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据记载,当时东晋区区八万北府兵,而前秦则有八十万。在当时,虽然北府兵战斗力非常强悍,但以八万对八十万,如果没有谋略的配合就很成功。因此这次以少胜多自然是用到了谋略,这场战争间接的用到了《孙子兵法》中的“生间”。(生间,就是布置在敌方,最后还能活着回来的间谍。)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淝水之战。当时秦军紧靠着淝水西岸布阵,而晋军则进到淝水东岸,与秦军隔水相峙。东晋主帅谢玄派人对前秦主帅苻融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意思是:你方带兵深入,但在河边布阵,这是持久战的行为,如果你方后退一些,让晋军上岸,一决胜负,不是更好吗!)。前秦秦的将军们都说:“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苻坚说:“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苻融也同意这个主意。苻融指挥军队稍退。哪知大军一退,便收不住了。谢玄等领晋军渡水,冲杀过来。苻融想拦阻退兵,不想马倒,死在乱兵之中。朱序又乘机在阵后大呼:“秦军败矣!”苻融一死,秦军已慌,又听得秦军已败,一发不可收拾。晋军从后追杀,直追出三十多里。秦军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逃奔的兵卒,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晋军收复寿阳。苻坚中流矢,只带领少数人退回淮北。

这场战争中,大喊“秦军败矣!”的朱序就是起一个间谍的作用。而这个朱序是何许人也?他又是怎么到了前秦军中的?

朱序家族在东晋世代为将,朱序亦不例外,累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曾经生擒司马勋,平定叛乱。战后朱序因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领兵讨平钱弘,次年转迁辅国将军、兖州刺史。可以说朱序在东晋屡建军功。前秦于太元三年(378年)就派苻丕、苟苌、慕容等进攻襄阳。当时镇守襄阳的正是朱序。太元三年(378年)年末,苻丕率兵攻陷襄阳并俘掳朱序。朱序被送至前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苻坚以朱序守节,以他为度支尚书。

在两军对垒之时,苻坚命朱序去劝说谢石早日投降,但朱序与谢石见面时却私下向谢石表示前秦大军未全部集合,应趁此时机击溃前锋部队,夺其士气,从而击败前秦。谢石在谢琰劝说下接受朱序建议,在谢玄所派刘牢之击溃梁成的精兵后水陆并进,令苻坚见其军容。苻坚见军容齐整,心生畏惧,甚至以为草木皆兵。后谢玄向苻坚请求秦军稍退,让晋军渡水决战,苻坚接受并打算在晋兵半渡时进击,但朱序却在秦兵后退时在军后大叫:“秦兵败矣!”前秦军于是溃退,晋军乘机进击,大破前秦。东晋因而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而朱序亦因而得以回到东晋,拜龙骧将军、琅琊内史。次年东晋收复洛阳(今河南洛阳),朱序转监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屯洛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