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是一句非常經典的歇後語,徐庶原本是劉備身邊的謀士,曹操因爲嫉妒劉備有這樣的能人,就僞造書信誆騙徐庶的母親,最後把她接到了曹操安排的住處,以此來要挾徐庶,徐庶得知這樣的情況以後,救母心切,結果在推薦諸葛亮後匆匆離開了劉備,徐庶回到許昌被曹操圈禁任命他爲要員,但是徐庶因爲曹操的卑劣手段從此一言不發,致死都沒有向曹操獻過一條計謀。徐庶的行爲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同時也爲他的才能感到惋惜!

有的人在想,徐庶何必那樣較真呢?直接在曹操身邊效力不就可以了嗎?而且即使想回劉備身邊,他爲母親盡孝後就可以回去了,爲什麼還不走呢?其實這裏面有比較多的原因,因爲徐庶是孝子,而且他的母親也因爲曹操的卑劣行徑而感到厭惡,他的母親在臨終前給過徐庶遺言的,就是死也不給曹操效力!

當然,上面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小說裏的片段。但年,劉備前去投奔荊州牧劉表,在一個新野認識了徐庶,經過短短的交流以後,徐庶認爲劉備是一個可靠的主子,雖有就開始效命於劉備。因爲一場“火燒博望坡”戰役而打破曹軍,因此得到了衆將領的好評;徐庶在看出了曹仁擺出的八門金鎖陣的破綻後,派趙雲破陣,最後曹仁不但沒有夜襲成功,反倒大敗而逃。

在徐庶的計謀下,劉備奪得了第一個根據地樊城,從此在這裏招兵買馬,自我發展。因爲曹操聽聞徐庶的大名,並有了得到徐庶的想法,在權謀後,想出了僞造書信誆騙徐母和徐庶的辦法。但是在徐庶臨行時,他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之後便有了諸葛亮出山的各種經典的橋段。徐庶到了曹營以後,雖然官居高位,但是他沒有向曹操進獻一條計謀,即便是赤壁之戰的前夕,他看到了破綻,但是也沒有提醒曹操,因此曹操在赤壁被打敗。

而關於徐庶不再歸劉備,不光是因爲曹操的誆騙,而且在書中也有了介紹。早在劉備被迫從樊城撤退之前,徐庶就是曹操的使臣,但是見到劉備後被劉備的人格吸引,因此他只告訴了劉備關於曹軍的軍情,而沒有講到別的內容。原文是這麼寫的:“曹操使庶來招降使君,乃假買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計。”

徐庶走前,劉備做了多次的挽留,但徐庶依然去意已決,並且還說道:“某若不還,恐惹人笑。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爲設一謀,公有臥龍輔佐,何愁大業不成。庶請辭。”其實這段話能看出來,徐庶有兩層意思,一層就是反覆無常會遭人笑話,另外他認爲推薦了諸葛亮就已經非常的英明瞭,因此自己在不在劉備身邊都沒關係的。

在正史中,徐庶並不是在臨行時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而且在此前他們有過共事,但是那個時候的諸葛亮還沒有完全的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劉備撤離荊州時,徐庶和他的母親一起逃亡,徐母不慎被曹軍俘虜,爲了救他的母親,因此決定親赴曹營。因此《三國演義》裏的橋段只是一個改編,真實的歷史並不是那麼回事,曹操確實愛惜人才,那樣卑劣的事情估計不太會做出了的!

所以,正史上的徐庶是爲了供養老母,纔沒有回到劉備那邊。而且這時候的劉備擁有了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能人在身邊輔佐也就夠了,自己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