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逸仙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目的是爲了奪取武都和陰平兩郡。爲什麼諸葛亮要去爭奪這兩個地方呢?
在諸葛亮人生的最後6年裏,他爲之傾注心血最多的,大抵就是北伐曹魏了。發生在公元228年春天的第一次北伐,可以說是距離奪取隴右這一戰略目標最爲接近的一次。可是,街亭之敗,導致這場戰役前期獲得的戰果付諸東流,最後僅帶回西縣1000餘戶居民而告終。諸葛亮因爲自己的用人的失誤,向劉禪請求自貶三級,從丞相貶爲右將軍,代理丞相事務。
在街亭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9年,諸葛亮發動了對曹魏的第三次北伐,取得了歷次北伐中最大的戰果,劉禪也藉機恢復了諸葛亮丞相的職位。雖然這一次北伐的戰果大,但是因爲戰況並不激烈,史料記載不多,導致這是一場很容易被忽視的北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歷史上的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始末。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兩個地方位於當時蜀漢與曹魏交界的地方。但是對於兩國的意義卻各不相同。
陰平、武都郡對於蜀漢的意義
這兩個地方都是羌人、氐人的聚集地,諸葛亮在隆中對時曾提出“西和諸戎”的觀點。面對強敵,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羌人、氐人也是諸葛亮想要爭取的盟友。
武都的北面就是隴右要地天水,如果諸葛亮要出祁山攻打天水,武都是必經之路。而陰平郡內有陰平小道,後來鄧艾就是從走陰平小道直抵川中平原,而後迫降了劉禪。
對於蜀漢來說,拿下這兩個地方有着打通北伐路線和拱衛蜀漢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
陰平、武都郡對於曹魏的意義
對曹魏來說,這兩個地方顯得有些雞肋。在曹劉漢中爭奪戰時,曹操選擇放棄漢中,並且將漢中一帶的百姓遷回關中,只留給劉備一座“空城”。據《三國志張既傳》記載,
太祖從其策,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由於大量人口的遷移,導致這兩個地方人口稀少。對於曹魏來說,這裏貢獻不了多少賦稅、糧草,經濟地位低。
並且曹魏的重心在關中以及東部區域,兩地距離腹地遠,戰略地位也不顯著。曹魏如果進攻大舉進攻蜀漢,主力是從關中向漢中進發,隴右一線派遣偏師即可。如有需要,到時候順勢攻取都行,蜀漢的主力必然被牽制在漢中一帶,從進攻角度看,這裏戰略意義也不大。
這些便導致,兩地對於曹魏的重要性遠沒有蜀漢大。
由於陰平、武都兩郡對於曹魏意義不足,也不會引起過多的重視。曹魏在兩地的守備上,也不會安排過多的兵力,兵力大多還是部署在重鎮天水。在這樣的前提下,諸葛亮對於兩郡的奪取是很有可行性的。
這次的北伐行動,諸葛亮兵分兩路進軍,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七年 ,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衆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 ,遂平二郡。
諸葛亮讓陳式率偏師攻打武都、陰平兩郡,當時軍中尚且有魏延、吳懿、王平這些大將,而諸葛亮只安排陳式攻取兩郡,也說明這些地方的守備實力不強。這個時候,諸葛亮率主力在建威駐紮,企圖圍點打援。郭淮率軍來支援,結果碰到了建威的諸葛亮,很快就選擇撤軍了。可見這次北伐,兩軍實際上並未發生大規模交戰。
陳式攻下了武都、陰平,諸葛亮隨後就撤回漢中,第二次北伐宣告結束。而戰後,曹魏並未發動對於兩軍的收復戰事,也可見,在曹魏眼裏,這兩個地方的丟失確實無關痛癢。但是對於蜀漢,這爲後續的北伐打通了道路。隨後的第四次北伐,便是經武都郡出祁山,攻打天水。而劉禪也是藉助這次的戰果,恢復了諸葛亮的丞相之職。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