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領域的成功不僅僅依賴資金的投入和人力資源的堆積,更需要獨特的創意和極致的技術。他們不再相信燒錢故事,更希望自己賺錢,早日盈利。 

導讀

壹  ||  目前,徐作彪正集中公司的研發力量,開發標準化的AI應用產品,以便更多中小企業能夠自主付費使用,而不是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去服務每一個大客戶。

貳  ||  2023年3月,馮超研究並評估ChatGPT的能力後,決定將公司的產品方向調整爲專注於AI客服,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決定。

叄  ||  燁新的“白日夢”能夠創作漫畫故事,其口號是“讓每個腦洞都被看見”,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AI時代的內容社區。燁新也不確定AI社區的終極形態將會是什麼,目前仍在不斷探索中。

“如果你覺得自己做的事挺有差異化,但聊到最後,投資人突然說你做的業務和某公司很像,他大概率是不會投你的。 ”在清華大學附近一家咖啡館內,Nolibox(計算美學)公司創始人徐作彪向經濟觀察報透露了這一AI應用創業者們心照不宣的祕密。 去年,他遇到了很多說出這句話的投資人。 

徐作彪今年很少與投資人討論融資計劃。相較於融資,他更關心如何讓自己的公司賺錢。Nolibox(計算美學)是一家專注於AI設計領域的創業公司,在北京和杭州有幾十名員工。公司已獲得近億元融資,其開發的AIGC(通用人工智能)應用產品“畫宇宙”已在多個應用平臺上線,已服務了包括中國農業銀行、海爾、1688以及多家國際知名美妝個護集團在內的衆多客戶。

作爲AI應用創業者,徐作彪屬於較早入場的那批人。自清華大學畢業後,他做了幾年投資人,期間就很關注人工智能賽道。ChatGPT(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的大語言模型)正式上線之前,徐作彪已經開始創業做AI應用。2022年,隨着AIGC熱潮的興起,他迅速推出了AI應用產品,趕上了最熱的風口。

但當下,徐作彪非常謹慎。他說他會認真招聘每一位員工,爭取不燒錢,也不打算進行大規模的擴張。面對“如果現在能融到大量資金,是否考慮擴張”的問題,他思考了幾秒鐘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與上一代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創業者相比,這一代AI創業者普遍表現得更爲謹慎小心。在與多位AI應用創業者的交流中,記者發現他們持有相似的觀點:AI應用領域的成功不僅僅依賴資金的投入和人力資源的堆積,更需要獨特的創意和極致的技術。他們不再相信燒錢故事,更希望自己賺錢,早日盈利。

當然,不相信燒錢故事,也許是因爲無錢可燒。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十年,創業公司融資額度堪稱奇蹟,當時只要企業顯示出增長潛力,投資者便會不遺餘力地投入資金。當前,即使燒錢能換來增長,企業也難以找到投資機構提供支持。

市場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佈的《2023年人工智能行業現狀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AI領域的投融資案例數量約爲232起,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8%;融資總額約爲20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70%。

在錢少的時候,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活下來比做大做強更重要。

01 養活自己

快牛QuickCEP公司的創始人馮超,近期見了一些投資者。他們的要求非常一致:2024年AI應用公司要在財務上打平。換言之,公司要靠自己活下來。

馮超對此也很認可。快牛QuickCEP是一家AI客服領域的創業公司,目前採取“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服務國內跨境電商大客戶,做高客單價的生意,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場向中小型商家銷售AI產品,尋找更多潛在客戶。公司的主要目標是今年實現收支平衡。

“雖然我們可能發展得慢一點,但我們已經能立足了。”在與記者的交流中,馮超提到最多的詞是“慢慢來”“沒那麼着急”“做長久生意”。這與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追求快速擴張、大規模投資的策略形成了鮮明對比。

快牛QuickCEP成立於2021年,主要服務跨境電商客戶。起初,快牛QuickCEP計劃提供全方位的跨境解決方案,但現在已經調整了思路,只做AI客服這一細分市場。原因很簡單:在當前資本市場並不青睞AI創業公司的情況下,只有通過集中業務、細化領域、極致技術,創業公司才能賺到錢,纔有活下來的可能。

儘管,徐作彪的投資人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理念,很有耐心,並未催促他賺錢。但他也給自己設定了今年不虧損的目標。

去年年底,徐作彪成功籌集了數千萬元的資金,這使得公司至少在未來三年內財務無憂。即便如此,他仍然感到焦慮。

徐作彪經歷過沒錢的時刻。那是在2022年中,公司有150名員工,研發一年多的AI產品尚未正式上線,公司沒有銷售收入,賬上的資金已所剩無幾。“只有支出,幾乎沒有入賬,大家有一種‘有今天沒明天’的感覺。”徐作彪說爲了維持公司運營,他不得不裁員。但即便裁員後,公司的開支依然龐大,他一度不得不出售公司的辦公電腦,才勉強度過那些艱難時期。

幸運的是,在2022年底,隨着美國文生圖 AI應用 Midjourney等AIGC產品成爲明星產品,國內市場也開始尋找本土的AI設計應用。計算美學的“畫宇宙”進入了客戶的視野,徐作彪終於有了商業化收入。

在最困難的時期,徐作彪曾想過,如果能再獲得1000萬元的融資,“我們就能活得很好了”。實際情況比預期的要好,他實際籌集到的資金是預期的數倍。但他真正感到安全,還是在“畫宇宙”產品上線並開始獲得收入之後。

目前,Nolibox(計算美學)的收入,一半來自大客戶,一半來自平臺和標準化產品。去年與一些大客戶合作後,Nolibox(計算美學)產品的生成能力和圖像質量得到了業界的認可。今年,不少大型企業找上門尋求合作,但大多數合作都被徐作彪婉拒了。

目前,徐作彪正集中公司的研發力量,開發標準化的AI應用產品,以便更多中小企業能夠自主付費使用,而不是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去服務每一個大客戶。

雖然徐作彪現在仍有焦慮感,但與沒有收入時相比,情況已大爲好轉。他的底氣更多來自於產品。“畫宇宙”的定價比較有競爭力,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願意買單。這部分收入增長迅速,他預計今年公司可以實現盈利。

02 大而無當

風口上的AI應用創業者,不少人都有過員工衆多的時刻。現在回看,他們的共同評價是:以前很盲目,結果很慘烈。

徐作彪在2021年獲得融資後,公司迅速從零起步,招募了150名員工,開發AI設計產品。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150人團隊研發的重點項目,其效果和收益卻不如後來裁員到30人的團隊研發的新產品。

Nolibox(計算美學)的第一代產品名爲“圖宇宙”,開發了一年半仍未完成。在裁員之後,剩下的30名成員另起爐竈,抽離整合“圖宇宙”的核心AI技術,開發出了全新的“畫宇宙”產品。新產品功能強大、效果顯著、價格親民,很快贏得了客戶的青睞。

“AI應用不是堆人力的行業,關鍵是要想清楚場景和價值。”徐作彪總結道。

自2023年以來,國際上爆火的AI應用也不斷驗證他的判斷。例如,Midjourney團隊在僅有40人規模時,年收入已超過2億美元。美國的AI自動生成視頻軟件Pika,在僅有4名成員時就獲得了55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超過2億美元。美國的文生音頻AI應用Suno,只有12名員工,辦公空間也是臨時租賃的,但這並未阻礙他們開發出全球熱門的AI應用。另一個被稱爲“音樂版Sora”的AI應用Udio,核心團隊只有10人左右,這個產品也正風靡全球。

馮超的AI創業經歷同樣印證了“少而精”的重要性。他曾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的核心成員,後來看到了跨境商機並選擇創業。起初,他大規模招募員工,組建了100人的研發團隊,試圖打造一個大而全的跨境營銷解決方案。但最終這些嘗試都成爲了教訓。

當時,這個百人的研發團隊涉足了多個領域,包括客服、營銷、用戶畫像等。他們快速迭代產品,卻發現產品與市場需求並不匹配,最終在經營壓力下不得不裁員。

2023年3月,馮超研究並評估ChatGPT的能力後,決定將公司的產品方向調整爲專注於AI客服,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決定。

傳統的AI客服需要預先整理好各類標準問題,AI才能識別並提供答案。然而,人類自然語言中對同一問題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對於詢問物流狀態的問題,當用戶問“我快遞到哪兒了”,AI可以回答。但如果問法變爲“我東西到哪兒了”,傳統AI就無法做出回答了。

引入生成式AI後,情況立刻得到改善。由於生成式AI具備理解能力,現在即使用戶問“我東西到哪兒了”,AI客服也能迅速給出回應。

快牛QuickCEP公司的客戶反饋說,AI客服變得好用了,目前約60%的重複性問題可以完全由AI客服處理,而無需人工介入。

自去年以來,快牛QuickCEP公司在未擴大人員規模的情況下,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客戶對AI客服的接受度也大幅提升。他們主要服務於年營收億元以上的客戶,目前客戶數量已增長至約400家。馮超預計公司今年能夠實現盈虧平衡,明年有望實現盈利。

03 夢想與現實

在幾位AI創業者中,光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光魔科技”)的創始人燁新信心最足。他曾就職於谷歌和騰訊等企業。在當前普遍“求穩”的環境下離開大公司創業,這並不是容易做出的決定。燁新說,做AI應用可能是他這一生中能看到的最好的、巨大的機會,不能錯過。

光魔科技的AI應用產品名爲“白日夢”,這是一個AI創作平臺,能夠根據文字生成情節連貫的漫畫和短視頻。自去年10月公司成立以來,“白日夢”的PC(個人電腦)版已經上線,並吸引了一批種子用戶參與內測,同時,移動端APP也即將發佈。成立僅半年的光魔科技,已經完成了億元級的融資。

當被問及作爲面向C端(個人用戶端)的產品,何時會啓動大規模市場營銷活動時,燁新稱並不傾向於做這件事,他也不打算花錢買流量或進行大規模公關活動來推廣產品。他的策略是進行小範圍測試,精準定位核心用戶羣體,並針對這些用戶進行定向運營。

這一策略也與AI應用的特徵有關。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當前AI應用的網絡成本不可忽視,尤其是GPU和雲服務的使用成本高昂。用戶每交互一次就會產生一次對應的運算成本,這使得規模效應難以實現。對於C端產品而言,如果用戶的付費能力有限,用戶數量的增加反而可能導致虧損加劇。

即便是美國的AI明星產品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以微軟的AI編程工具GitHub Copilot爲例,每名用戶每月可能給微軟帶來超過20美元的虧損,部分用戶的月成本甚至高達80美元。微軟2023財年的收入是2119.15億美元,淨利潤爲723億美元。微軟有能力用成熟產品的收入來支持AI應用的發展,但國內的AI創業公司很難找到類似的“金主”。

雖然現實讓人很“冷靜”,但這些AI應用創業者們仍有一顆火熱的心。

採訪中最爲顯著的一點是,當被問及是否有想過成爲下一個張一鳴時,每位創業者都沒有否定,他們中的個別人最多嘟囔一句:“我不能公開這麼說,但如果想都不敢想,爲什麼要在AI領域創業呢”。

這些AI應用創業者當下所做的,是紮根各自的細分賽道,專注垂直領域,做看似很小的事,不過他們都相信未來。

馮超的快牛QuickCEP正在打磨AI客服應用,他的長遠目標是讓海外的每個商家都能使用他們的產品。徐作彪的Nolibox專注於AI海報設計,希望影響到每一個線上線下的廣告主,顛覆年收入高達數萬億元的廣告行業。

燁新的“白日夢”能夠創作漫畫故事,其口號是“讓每個腦洞都被看見”,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AI時代的內容社區。燁新也不確定AI社區的終極形態將會是什麼,目前仍在不斷探索中。

但他對此充滿信心,就像2011年短視頻行業剛剛起步時,僅有一些GIF工具出現,當時沒人能預見到它們將開啓一個全新的時代。未來的AI社區,說不定一開始也只是漫畫故事的模樣。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經濟觀察報”(ID:eeo-com-cn),作者:任曉寧,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