺术家》,我们需要先谈谈另一部电影——《The Room》。

有两部叫做《The Room》的电影,而且两部都是极品,2015年的《房间》是好到极点,2003年的《房间》是烂到极点。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后者,它上映于十五年前的某个夜晚,投资600万美元,首周票房1800美元。

这似乎是个无法想象的数字,但事实如此。

因为它是个大烂片,超级大烂片,烂到究极无敌,烂到无药可救。也许你从没看过它,但一定听说过这部“烂片界的《公民凯恩》”。

与之相比,《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等等大家公认的烂片,其实都并没有那么烂。于正听了会流泪,郭敬明看了会沉默。

台词像小学生写的,表演更是灾难级的,中途还鸽了包括主演在内的各种工作人员,《房间》的导演兼编剧兼演员托米·韦素完美诠释了反正我有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整部电影就像一部官方鬼畜。

然而令人感到诡异的一点就是,人们从这部大烂片中慢慢嗅出了喜剧的味道,他们被电影迷住并组织更多人去看,并创造出一些观看电影的仪式性动作(扔勺子,扔橄榄球),他们同时尽自己的能力保证这部电影依旧留在电影院中进行放映。

这可能是希区柯克都不曾获得的礼遇......

2009年,房间进入主流媒体视野,出现在Entertainment Weekly,Time,Harper‘s并在CNN,Fox新闻,AVC World News上被提到,它甚至每年会在电视台播出。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提名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影片的《灾难艺术家》,正是还原了这部传奇影片的拍摄过程。

优秀的传记片绝不是要演得好,而是要演得像。要结合原型人物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原型人物是什么样,你就要演成什么样。比如托米·韦素本就是演技差,你要扮演他,就要做到和他一样演技差。

詹姆斯·弗兰科显然没有让观众失望,他把托米·韦素那种“你知道我为了拍烂片有多努力吗”“我很严肃地表演,但演出来就是很尴尬”的效果拿捏得非常到位,他把《房间》滑稽的台词、尴尬的演技、弱智的剧情、鬼畜的笑声演绎得恰到好处,仿佛他就是托米·韦素本人,毫无违和感。

詹姆斯·弗兰科能借此拿下金球奖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可谓实至名归。

《灾难艺术家》是一部喜剧片,托米带领一群人很努力很努力地拍电影,结果拍出一部烂片。表面上很好笑,实际上很辛酸。

托米·韦素堪称现实版堂吉诃德,全世界人都不相信他,都叫他放弃,但他永远相信自己,永远坚持奋斗,永远追求梦想。

他有钱,有执行力,有毅力,最终却失败了。他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才华,有点命中注定的意味。

以往那些我们熟知的美国电影,精神内核都是美国梦、心灵鸡汤。电影通常是主角经过不懈的奋斗获得更好的生活,《灾难艺术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反美国梦,反鸡汤,反套路。

“努力就会成功”毕竟只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更多的是平庸的大多数。多数人注定平凡,少数人注定不平凡,多为天生,很少因后天努力而成。

正如电影中的那位好莱坞制片人所说:有理想不一定就会成功,就算你有马龙·白兰度的天赋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可能会成功。对你来说,成功是不可能的。

这样说似乎很不励志,但却是令人无奈的现实。

因为所有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的不平凡的人,绝不是只靠毅力勉强逼着自己去做的,而是因为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内心动力,在无知无觉的状态下去完成的。就像我最喜欢的梵高,他有次在养病期间,每隔一天都画一幅画,最后都是世界名画。

是他特别努力逼着自己去画的吗?

非也。只是他血液里的冲动促使他去做这样的事情。

有种比较矫情的想法:不平凡不过是出于对平凡的厌恶。只有厌恶平凡的人才能过上不平凡的生活,遇上不平凡的人,陷入一桩不平凡的爱情(他根本不会爱上一个平凡的人),画出不平凡的画,创作出不平凡的音乐,伟大的电影,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去他的美国梦,所有的“努力一定会成功”也都省省吧。

自自然然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去生活,这是最省力也最快乐的人生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