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绵阳魏城镇项目前期调查、场地评估及处置结论

任务分工:由省电力公司、省固废中心、大地公司、省环科院共同合作,完成了四川省PCBs项目的前期调查工作、风险评估工作。其中四川省电力公司作为业主方主要负责施工安排和配合;省固废中心负责项目整个项目的推进与协调指导工作;省环科院负责采样方案制定、报告支持、生物检测、场地评估及场地风险评估等工作;大地公司负责采样、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仪器检测等工作。

3.1.1 前期调查

3.1.1.1污染源查找

四川绵阳市魏城镇含PCBs电容器封存点位于该110kw变电站内一处空地,所在区域道路较为宽阔,站内除围墙内侧有少量裸露泥土外,其余路面均已硬化。现场如图3-1所示。

走访排查:绵阳供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的要求,通过查变电站台帐、走访变电站值班人员、清查物资库房等方式,开展了含多氯联苯废旧电力设备清查。走访了当年该站值班员、管理人员等,由于年代久远且部分当事人已不在人世,通过走访获得的少量信息。由于该站原为35kV变电站,2002年该站由35kV电压等级升至110kV,2002年前的设备台账等资料未找到。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 3-1绵阳魏城镇变电站

由于场地面积较大和地面硬化缘故,无法对场地内封存点情况作出确定,因此在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情况下,经过电力公司、省固废中心及省环科院讨论后,决定由电力公司请专业物探公司根据场地图纸(附件3)对其进行物探作业。2016年8月4日,通过对疑似区域场地内变电站围墙内水泥道路所在区域进行了物探查找工作,道路探查区域面积398m2。探查结果显示:在2号主变附近有一区块与场地附近物理性质有所不同,应是与电容器壳体物理性质接近的物体引起,异常物体埋藏深度约为0.8-1.8m,如下图3-2。物探作业详见附件4:绵阳变电站电容器封存点物探检测报告。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2物探疑似封存点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3物探工作照

物探结果:通过对地质雷达探测成果进行细致分析,探测段局部雷达反射波能量反射增强,振幅变化明显,推断此异常是由于地下埋设物引起的。参考有关规范提供以下检测结果:通过对变电站进行雷达检测,发现1处探测异常推断此处为地下电容器引起。

3.1.1.2可疑点开挖与取样

为进一步对场地内可能存在的封存点进行确定,对物探结果中的可疑点进行开挖和取样。2016年11月15-16日参与省固废中心组织的针对PCBs污染场地的现场调研工作,并采集了部分PCBs污染场地土壤和废水样品带回省环科院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4可疑点开挖

根据魏城变电站的现场调研情况,并结合大地PCBs污染场地处置经验制定了魏城变电站采样方案初稿。由于该场地前期物探和检测结果不能证明该场地是否存在PCBs污染,为进一步核实该场地的污染信息,结合该场地周边地理情况,制定了相关采样方案和工作范围,见附件5所示。

1)可疑点开挖检查

对可疑点开挖后,对是否存在污染物进行确定,并于坑边缘进行采样检测。在物探发现异常的区块(即2号主变南面位置)挖掘后,发现地下物体为局部砖砌基础和水泥地梁(与目前国内填埋电容器的常见完整池体砌筑结构不同,该处作为填埋电容器的砌筑物可能性不大),在发现砖砌基础后,对砖体进行完全清理,确认该区块无电容器或类似电容器的部件、壳体;且现场无异常气味,挖出的土质较为密实,如图3-5所示。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5可疑点开挖后情况

2)采样检测

检测方法:采样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进行,Dexsil L2000 快速检测法已获得美国环保局的方法认证(编号为USEPA SW-846,方法9078),可对土壤中含有的含氯化合物(包括 多氯联苯PCBs)进行快速半定量分析,检出限为2mg/kg。L2000是根据电化学方法设计的,在常温下,从水或土壤中萃取有机氯,让萃取液与金属钠和催化剂发生反应,从而将所有的有机氯转化为相应的氯离子,最后用离子选择电极准确测出氯的浓度,即可计算出多氯联苯的浓度。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6快速检测法检测仪器与检测过程

检测结果:在试挖坑槽内,未发现电容器;但为了确认在该位置是否存在多氯联苯的污染,在该坑槽共采集10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对这批样品先通过快速检测设备(L2000 DX)进行初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多氯联苯的可能,快速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样品存在多氯联苯的可能性不大。采样量与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3-1:采样量

表3-2:快速检测值

注:按国家标准GB 13015-91,如多氯联苯含量大于50mg/kg,需要进行处置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7试挖点位图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8试挖点采样

3.1.1.3扩大范围试挖与采样检测

1)扩大采样范围与检测

为确保对场地内可能存在的封存点进行了有效的排查,2017年1月17-18日进行了绵阳魏城变电站大范围采样工作。到现场后首先确认现场信息,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对采样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考虑到施工安全与施工可行性,并经与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讨论后决定将采样点位布置在场地围墙外侧,每隔3米布置1个采样点,背景样布置在变电站外的西南方向,离变电站约100m,共计点位63个。采样方式均采用手钻取样。图3-9为绵阳PCBs采样调查项目现场土壤采样布点示意图。图3-10为PCBs快速检测过程照片见采样方案见附件5。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9 绵阳PCBs采样调查项目现场采样布点图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10采样现场

2)检测结果与建议

检查方法同样为Dexsil L2000 快速检测法。根据杭州大地公司以往PCBs项目处置经验,土壤PCBs快速检测结果在3 mg/kg以下的样品在实验室检测验证后均无PCBs污染,而本次调查采样土壤PCBs快速检测结果均小于3 mg/kg,因此本次调查初步结果为:通过样品PCBs快速检测,魏城变电站采样范围内土壤未发现PCBs污染迹象,具体数据如表3-3所示。采样方案。

表3-3绵阳PCBs快速检测结果与送检样品统计表

3.1.2魏城镇变电站PCBs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依据前期调查数据,绵阳封存点场地土壤样品低于启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值,县只对该场地进行场地评估。场地评估主要依据整个前期调查情况进行,包括项目现场情况,现场污染源查找结果,采样检测结果分析等为主要支撑材料,并依据省环科院四川省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材料,共同评估场地风险。

3.1.2.1评估对象和范围

评估对象:魏城镇变电站站址内土壤和地下水及固体废物的污染状况。评估范围:变电站占地面积约2250 m2,本次评估重点主要为厂区范围内疑似含PCBs电力设备埋藏点和厂区墙界周围。

3.1.2.2魏城镇变电站环境敏感点分析

选取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变电站周围100m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等作为敏感目标调查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该变电站大门口外部为一些老旧村民房屋,围墙外距离村民楼房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周边主要敏感点为该变电站西南、东南以及东北方向的居民区1、居民区2、居民区3和变电站四周的田地。周围敏感环境具体点位如图3-11所示。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11 魏城镇变电站环境敏感点

3.1.2.3检测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核实魏城镇变电站场地是否存在PCBs污染暴露的可能性,四川省环科院依托四川省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对前期调查中的部分样品进行了生物检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4 绵阳魏城变电站二噁英检测结果

表中编号WC为绵阳第一次采样,MY为第二次采样。

结果分析:依据现有快速检测结果、实验室仪器检测结果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依据第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商业和工业工地的二噁英总量≤10ng-TEQ/kg要求,魏城镇变电站场地内暂未发现PCBs污染存在。

本项目以《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 892-2013)中的土壤筛选值作为参考,在其中选取对应用地类型中最严格的筛选值0.7mg/kg(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作为本项目的土壤参考筛选值。根据上述信息,绵阳封存点场地土壤样品低于此值,故该场地未启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

3.1.3魏城镇项目小结

1)完成了疑似封存点调查

按照相关要求,国网绵阳电力公司启动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委托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公司")实施了场地调查。因该变电站电力机组24小时运行,大地公司对场地内能够调查的区域开展全面调查,通过物探、可疑点开挖、疑似点土壤采样分析等方式,调查报告结论为目前魏城变电站内未发现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调查范围内未检测出明显的多氯联苯污染。

2)完成了魏城镇项目场地评估工作

根据绵阳市环保局、绵阳电力公司现场物探结果、杭州大地环保有限公司PCBs现场快速检测结果和上海奥实实验室仪器法抽样检测结果,以及四川省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抽样比对结果,四川省绵阳市魏城镇变电站内金属探测异常区和变电站围墙外侧抽取的土壤样品中均未检出PCBs,即各调查点土壤中PCBs含量低于0.5mg/kg。参照《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2007)中的B级标准值,该场地取样检测的土壤样品中PCBs含量未超过1mg/kg,现有检测数据不支持对其进行污染场地修复的必要性。鉴于该场地部分区域设施系隐蔽性,该场地土地用地性质变更或站址搬迁时,建议对厂界内所有区域重新进行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3)专家评审及处置结论

大地公司关于国网绵阳供电公司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的调查报告形成后,于5月22日组织了调查报告的技术咨询会,根据专家技术意见,国网绵阳公司补充了相关资料并于7月21日组织了关于调查报告的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一致认为:根据现有调查情况和证据,可以排除绵阳110kV魏城变电站内存在含PCBs物质电力设备埋藏,未发现PCBs污染环境风险隐患。如果业主单位未来改变站界工业用地属性,建议进一步按照《工业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调查报告专家技术咨询意见、魏城变电站内电力设备以及站房施工图纸和情况说明以及调查报告专家评审意见等调查资料,进一步对场地进行彻查。目前国网绵阳电力公司魏城变电站内未发现多氯联苯(PCBs)污染。并请示省环保厅排除国网编阳供电公司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5)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位。评审结果见附件6所示。

3.2 龙泉驿山泉镇项目前期调查、风险评估及处置结论

同样的,龙泉驿项目通过省电力公司、省固废中心、大地公司、省环科院共同合作,完成了前期调查工作、场地评估及风险评估工作。

3.2.1前期调查

3.2.1.1污染源查找

成都市龙泉驿山泉镇封存点在原变电站围墙内,现养殖户改建后重新建设围墙,封存点位于新建围墙外,周围已经种植果树。由于场地较小,通过现场调查和人员访谈,确定场地内存在一处封存点,该封存点封存方式由4个长方形混凝土池组成,并采用水泥盖板覆盖。根据人员访谈了解到的情况,该封存点可能发生了盗窃,破坏了水泥盖板,并偷盗了电容器,现混凝土池裸露出来,其中1个混凝土池盖板已破坏。混凝土池中存在积水,且出现过积水黏稠现象,积水较清澈。封存点现状如图 3-12所示。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 3-12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含PCBs电容器封存点

3.2.1.2初步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2016年8月,为了对封存点危废浓度及泄露情况进行了解,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与四川省固废中心及大地公司对水泥池附近浅层土壤进行采样(约8m×8m范围,20个采样点),采样方案见附件7,并由大地公司进行采样和检测,采样情况如下表3-5所示,采样点位如图3-12所示。

表3-5采样位置与采样数量分布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3-12采样位置示意图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13现场采集土样与水样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如表3-6所示,有表中数据可知,封存点周围存在11个超标点位,说明封存石馆存在一定泄露,必须对石馆及石馆周围进行污染修复,检测报告见附件8。

表3-6水泥池附近2m深土壤采样监测分析结果汇总

备注:土壤多氯联苯含量标准参考《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13015-91,为50mg/kg;水质多氯联苯含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10-5mg/L(即,0.02ug/L)。

3.2.1.3补充采样及检测结果

为了对修复工作量做一个评估,在污染超标的点位外围加密设置了一次采样,并加大了采样深度,采样布点如下图3-14所示,检测结果见表3-7。具体采样方案见附件9。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14补充采样布点图

表3-7检测结果

3.2.2山泉镇项目地质水文勘查

3.2.2.1勘察要求与目的

本次勘探的主要目的是为成都市山泉镇土壤修复场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水文地质依据,具体勘察要求如下:

1、调查和收集勘察范围内的区域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地貌等资料。

2、查明勘察范围内岩土层分布特征,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性质参数。

3、查明勘察范围内各含水层和隔水层层位,埋深和分布规律;

4、查明勘察范围内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地下水动态特征;

5、通过收集资料及水文试验,确定场区各土层的渗透系数及包气带岩性结构特征;

6、调查场区内地下水流向情况,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为地下水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2.2.2勘察工作评述

我公司接受任务后,迅速组织专门人员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并对场地现场及影响区域进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勘察方案由我公司和委托单位共同协商确定,主要采用了机械取芯钻探方法,在挖除污染源形成的基坑及周边共布设8个勘探点。勘察野外及取样工作于2017年10月10日结束,本次勘察完成的实际工作量详见表3-8。

表3-8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勘察施工中,钻探采用XY-1型,Φ127mm开孔具开孔,Φ108mm钻具钻进,套管或泥浆护壁、垂直钻进。为满足后期地下水水位观测和采集水样的需求,在钻孔施工完成后,进行了洗孔。为取得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在场区内基岩中进行了简易抽水试验、压水试验;对场区内土体进行了渗水试验。部分岩土力学指标及设计参数引用《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二期大坝加固工程止水帷幕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水位观测采用万用表电测深法。

钻孔放样受施工场地等原因的限制,先根据业主提供拟建工程总平面图,按设计孔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外业施工结束后,对实际钻探孔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勘探孔孔口高程采用假设高程,假设勘探点ZK6孔口标高为100m。

本次勘察质量满足现行国家及省内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取样及原位测试均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操作。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15 龙泉驿山泉镇项目水文地质剖面图、平面图及水流方向图

3.2.2.3勘察结论与建议

1、调查区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属低山丘陵地貌,原始地层上部为残坡积的含碎石粉质粘土或含粉质粘土碎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组的砂质泥岩、泥岩层。场地内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剥离了表部的残坡积土,但在局部仍残存有人工填土。

2、通过收集前人资料和本次水文地质调查、勘探情况,结合场地岩土层构成,场址内主要涉及基岩构造裂隙水(Ⅱ层),赋存于砂质泥岩节理及风化裂隙中;场地内填土区范围较小,仅在雨后局部分布有少量上层滞水(Ⅰ0层)。

3、在项目场地内,强风化砂质泥岩②属弱~中等透水层,现场试验渗透系数在7.1E-5~6.3E-4cm/s之间,在基坑开挖处被截断。场地挖方后普遍出露的中等风化砂质泥岩③属弱透水层,现场试验渗透系数在1.1E-5~2.9E-5cm/s之间。

4、调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具有季节性周期特征,基岩山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受年内降水量分配所控制。在降雨量集中的6~9月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下降明显,并导致局部潜水中的泉、井干涸。大气降水是基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山区地下水接受降雨补给后,沿构造破碎带及风化带渗流,以泉的形式排泄,动态变化明显。在山坡较陡的地方,由于坡度大,流速快,在地形平缓的盆地,地下水运动相应缓慢,动态比较稳定。

5、场址所在山体未开挖前,包气带岩性主要是残坡积含碎石粘性土,其厚度较小、分布不连续,局部在基岩裸露处中断。由于现状山体开挖影响,包气带土体多被剥离。

6、场区附近区域近期及远期无地水资源开发计划,本项目不会开采场地地下水,不会对地下水动态造成影响。

7、本项目为土壤修复工程,应考虑原有污染源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尽量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3.2.3山泉镇项目场地风险评估

3.2.3.1评估对象和范围

成都市供电公司(当时名称为成都电业局,现该站房屋产权为国网天府供电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填埋于成都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12组的含PCBs电力设备封存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及固体废物的污染状况。评估面积约40 m2。

3.2.3.2山泉镇变电站环境敏感点分析

根据上述场地水文地质特征,结合PCBs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判断污染物可能的迁移途径及扩散区域,参考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处置经验,选取该封存点周围100m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等作为敏感目标调查对象。根据现场调查,该区域周边主要敏感点为该封存点正南方100米范围内的生猪养殖场,如图3-16所示,场地外距离封存场地最近的居民区为78m,两地海拔落差38m。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 3-16项目周边地理位置图(黄色矩形斑点为封存点石棺基坑位置)

3.2.3.3检测结果分析

尽管根据山泉镇项目前期工作部分中采样的现场快速检测值与实验室送检值可知,该场地封存点及其周围土壤存在较严重污染,同样的,为进一步验证场地PCBs污染数据,四川省环科院依托四川省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对项目场地进行了采样及生物检测实验。

根据四川省二恶英生物检测实验室检测结果,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PCBs封存点场地部分采样点二恶英毒性当量检测结果如表3-9所示,标号SQ为大地提供样品,标号1-5为二噁英生物检测实验室自行采样检测结果。其中本实验室部分采样位置与大地采样位置重复,但采样深度不同。各点位检测出的最大毒性当量浓度如图3-17所示。

表3-9成都市龙泉驿区PCBs封存点场地部分采样点二恶英毒性当量检测结果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图3-17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PCBs封存点场地部分采样点二恶英毒性当量最大值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以污染物浓度评价)

成都龙泉驿区各检测点位土壤中PCBs含量及其超标信息如表3-10所示。参照《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2007)中的B级标准值,该场地土壤样品除SQ2-1和SQ19-1两处点位未超标外,其余检测点位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4880倍。

表3-10成都龙泉驿区各检测点位土壤中PCBs含量及其超标信息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以污染物毒性当量评价)

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GB 15618—2008)中的第三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商业和工业工地的二噁英总量≤10ng-TEQ/kg,该场地生物毒性检测的土壤样品均超标,超标倍数最大为21.7倍,该场地土壤中二噁英毒性当量超过了土壤发生实际污染危害的临界值,该场地需要进行土壤整治。

表3-11成都龙泉驿区各检测点位土壤中PCBs含量及其超标信息

结果分析:依据前期调查的快速检测结果、实验室仪器检测结果和本部分的生物检测结果表明,山泉镇变电站场地内的PCBs封存点及其周围土壤存在严重的PCBs泄露污染存在,决定启动场地风险评估。

3.2.4风险评估

场地风险评估筛选值是基于保守情景确定的、用于判定是否启动场地风险评估的参考值。目前,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制定适用于本地的土壤筛选值,但国家尚未颁布场地风险评估相关的筛选值标准,四川省亦尚未制定适用于本省的土壤筛选值。

所以,本项目以《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浙江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 892-2013)中的土壤筛选值作为参考,在其中选取对应用地类型中最严格的筛选值0.7mg/kg(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作为本项目的土壤参考筛选值。

根据上述信息,绵阳封存点场地土壤样品低于此值,故该场地未启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成都龙泉驿区封存点场地土壤样品中PCBs含量超过风险评估筛选值,该场地有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因此以下评估主要针对成都龙泉驿区封存点污染场地进行,评估标准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3.2.4.1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在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住宅及公共用地)下场地土壤中关注污染物进入并危害敏感受体的情景,确定关注污染物对敏感人群的暴露途径,计算敏感人群摄入来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物所对应的土壤和地下水的暴露量。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中规定了9中主要的暴露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共6种土壤污染物暴露途径,以及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饮用地下水共3种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途径。

根据场地调查结果,本项目场地内的污染介质包括表层污染土壤和深层污染土壤层土壤中的污染物可通过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和吸入土壤颗粒物3种途径进入人体。

暴露途径确定为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和吸入土壤颗粒物3种,如表3-12。

表3-12场地污染暴露途径

分析该场地不同暴露途径下的致癌性和非致癌性,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数据如表3-13所示,计算参数选择均参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进行。

表3-13 不同暴露途径暴露量(×106 kg/kg·d)

3.2.4.2毒性评估

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和吸入土壤颗粒物三种暴露途径的致癌效应毒性评估分别采用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SFo)、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SFd)和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SFi)

非致癌效应毒性评估分别采用经口摄入参考剂量(RfDo)、皮肤接触参考剂量(RfDd)和呼吸吸入参考剂量(RfDi)。

由于本次检测未进行PCBs分子式确认,参考《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取值采用多氯联苯(高风险)中推荐值,参考剂量取值采用同系物中平均值进行计算。

表3-14不同暴露途径毒性评估

PCBs类污染物的致癌效应影响因子经肠胃吸收分数为100%,计算得到土壤中PCBs污染物皮肤接触的暴露参考剂量(RfD)和暴露斜率因子(SF)均与经口摄入的数值相同,分别为2.3×10-5 mg/kg·d和2.0(mg/kg·d)-1。

3.2.4.3环境风险表征

根据每个采样点样品中PCBs含量的检测数据,通过计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进行风险表征。其中,某一采样点位取样次数超过两次,按最大值计算。敏感用地场景和非敏感用地场景,不同暴露途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的计算值分别如表3-15和表3-16所示。

表3-15 敏感用地不同暴露途径风险表征值(无量纲)

表3-17非敏感用地场景下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表征值

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计算基于致癌效应的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时,计算得到的污染物致癌风险超过10-6或危害商超过1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场地区域应划定为风险不可接受的污染区域。根据表6-3中计算数据,敏感用地场景下,本次采样所有点位致癌风险均超过10-6,除SQ2和SQ19两处点位危害商低于1以外,其余点位危害商指数均大于1,超过风险可接受值。因此本场地需要修复后才能作为敏感用地使用。

非敏感用地场景下,本次采样除SQ2和SQ19两处点位致癌风险低于10-6,其余点位致癌风险值均高于10-6,本次采样除SQ2、SQ4、SQ12、SQ13、SQ14、SQ16、SQ17、SQ19外,其余点位土壤危害商值均大于1,超过风险可接受值。因此该场地需要修复后才能作为非敏感用地使用。

3.2.4.4不确定性分析

以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主要来源于:

(1)采样过程:由于绵阳场地范围较广,且周边环境信息比较复杂,采样点位设置和深度可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2)检测过程:由于样品量较多,故采用快速检测仪器进行初筛。但该仪器检测下限较高,对样品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实验室检测操作流程较长,前处理过程存在一定的样品损失,因此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暴露情景假设:假设暴露情景中存在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吸入颗粒物质3种暴露途径,实际情况还存在其他不确定因素,因此给本次评估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4)模型参数取值:由于PCBs类物质存在多种同系物,但在计算取值时多取经验值或者平均值,给本次评估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3.2.5山泉镇项目小结

(1)场地风险评估结论

若该场地要开发用作敏感用地,场地内采样PCBs土壤致癌总风险最大值为2.15×10-2,最低值1.06×10-6,均高于1×10-6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所以,该场地需要修复后才能作为敏感用地使用。

若该场地要开发用作非敏感用地,该场地部分点位需要修复后才能作为非敏感用地使用。

(2)建议修复目标值及修复工程量估计

修复目标值:初步建议取其场地风险控制值为修复目标值,即:敏感用地情景下取0.23 mg/kg,非敏感用地情景下取0.71 mg/kg。

修复工程量估计:对场地内污染土壤的修复范围和修复方量进行了插值估计,结果显示敏感用地情景下和非敏感用地情景下的场地内修复方量接近,分别为73.38m3和72.90m3。

(3)修复成本估计及用地建议

参照《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13015-1991),本场地根据PCBs在不同介质中的含量,推荐采用按照不同浓度分别处置。电容器及包装物、中高浓度污染土壤、土壤水样焚烧处置费用合计250万元,低浓度污染土壤修复费用预计3.65-16.86万元。

从修复成本上考虑,不论该场地作为敏感用地或非敏感用地,费用差别不大。因此建议需要结合场地土地的价值等因素综合考虑场地规划用地类型。

(3)下一步工作建议

1)本次调查采集的样品数量较少,调查精度较低,仅能定性并保守地对场地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建议下一步进行更详细和深入的场地调查评估。

2)本次调查评估仅针对PCBs,建议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增加二噁英等其他相关监测因子。

3)本次龙泉地下封存点调查评估主要针对封存石棺周围土壤,未涉及场地外污染。所以,建议在下一阶段工作中适当扩大调查范围。

4)在未完成场地修复之前,建议加强场地管理,限制人群进入场地中,严格控制场地风险。

根据现有调查情况和证据,确定龙泉驿山泉镇项目场地内存在含PCBs物质电力设备埋藏地下封存点一处,检测结果表明存在PCBs污染环境风险隐患,需要对封存点及周围土壤进行修复,以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118

魏城变电站含多氯联苯(PCBs)电力设备疑似封存点调查工作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