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備臨終前告誡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劉備告訴劉禪,我剛開始得病只是腹瀉拉肚子,後來又得了其它雜病,纔到了無法醫治的程度。他人都說活到五十不算夭折,如今我年已六十三,算是有富餘了。我已經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了,你也別過分爲我悲傷了,只是我的心中還牽掛着你們兄弟幾個。

射君對我說,諸葛丞相都對你的智識和氣量表示讚歎。你也要抓緊學業,超過我對你的期望,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我又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你千萬要記住,不要忘記!以後處理政務的時候,哪怕只是小錯誤,也不要爲了一己私利就去犯,也不要因爲某件事對別人的好處很少就不去做。

惟賢惟德,能服於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爲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爲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松之注

2、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重,他立下遺書:天下還未安定,不必遵循古制搞那些繁瑣的儀式。把我下葬之後,大家便脫去喪服吧喪禮期間,在外帶兵守城的將領,不準離開屯軍駐守的地方,各個部門的官吏要各司其職。我陪葬的衣服就用平時所穿的普通衣服就夠了,不要放那些金銀財寶做陪葬。你們要善待我的女人,她們跟着我,喫了不少苦。我死後,夫人們閒來無事,還可以學學做鞋的手藝,好有一門餬口的技能。

《遺令》:“吾死之後,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臺上施六尺牀,下施繐帳,朝脯上酒脯米長糒之屬,每月朝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前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爲,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裳,可別爲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3、曹操臨死前,把曹丕叫到面前,指着自己小兒子曹幹告訴他:他三歲喪母,五歲就要失去父親了,以後他就拜託你照顧了。

曹操去世後,曹丕對自己這個小弟弟格外用心,他親自承擔起了照顧曹乾的任務,關愛程度遠超其他兄弟。

小曹幹瞧着這個對自己無微不至的兄長,他把曹丕當成了自己的父親,時常稱呼曹丕都是:阿翁。

每到這種時候,曹丕就會對他的遭遇感到憐憫,總是忍不住哭泣:

“我,是你的兄長呢。”

《魏略》:良年五歲而太祖疾困,遺令語太子曰:“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親待,隆於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爲阿翁,帝謂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爲流涕。

4、《三國志·吳書》裴松之注:策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5、李世民: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朕於天下蒼生,可謂安養矣。自櫛風沐雨,遂成弭沴,憂勞庶政,更起沈痾。況乃漢苦周勤,禹胼堯臘,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歸,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皇太子治,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經監撫,熟達機務。凡厥百僚,羣公卿士,送往事居,無違朕意。屬纊之後,七日便殯。宗社存焉,不可無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漢舊制,軍國大事,不可停闕,尋常閒務,任之有司。文武官人,三品已上,並三日朝晡哭臨,十五舉音,事畢便出。四品已下,臨於朝堂,其殿中當臨者,非朝夕臨,無得擅哭。諸王爲都督刺史任者,並來奔喪。濮王、萊五,不在來限。其方鎮嶽牧,在任官人,各於任所,舉哀三日。其服紀輕重,宜依漢制,以日易月。園陵制度,務從儉約。昔者霸陵不掘,則朕意焉。遼東行事並停。太原元從人見在者,各賜勳官一級。諸營作土木之功,並宜停斷。——《全唐文·卷九》

6、明宣宗:“朕以菲薄,獲嗣祖宗大位,兢兢夕惕懼,弗克負荷,蓋今十有一年矣,而德澤未洽於天下,心恆愧之。

比者遘疾日臻彌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數,惟不能光承列聖之洪業,終奉聖母皇太后之餋,中心念之,雖歿弗寧。長子皇太子祁鎮,天性純厚,仁明剛正,其嗣皇帝位,在廷文武之臣協心輔佐,務以安餋軍民爲本,毋作聰明,以亂舊章。

凡國家重務,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後施行。中外大小臣僚各敬乃職,效忠嗣君,毋忝朝命。喪制悉遵皇考洪熙元年五月遺詔,毋改山陵,務儉約。宗室親王藩屏任重,謹守封國,各處總兵及鎮守官及衛所、府、州縣,悉心盡力,安撫軍民,勿擅離職,赴闕進香者,令佐貳幕職或遣官代行。兩廣、四川、雲南、貴州,七品以下衙門,並免進香,故茲詔諭,鹹使聞知。”——《明實錄宣宗實錄·卷八》

7、劉邦:三月,詔曰:“吾立爲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於今矣。與天下之豪士賢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輯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爲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親,或爲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賦斂,女子公主。爲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賜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長安,受小第室。入蜀、漢定三秦者,皆世世復。吾於天下賢士功臣,可謂亡負矣。其有不義背天子擅起兵者,與天下共伐誅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漢書·高帝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