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在一统北方之后,踌躇满志,准备消灭东晋,统一中国,于公元383年率领八十多万大军南下。淝水之战可谓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为经典以少胜多的战例,东晋以八万兵力击溃前秦八十多万的南下大军,直接导致前秦的灭亡,使北方维持几十年的一统局面再次分裂。东晋也陆续收复些许失地,将边界线推进到黄河。北方一些贵族势力则是趁乱崛起,北方则是分裂为十几个国家,再次陷入混战。北方混战,实力大减,东晋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北定中原,收复北方呢?从东晋自身来看,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公元307年,司马睿携王导等人南渡后,于公元318年正式称帝,是为东晋。东晋虽然享国百余年,其王朝的本质特征就是偏安一隅,对北定中原大部分君臣都是采取消极态度。凡是主张北伐的大臣必然遭受东晋朝廷君臣的排挤。
这是大臣熊远对司马睿所说之言,从这里就可以发现。晋元帝司马睿和朝臣并为对中原混乱局面采取有效措施和整军备战,只是忘记国耻和只顾游戏作乐。东晋初年,东晋朝廷就对被北伐采取消极态度,并且这种态度是多数朝臣所支持的。
再名如名将祖逖,代表着北方汉族人民渴望南方汉族朝廷收复北方土地的愿望。祖逖在洛阳陷落后,率领亲族数百家南投东晋。祖逖是见识到北方百姓惨遭异族奴役之苦的,其北伐之决心是尤为坚定的。但是司马睿只顾开拓江南,无意北伐,但不敢明面阻扰,怕激起民怨。只拨给祖逖少量军需,让祖逖自行募兵组织北伐。国家收复失地,皇帝居然让臣子自行组织,可见东晋朝廷之真面目就是偏安王朝。
此言是大臣周嵩对司马睿的进言,请求皇帝应该整军备战,进行北伐,一雪前耻。结果司马睿直接认为他忤逆旨意,被贬为新安太守。
东晋朝廷偏安一隅的腐弱之心世人皆知,连君臣对北伐都是采取消极态度,这就注定其不可能在淝水之战大胜后光复中原。淝水之战东晋总指挥谢安、谢玄等人在取得大胜之后,准备乘机北伐,此时东晋王朝腐弱就显现的淋漓尽致。
淝水之战,谢氏家族戮力辅政才取得这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同时谢氏家族的在东晋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晋孝武帝担心谢安势力过大不好控制和其他世族不忍谢氏一家独大,在收复黄河以南地区后便停止了北伐,丧失了收复北方之机遇。晋孝武帝听信小人谗言,解除了谢安、谢玄等人的兵权,这就导致朝中主战派势力被主和派势力打压,主张北伐的势力集团被皇帝与朝臣挟制,所以,指望这样一个朝廷北伐不可能的。
所以,东晋王朝本质上就是一个偏安王朝,国内统治腐朽不堪,对北伐采取消极态度,且东晋进行的大多数的北伐不是以光复北方为目标,是为自己赚取政治资本的方式,君臣对北伐态度消极,对于有志之士的北伐计划,君臣不但不支持,反而从中破坏,这就导致东晋王朝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北伐战争。
东晋能够打赢这一场反侵略战争,出来谢安等人巧妙的战略部署外,还有东晋人民反抗异族入侵同仇敌忾的决心。当一个种族面对异族的入侵时,其国内的阶级矛盾便成为次要矛盾,相对缓和;反侵略的种族矛盾便成为淝水之战时东晋的主要矛盾。
所以,在面对苻坚大规模入侵是,东晋内部统治阶级是相对于团结,这种反侵略的战争是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和拥戴的。所以谢安也巧妙地团结平民对侵略者进行抗争。而当淝水之战取得胜利之后,东晋朝廷解决了被外族侵略的威胁之后,统治者依然对平民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这就导致,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再度上升为主要矛盾。
元嘉之乱后,北方汉族大量南迁,因此南方的人口也急剧增加。而北方士族南迁后,在南方的统治阶层数量就急剧增加,由于东晋王朝被门阀世族所左右,士族势力极为雄厚,土地被门阀世族大肆占有。导致有些百姓亡命山泽,有些沦为士族的部曲、佃户和奴隶。
且东晋一朝,门阀世族也左右着做官入仕之路。寒门士族得到权力上升途径被阻塞,百姓的诉求也得不到解决。因此在晋元帝司马睿在建立东晋到晋孝武帝淝水之战时,东晋就爆发国数十次小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而淝水之战后,皇权依旧孱弱,权力被世家大族所掌控。百姓诉求无望,便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归宿。
因此,在门阀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族仕宦受阻和百姓遭受剥削时,这两个阶级很容易联合起来。就比如孙泰利用五斗米道广收教众,打算伺机作乱,而孙泰本人于淝水之战十五年后因被人揭发谋反被司马元显诛杀。第二年就爆发孙泰侄子孙恩率众起义,起义军一度攻城掠地,甚至几度威胁东晋京师建康。
孙恩率领的农民起义被绞杀后,孙恩旧部卢循已然率部进行抗争,这场农民起义长达十几年,就发生在淝水之战后十五年,可见东晋王朝解除来自苻坚的种族威胁后,依然不改革原来的治理模式,导致阶级矛盾再度上升为东晋内部的主要矛盾,所以,东晋王朝内部是不稳定的。内部极为动乱的国家,是不能指望其进行彻底的北伐。
司马睿退守南方,东晋是依靠南迁的北方大族王导为主联合南方世族建立起来的汉族地主阶级王朝,政权被世家大族所左右,皇帝几乎没有话语权。而世家大族中以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为主,北方门阀世族内部派系林立,内斗不断,南北世族之间冲突也未曾停止。而世家大族属于大地主阶级,所颁布法令皆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导致国内寒族与平民惨遭剥削。因此,门阀世族对于东晋王朝的统治是危害极大的。而世家大族左右政权,对于北伐是有以下两点危害的。
等到淝水之战大捷后,北伐收复失地也在谢安的领导下进行,结果各族势力纷纷进言国家连年征战,需要休养生息为由,终止了北伐。各家大族之言,休养国家是假,牵制谢氏一族势力是真。导致战后,领导人物谢安、谢玄等人就被迫上交权利,不久病逝。领导人物消亡后,其部将已然不成气候,相继被其他势力或镇压、或收买。
由于世家大族左右政权,皇权被迫沦为世家之从属。因此在荆州、扬州相继主政的世家大族也逐渐成为威胁中央安全的强大藩镇,兵势浩大。而到了淝水之战后,荆州、扬州的藩镇势力依然不可遏制。而世家大族不断压制皇权,致使全国各地州府成为实力大小不一的藩镇,到了后期,东晋王朝已然成为如东周王朝一样的摆设物。进行北伐战争本就需要举国之力,但是淝水之战后,方镇之争又在悄然进行,各方势力纷纷参与国内争斗,内乱不止的背景下,北伐战争只能休止。
东晋王朝各地不能进行统一的北伐战争,与掌握政权的世家大族互相牵制、不团结有很大的关系。而东晋王朝最后也覆灭于方镇之乱。
东晋王朝依靠南迁北方世族和南方世族之拥护而建立,是中原汉族王朝在南方的延续。因此门阀世族的势力在东晋时达到顶峰,皇权孱弱。而世族内部派系林立,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东晋能够打赢淝水之战,皆是谢安协调各方势力,使得东晋国内难得一见的团结,国内军民一心才战胜苻坚等侵略者。
而淝水之战后,东晋统治阶级依然故步自封,不对自己原有的统治方式做出改变,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统治,国内各方势力冲突不断,使得东晋国力衰微,在淝水之战大捷后三十余年便宣告灭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