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逸仙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目的是为了夺取武都和阴平两郡。为什么诸葛亮要去争夺这两个地方呢?
在诸葛亮人生的最后6年里,他为之倾注心血最多的,大抵就是北伐曹魏了。发生在公元228年春天的第一次北伐,可以说是距离夺取陇右这一战略目标最为接近的一次。可是,街亭之败,导致这场战役前期获得的战果付诸东流,最后仅带回西县1000余户居民而告终。诸葛亮因为自己的用人的失误,向刘禅请求自贬三级,从丞相贬为右将军,代理丞相事务。
在街亭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9年,诸葛亮发动了对曹魏的第三次北伐,取得了历次北伐中最大的战果,刘禅也借机恢复了诸葛亮丞相的职位。虽然这一次北伐的战果大,但是因为战况并不激烈,史料记载不多,导致这是一场很容易被忽视的北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历史上的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始末。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地方位于当时蜀汉与曹魏交界的地方。但是对于两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
阴平、武都郡对于蜀汉的意义
这两个地方都是羌人、氐人的聚集地,诸葛亮在隆中对时曾提出“西和诸戎”的观点。面对强敌,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羌人、氐人也是诸葛亮想要争取的盟友。
武都的北面就是陇右要地天水,如果诸葛亮要出祁山攻打天水,武都是必经之路。而阴平郡内有阴平小道,后来邓艾就是从走阴平小道直抵川中平原,而后迫降了刘禅。
对于蜀汉来说,拿下这两个地方有着打通北伐路线和拱卫蜀汉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阴平、武都郡对于曹魏的意义
对曹魏来说,这两个地方显得有些鸡肋。在曹刘汉中争夺战时,曹操选择放弃汉中,并且将汉中一带的百姓迁回关中,只留给刘备一座“空城”。据《三国志张既传》记载,
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由于大量人口的迁移,导致这两个地方人口稀少。对于曹魏来说,这里贡献不了多少赋税、粮草,经济地位低。
并且曹魏的重心在关中以及东部区域,两地距离腹地远,战略地位也不显著。曹魏如果进攻大举进攻蜀汉,主力是从关中向汉中进发,陇右一线派遣偏师即可。如有需要,到时候顺势攻取都行,蜀汉的主力必然被牵制在汉中一带,从进攻角度看,这里战略意义也不大。
这些便导致,两地对于曹魏的重要性远没有蜀汉大。
由于阴平、武都两郡对于曹魏意义不足,也不会引起过多的重视。曹魏在两地的守备上,也不会安排过多的兵力,兵力大多还是部署在重镇天水。在这样的前提下,诸葛亮对于两郡的夺取是很有可行性的。
这次的北伐行动,诸葛亮兵分两路进军,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七年 ,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 ,遂平二郡。
诸葛亮让陈式率偏师攻打武都、阴平两郡,当时军中尚且有魏延、吴懿、王平这些大将,而诸葛亮只安排陈式攻取两郡,也说明这些地方的守备实力不强。这个时候,诸葛亮率主力在建威驻扎,企图围点打援。郭淮率军来支援,结果碰到了建威的诸葛亮,很快就选择撤军了。可见这次北伐,两军实际上并未发生大规模交战。
陈式攻下了武都、阴平,诸葛亮随后就撤回汉中,第二次北伐宣告结束。而战后,曹魏并未发动对于两军的收复战事,也可见,在曹魏眼里,这两个地方的丢失确实无关痛痒。但是对于蜀汉,这为后续的北伐打通了道路。随后的第四次北伐,便是经武都郡出祁山,攻打天水。而刘禅也是借助这次的战果,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之职。
(本文参考文献,《三国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