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媒體再次談及了中國的電磁炮項目。俄羅斯的報道當中提到中國的工程師正在試圖把電磁軌道和小型導彈進行結合的方式,來替代此前電磁軌道加非制導彈丸。電磁軌道給小型導彈一個較高的速度,然後小型導彈打開發動機,這樣的方式將使小型導彈打出遠高於本身的射程,甚至接近於中大型導彈。

  對於這種方法,俄專家認爲如果實現,那麼小型導彈就能代替部分中大型導彈,將節約不少的成本。但同時,俄專家認爲中國可能還沒有能裝到這種小型導彈上的導航設備,這種設備必須重新研發,這就會大大增加成本,總體算下來,可能還不如直接使用大中型導彈。俄羅斯專家因此認爲中國發展這種武器的意義不大,有可能只是其他武器研發項目的煙霧彈。

  其實,俄羅斯專家的意思就是,電磁軌道加小型導彈的根本問題在於加不加導彈的導航設備:不加導航打不中,加了導航划不來。俄羅斯專家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只不過是俄羅斯研發資金的匱乏的表現而已。首先,爲什麼會不加打不中呢?電磁炮最主要的優勢之一,就是射程超遠。超遠的射程意味着能夠在絕對安全的距離上對敵人進行攻擊。美軍之所以發展電磁炮,也是希望電磁炮能夠裝載DDG1000上,使得戰艦在300到400km之外對陸地進行火力支援。衆所周知,炮彈的射程取決於初始速度。由於傳統火炮一直使用的火藥,利用率只有20%左右,射程是有極限的。而電磁炮本身卻是依靠電磁能量推動的火炮,理論上只要能有足夠的能量,初始速度就可以足夠大,火炮的射程就能夠極大的得到提升。

  但是很明顯,射程提高之後,精度必然會下降。目前美軍試驗成功的最好的電磁炮,就是在2008年實驗的90mm電磁炮,當時勉強在370km外擊中了目標,但導軌磨損嚴重,電池的消耗很大,短時間內很難重複發射。電磁炮打的近可以被傳統火炮替代,打的遠又打不準。其次,爲什麼加了導航划不來?以美國軍方公佈的情況爲例,發射射程爲200km的電磁炮彈時,彈藥要承受20000G左右的過載,而目前大部分的電子設備都只能在這個極限內發揮作用,要達到400km的,就將達到40000G的過載,目前沒有這樣的特種設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研發。增加成本也成爲了必然。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電磁炮其實有三種方法實現,軌道炮,重接炮和線圈炮。其中軌道炮的方法最簡單,研製的成本也最小,也最好實現。此前中國公佈的實驗型的電磁炮,根據外部特徵來看,基本上就可以斷定爲軌道炮。

  但是俄專家的話也有不對的地方。軌道炮目前也有很大的瓶頸,其中一方面就是射程和精度的問題。中國科學家提出的方法其實很好理解:原本的炮射導彈都是利用火炮發射的,射程能達到幾十公里左右,現在有了電磁炮技術,就用電磁炮替代火炮,射程直接就能提高到上百公里,不但提高了射程,還解決了傳統電磁炮距離太遠大不中的問題,這顯然是很有前景的項目。

  而唯一的難度就在於開發出一種能抽受巨大過載的導航設備,儘管短期內是花錢花時間的,但是一旦解決,將完全替代電磁炮只能發射無制導炮彈的現狀,實現電磁炮技術的級別跨越。開發的早,意味着佔領先機。俄專家說到底還是擔心的是研發成本的問題,不相信中國會花錢研發新的導航設備,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技術一旦達成,將把中國電磁軌道炮技術提升到世界領先水平,試問電磁炮加無制導和電磁炮加有制導哪個好,會分不出來嗎,因此,俄專家的話頗有醋意,也能從側面窺見俄羅斯國防研發資金的匱乏的情況。(作者署名:利刃/ZB)

  《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出鞘》完整內容可掃描圖片二維碼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