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這是亙古不變的一條治世名言。無論是打江山還是治理天下,都是一項繁雜龐大的艱鉅工程,只靠君主一個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因此古往今來的那些卓有成就的帝王將相,比如劉邦李世民等人,都深諳其中三昧,非常重視人才的甄別與選拔。

人才的重要性,在三國時代得到空前的重視與認可。曹操劉備與孫權,能夠成爲雄踞一方的三大霸主,他們都有一個驚人的共性:都是識別人才、招攬人才、駕馭人才的高手。魏蜀吳三國都匯聚了一大批傑出的文武人才,爲了各自國家鬥智鬥勇,或折衝樽俎之間,或馳騁疆場之上,使得三國曆史格外精彩紛呈。

三國之中,蜀國的人才厚度與廣度、連續性方面,雖然無法與魏國和吳國相提並論,但單論人才的質量,則是毫不遜色。文臣有諸葛亮、法正、龐統,武將有關張趙馬黃,都是一時翹楚,他們爲蜀國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以公元222年劉備之死爲轉折點,蜀漢的人才儲備問題突然遭遇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關羽、張飛、黃忠、馬超、法正、馬良陸陸續續因各種原因故去,蜀漢的人才一下子出現了巨大斷層。

諸葛亮全面主政後,選拔人才、補充人才成爲當務之急。在諸葛亮的親自把關下,一大批青年武將得以走上臺前,極大緩解了蜀漢的人才荒。但不得不說的是,諸葛亮看人眼光不準,比起劉備差得不是一點半點。他所力推的4個武將,除了姜維還算有真本事,其他的着實不怎麼樣,簡直可以說是“水貨”也不爲過。

第一個自然是馬謖。馬謖是蜀漢著名謀士馬良的兄弟,在蜀漢軍中擔任參軍之職。馬謖喜歡研讀兵書,“才氣過人,好論軍計”,引起了諸葛亮的注意,並在第一次北伐中放手重用。誰知馬謖卻太不爭氣,導致重鎮街亭失守,諸葛亮苦心經營的第一次北伐就此泡了湯。

第二個要算向寵。向寵在《三國演義》中沒怎麼露面,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卻對向寵的才能給予高度評價:“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衆論舉寵爲督。愚以爲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簡直把向寵誇成了一朵花,儼然成爲關羽張飛之後的蜀國武將領軍人物。

其實向寵也並沒有什麼驕人戰績,在222年的夷陵之戰中,蜀漢遭遇全線潰敗,各路部隊損失慘重,但向寵所統領的一營人馬損失不大,此事給諸葛亮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

但這個被諸葛亮給予厚望的向寵,也是個“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在諸葛亮發起的六出祁山之戰中,向寵不知是沒有參與還是其他原因,沒有留下任何戰功記載。直到公元240年,漢嘉地區發生蠻夷武裝叛亂,向寵奉命帶兵征剿。

向寵的對手不過是一羣沒有什麼軍事經驗的山民,戰鬥力根本不足以和蜀漢正規軍抗衡,向寵卻莫名其妙打了敗仗,在陣前殞命。他的軍事生涯的表現,與諸葛亮對他的誇獎形成鮮明反差。

第三個被諸葛亮力推的武將是胡濟。胡濟曾擔任過諸葛亮的主簿,爲人性情剛烈勇毅,敢於直言。《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對他非常看好,誇讚他說:“後從事於偉度(胡濟字偉度),數有諫止”,認爲胡濟是“不疑於直言”的良臣。

有了諸葛亮的推薦加持,胡濟此後一路走高,一直做到漢中都督、鎮西大將軍。但遺憾的是,這位胡將軍上了戰場表現也不怎麼樣。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春,大將軍姜維與胡濟商定,兩路出兵,合力進攻魏國隴西重鎮上邽。誰知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胡濟卻毫無全局觀念,自行其是,擅自停止出兵。導致姜維孤軍深入,遭到魏軍重兵圍攻,大敗而回。此後胡濟也沒有任何出色戰功表現。

看來,諸葛亮遠不像《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麼完美無瑕,他既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缺陷,對他無限拔高或者肆意打壓都是不客觀的。要想全面深入瞭解諸葛亮,走進他的內心世界,請閱讀《諸葛亮傳》。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