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很重要,傳統和基礎產業也很重要

千萬不要忘記,傳統和基礎產業也可價值重新發現。

文 / 華商韜略出品人 畢亞軍

一個更好的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讓所有價值創造都公平體現並分享到價值的市場。

【1】

科創板開板儀式已在上海舉行。有業內預期,7月中旬,科創板的股票買賣就要開張了。

科創板將帶來怎樣的改變?對投資者來說,有怎樣的機會和風險,這是很多人關心的。

答案應該就在證監會易主席開板儀式的講話裏。

易主席說,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證監會將要通過這個安排做的事,核心是兩段話:

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爲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着力幫助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做優做強,發展壯大。

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充分發揮科創板的改革試驗田作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此帶動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兩段話,大致上是兩個意思,也是科創板的兩大核心功能定位:

第一個意思意味着,科創板將改變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環境,尤其是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將被重點關照。

這個改變,會給企業、投資人帶來哪些變化,尤其是機會和風險,市面上已經有太多的討論,華商韜略過去也曾有談過(拓展閱讀:科創板,誰的紅利,誰的盛宴?),這裏不再多談。

但有兩個事情有必要友情提醒:一是,真正制約中國科創發展的遠遠不只是資本,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任正非先生說的,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又比如,要坐得多少年的冷板凳,要專心致志把豆腐磨好,要持續對準城牆口衝鋒,這還是任正非先生說的。如果這些問題不得到更好的解決,光是打通和優化融資環境,是遠遠不夠的。

科創板的推出,應該會間接地有利於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讓不被快錢資本看好的,需要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需要坐多少冷板凳的科創者,可以多一個渠道尋找願意陪坐冷板凳,願意一起專心致志把豆腐磨好,持續對準城牆口衝鋒的資本。

另外一個事情是,大多數科創公司,尤其真正有核心競爭壁壘和廣闊前景的,在我們這裏,其實不是不被資本重視和愛護,而是被追捧得很厲害。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我們的科創企業,尤其是很多獨角獸公司,其估值和市值相對來說都是貴了,而不是便宜了。

風口論盛行的前幾年,VC/PE對科創公司給出的估值和資金,甚至比二級市場還要瘋狂,堪稱一時錢多爲患,肉夾饃加互聯網都能被吹上天,這也是今天出現所謂資本寒冬的原因。

投資機構手裏的錢都扔到一大堆上不了市或者已經灰飛煙滅的公司裏退不出來,甚至真正被燒掉了,然而VC/PE不是印錢的,只有投入沒有回收,自然也就容易斷糧,也不再被信任,不容易繼續找到支持他們的資本。

VC/PE的這些錢一定會想方設法通過科創板來退出,其規模堪稱天文數字,市場將如何去消化它,以及對這些錢背後的人和公司的風險管理,既是科創板的一大挑戰,也會對每一個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帶來影響,股民朋友們要自覺重視這個問題。

【2】

香港恆隆集團董事長陳啓宗曾在北大調侃華商韜略說,華商不是大問題,韜略纔是大問題。套用他的話說,科創板本身的一系列改變,以及由此帶給科創企業和投資人的改變等等,相比易主席的第二個意思,也不是大改變。

易會滿主席的第二個意思,也是對科創板的另一個功能定位是: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充分發揮科創板的改革試驗田作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以此帶動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相比第一個意思,這個意思的意義更大,也將影響更廣更深遠。

我們再圈下重點:以增量改革帶動存量改革……充分發揮科創板的改革試驗田作用……帶動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

這個重點,翻譯得通俗易懂一點就是:要通過科創板這個增量做探索,對整個資本市場,也就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等等各種板,統統深化改革。

也就是說,其他各板的制度優化與改革,會跟科創板看齊。

這有點兒像當年搞特區的意思,大面上的不好大動,所以特別搞特區來“摸石頭過河”,科創板就是資本市場“摸石頭過河”深化改革的“特區”。

目前,科創板與其他各板已有諸多重大的突破和創新。比如,最大的突破,試點註冊制;比如,在此之下對保薦承銷、市場化定價、交易、退市等方面的制度創新。

按照易主席的講話,這些創新和改革一旦試點成功,將會在其他板陸續推進。也就是說,其他板也將有望推進註冊制、並且對保薦承銷、市場化定價、交易、退市等方面的制度創新。最終——“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這個資本市場,指的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

如此一來,科創板最終改變的,將是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潮水方向。

這也將對整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3】

股民投資者尤其要關注的科創板可預見的改變包括:註冊制的推行,科創標的的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的市場擴容,將對市場的估值體系以及投資文化帶來的改變。

落到實處就是,你所持有股票的股價和交易狀況會慢慢發生變化。

有可能發生的改變包括:上市公司的殼將越來越不值錢,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將越來越與股價成正比,高價值標的將更被追捧並擁有相對活躍的交易以及理想的估值,平庸無看點甚至劣跡斑斑的公司將冷落甚至拋棄,淪爲既欠缺交易活躍又股價崩潰的殭屍股。

港股、美股以及其他成熟市場以公司價值爲核心的個股分化,也會在A股發生,不分青紅皁白皆可雞犬升天的普漲普跌將在A股漸行漸遠。

一句話就是,市場將進一步價值發現與迴歸。

這也是投資者包括在參與科創板交易時更需重視和警惕的風險。或許要不了幾年,A股就會有一大批股價幾毛錢,而且幾毛錢都沒人要的公司。

如果不想成爲這樣公司的股東,現在就應該防患於未然。這當然不會一朝一夕就改變,但很有可能,等你某朝某夕發現時,一切已在緩慢中形成覆水難收的鉅變。

很多事,壞的情況已經發生再採取動作,是來不及的。

對股市投資者來說,以新的投資邏輯審慎檢討與調整手裏持有的股票已是越來越重要了。新邏輯的大方向,當然應該是“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方向。

大方向下的小方向,最保險的還是按照價值發現與迴歸去選擇個股,而且要特別注意一點:不要因爲科創的顯要,就以爲只要是科創就更有價值,更不要以爲只有科創纔會更有價值。

這幾年我總是有機會就“鼓吹”一些看法:

科創對我們的未來非常重要,但不要忘記所謂的傳統產業和基礎行業的重要;

顛覆性創新和核心技術當然重要,但不要忘記改良式創新以及把普通但剛需的事情做到更好甚至機智的重要;

對創業投資者來說,坐在風口上幾年幹到幾億幾十幾百億當然好了,但能夠靜心下來在風口之外找個城牆口,用幾十年持續精進做好它,做出一個可持續創造價值的事情也很重要;

再造一個新世界很重要,但改良舊世界也重要;聰明智慧、求新求變甚至權宜之計都重要,但忠誠的品德,堅守一些不變,以及長遠的眼光也很重要……

甚至我以爲,相對而言,我們從輿論語境上,都更缺乏對後者的關切與重視。

這是個問題。

【4】

這麼講,可不是要替傳統和基礎產業講情懷,唱高調,而是從產業、商業本質與現實,從經濟社會價值與效益,甚至從創業投資的私利角度出發,而是各行各業都好纔好吶!

我常開玩笑問一些看不起傳統生意的朋友:如果茅臺是一家民營企業,如果有人可以把茅臺或騰訊送給你,但你只能選一個,你要哪一個?

朋友們的答案不好說,我說我的選擇:

從事業和利益可持續的難易程度出發,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茅臺。

這倒不是說騰訊不好,而是它要持續捍衛自己的領先地位,就必須持續地創新並攻堅克難,以及應對方方面面的挑戰,若你還有要讓事業和財富綿延傳承的想法,那就更難了。

50年的茅臺酒,可以賣到天價。50年的QQ和微信呢?想起來都心疼馬化騰。

獸爺曾發過一個感嘆:袁仁國這樣的人都能做出萬億公司,我們一定要有信心啊。這很諷刺,但諷刺裏面,有豐滿的現實。而且,換成國外的,賣汽水(可口可樂)和改變世界(蘋果)比。一竿子打到底,百年回頭看,大概率也是賣汽水相對踏實容易且有錢掙。

昨天,我還看到一條消息,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在野馬財經組織的一個探討科創板的論壇上說:

中國總有一天能造出芯片,其他國家永遠造不出茅臺。

這話很多人不喜歡,但也是事實。而且,中國也永遠做不出可口可樂。就算娃哈哈、農夫山泉有一天打到世界舞臺,做到比可口可樂還大,可口可樂也一樣有它的地位。

也是昨天,茅臺的“姊妹”、鐵了心要用一場長跑攻上且坐穩中國白酒第二高端高價的郎酒青花郎,宣佈將在未來兩三年“螺旋式”漲價最低至單價1500元以上,而且擲地有聲:

“趨勢不可逆轉。”

但支持青花郎有此雄心的,卻不是它有多創新,而是它能更老更陳。

中國喝得起千元級白酒的消費羣體持續增長,這些人又越來越愛喝青花郎和茅臺飛天爲代表的醬香酒,進而讓醬香酒成了整個白酒市場最被看好的增長極。

但中國的頂級醬香酒只在郎酒與茅臺之間的幾十公里赤水河谷才能生產得出來,也只有茅臺和郎酒才能萬噸萬噸地規模化生產,而這幾十公里所有的醬酒產能已基本限定在一個框框裏,因爲崇山峻嶺的赤水河黃金釀酒帶,蓋大規模生產基地的土地已經沒有了。

茅臺飛天與青花郎等高端醬香酒還有個特點,生產週期要一年,還要放到5年纔可以出廠,而且儲存時間越長,口感品質越好,也必須時間足夠長,品質纔會足夠好。

立足於這兩大前提,郎酒老闆汪俊林用10多年築起了一道高高的護城河:不但持續精進產品品質以及產品環境,最近還專門成立研究院研究如何釀造一滴酒,而且還存下了13萬噸從幾年到幾十年不同存儲時長的基酒。

靠着這個存量,他今年把青花郎的基酒年份做到了7年,瓶儲做到了1年,基本上是雙雙超越了開足馬力生產也不夠賣的飛天茅臺。

而且,他還用一個再長跑5到10年,“用時間換空間”的大計劃,把青花郎現在相對茅臺不好賣的劣勢,變成未來與茅臺各具特色的優勢:

郎酒現在每年生產大約3萬噸醬香新酒,但每年只賣1萬噸已存夠年份的老酒。也就是要把所有新產的酒全部存起來,每年至少相對新增老酒儲存2萬噸。

如此循環,確保一直在儲存時間上佔領至高點。因爲別人就算馬上跟進來擴產,也追不回他已經存了幾年幾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要用時間品質這張“天牌”來把青花郎變成“頭牌”。

前些年沒賣掉的酒,放到今天可以更高品質更高價,今天賣不掉的酒,放到未來繼續更高品質更高價。所有茅臺過去沒賣掉的酒,放到今天統統翻了多少倍的被熱搶。

就抵抗歲月這把殺豬刀而言,除了我本家畢加索與他的同行們的遺產,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生意?

茅臺是個極端,但不是個別。

最新的香港福布斯富豪榜上,緊跟着李嘉誠、李兆基這兩大天王排第三的,不再是其他地產或金融天王,而是賣醬油的李錦記家族李文達。

而這個生意傳到他這裏,已經是跨越三個世紀了。什麼父親50多年前買的AO史密斯熱水器,跟它的悠久比起來就是渣渣。

去年股票市場表現不太好,但涪陵榨菜持續波浪式上漲。內地賣醬油的海天味業,也是幾乎一路向天不回頭的漲,說出來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至14日收盤,它的市值接近2800億人民幣,超過百度、超過京東、超過小米……

如果談到可持續和傳承,它們也和茅臺、郎酒一個樣:品牌持續越長越被人欣賞。

而且,你能說這些企業沒有社會經濟價值和效益,你能說他們就不是讓我們生活更美好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無論茅臺、郎酒、李錦記還是其他傳統產業,想要事業長久並且歷久彌新,也都必須有一個前提:真正把工匠精神貫徹到點點滴滴,真正持續精進把看似普通的事情做到極致,包括與時俱進地引入科技手段和現代經營理念把產品品質做到極致並塑造出卓越品牌。

而這放到整個中國14億消費升級的大市場,可謂是前景無限,以至於有人感嘆:所有傳統的生意都可以重做一遍。如何重做,也是品質與品牌與時俱進的修煉。

科技推動人類進步,傳產是我們進步的墊腳石。中國的科創未來前景光明,中國的傳統和基礎產業,甚至田間地頭,也是有着價值提升與重塑的廣闊天地。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華爲、騰訊等世界級科技公司,也需要更多的可口可樂、雀巢、耐克、寶潔等世界級消費品牌。

所以我說,不要因爲科創的顯要,就以爲只要是科創就更有價值,更不要以爲只有科創纔會更有價值。如果科創板將推動整個資本市場進一步價值發現與迴歸:

千萬不要忘記,傳統和基礎產業也可價值重新發現。

一個更好的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讓所有價值創造都公平體現並分享到價值的市場。

如果科創板的推出,能讓這個更好更快到來,那真是一件太大太好的好事了(原諒我,如此樸素地表達希望資本市場好但卻有些恨鐵不成鋼但卻還在期待的複雜感情)。

祝福,科創板的開鑼上市不只是科創的大利好,也是讓整個資本市場價值迴歸的大利好。

就像當年的經濟特區一樣,爲改革發展出一個造福中國經濟與廣大人民利益的股市:

“殺出一條血路來。”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