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常見發生麻痹性貝毒中毒的貝類有織紋螺、貽貝和牡蠣。麻痹性貝毒中毒多發生在4-10月份氣溫高的季節,這段時間內,海洋藻類繁殖迅速,有的藻類含麻痹性貝毒,被貝類攝入後,貝類自身不會中毒,但會富集毒素,人使用麻痹性貝毒含量高的貝殼後,就會發生中毒現象。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前不久福建這個海域檢測發現

含有對人體有害毒素的貽貝!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貽貝,也叫青口

在北方稱海虹

是很四平人喜愛的海產品之一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貽貝

2017年,福建省曾發生過

貽貝和牡蠣污染麻痹性貝毒中毒事件!

泉州石獅:8名人員誤食貝類中毒

2017年6月7、8日

受赤潮影響

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

貝類產品受到污染

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

因撿貝類海產品失誤中毒事件

漳州漳浦:36人喫淡菜中毒

受海洋赤潮影響

2017年6月8日下午

漳州市漳浦縣36名村民疑似食用青蛤後

出現中毒症狀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惠安:三漁民疑撿食淡菜入院

2017年6月12日凌晨兩點多

惠安東橋鎮的三名寧德籍漁民

疑似食用海產品淡菜(貽貝)後

出現嘔吐、四肢麻痹等症狀

被緊急送往惠安縣醫院搶救!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麻痹性貝毒中毒多發生在4-10月份氣溫高的季節,這段時間內,海洋藻類繁殖迅速,有的藻類含麻痹性貝毒,被貝類攝入後,貝類自身不會中毒,但會富集毒素,人使用麻痹性貝毒含量高的貝殼後,就會發生中毒現象。

最近,漳浦縣政府已通過漳浦廣播電視臺發佈通告,禁止在全縣海域採捕銷售貽貝。

福建漳浦縣政府發佈通告!

全縣海域禁止採捕銷售貽貝!

漳浦縣人民政府關於

禁止在全縣海域採捕銷售貽貝的通告

根據近期省市有關部門檢測結果表明,我縣部分海域存在含有對人體有害毒素的貽貝。爲維護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現就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即日起嚴禁在我縣海域範圍內採捕、銷售貽貝。

二、海洋漁業、生態環境等部門要加強有關海域貝類檢測及水質監測;市場監管局要加強市場流通監管,嚴禁銷售貽貝;各鄉鎮場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巡查管控,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廣大人民羣衆要遵守通告規定,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三、凡違反本通告擅自採捕、銷售貽貝的,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特此通告。

漳浦縣人民政府

2019年6月10日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關於青口(海虹)

自5月份以來

全國已發出過預警

人民日報也提醒報道過

全國多產地曾發預警

已發生多起中毒事件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當時

秦皇島發佈預警

山海關海域海虹(貽貝)養殖區

貝類毒素預警檢測結果顯示

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升高

超過限值

同一天

河北省昌黎縣人民政府

也發出特別提示:

該縣出現多例

疑似食用海虹造成的中毒病例

近日,該縣部分醫療機構先後接診6例疑似因食用海虹造成的中毒病例,患者初期症狀均爲口脣、手腳麻木,後期伴有噁心、嘔吐、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目前,就診患者病情穩定。

縣政府已專門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開展檢測和調查等工作。建議廣大市民近期不要購買和食用海虹,如因食用海虹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上個月

福建疾控

曾發佈緊急提醒!

福建省常見發生麻痹性貝毒中毒的貝類有織紋螺、貽貝和牡蠣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牡蠣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織紋螺

【麻痹性貝毒】

據檢測,有的貝類體內不僅含麻痹性貝毒,還含有河豚毒素。麻痹性貝毒和河豚毒素中毒症狀相似,均產生麻痹中毒現象。

麻痹性貝毒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狀爲脣、口和舌感覺異常和麻木,繼而這些感覺波及到靠近臉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腳趾常有針刺般痛的感覺,並伴有輕微的頭痛和頭暈。有時在早期階段出現噁心和嘔吐。中毒稍微嚴重,出現胳膊和腿麻痹,隨意運動障礙,經常有眩暈感。中毒嚴重時,則會出現呼吸困難,咽喉緊張;隨着肌肉麻痹不斷擴展加重,最終導致死亡。中毒致死的突出特點是患者臨終前意識始終清晰。危險期爲12~14小時,度過此期者,可望恢復。

麻痹性貝毒中毒搶救目前沒有特效解毒藥,只能靠催吐、止瀉等方法對症治療。

麻痹性貝毒耐高溫,通常烹調方式無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於通過加熱降低毒性。

福建省作爲食用貝類致麻痹性貝毒中毒高發省份,建議去當地遊玩的遊客在未來氣溫高的季節,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新聞報道,不自行採集高發貝類品種食用,不在非正規超市及集市外攤點購買貝類,發現中毒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搶救。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重要科普:

夏季喫海鮮一定要知道這些

夏季喫海鮮防中毒注意這四點

1

選擇新鮮的海鮮

特別是在挑選貝類時,發現有死太久及變質海鮮一定不要買。

2

喫海鮮時不要大量飲酒

因爲飲酒有可能加快疾病的發生。

3

不要喫赤潮期捕撈的海鮮

這類海鮮體內寄生的一些微生物含有較多神經毒素。

4

老年人不宜過量喫海鮮

因爲老年人對神經毒素的敏感度高,加上體質較弱,很容易因發生中毒而危及生命。

如何選購海鮮

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選擇海鮮呢?專家提醒,在選購急凍海產時,應留意店鋪的冰凍設備以及存放方法是否恰當。

魚和蝦蟹

買海鮮儘量選購活的,因爲海鮮腐壞得很快。

尤其是買蟹,死蟹最好不要買來喫。如果熟龍蝦有腥味,則不要喫。新鮮的龍蝦不應該有腥味。

冰鮮的海鮮如有濃烈腥味,即可能已開始變質。

不要喫龍蝦中綠色的“龍蝦肝”。雖然有些人覺得很好喫,但這些器官(肝臟)會儲存着毒素,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貝殼類海產

蛤蜊、蠔、蚌、蜆之類海產,在烹調之前檢查一下它們的殼是否仍緊閉,否則就要丟掉。

有甲殼的海產,在烹調之前要用清水將其外殼刷洗乾淨。

買新鮮鮑魚、蟶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選取活的、會動的。

貝殼類海產烹煮前,在淡鹽水中浸約一小時,讓它自動吐出泥沙。浸泡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原來新鮮的海產反會被其中部分腐蝕了的所污染。

在烹飪貝類時,一定要煮熟煮透,高溫下會大大降低微生物污染所造成的食源性風險;避免食用貝類周邊內臟、生殖器及卵子等發黑的部位;儘量減少食用頻率,單次食用量不宜太多。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出現海鮮中毒症狀怎麼辦

一旦食用海鮮後發生中毒,首先要馬上撥打120,儘快到醫院處理。

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喫有助於肝臟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因此在喫海鮮之前喫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的緩解之效。

海鮮正當季

食品安

不可大意!

擴散

讓更多親朋好友知道!

四平日報新媒體中心

責編:張學志 編輯:王冬雪 沈佳 美編:馮吉 校對:張賀然

健康|四平人愛喫的這類海鮮在部分海域發現毒素!政府發佈通告!禁採銷售

猜你喜歡

  • 頭條|@四平95後大學生,直招士官開始報名!有志青年欲報從速

  • 關注|四平各路口行人交通違法行爲曝光,看看這裏有沒有你?

  • 健康|央視曝光!身上戴這種東西真的會致癌,趕快告訴身邊朋友!

  • 生活|全國鐵路7月10日起實施新運行圖 你的出行將有哪些變化

來源:海峽都市報、東南網、FM1007福建交通廣播等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