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城市生長,文化煥新,國風流韻,墨舞湖湘。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心靈的歸屬,是角逐未來的力量源泉。2018年9月,紅網傳媒、紅網房產、中梁策劃推出“湖韻湘風”系列報道,走近各行各業的文化藝術大師,以訪談形式來觸摸湖湘的文化基因,發現身邊的美好生活,發掘城市新生的力量。

第一期,我們走近了《青瓷》的作者,著名作家、編劇、畫家浮石先生,來聽一聽他眼中的湖湘風韻。

浮石

紅網時刻記者 戴丹 長沙報道

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從大學教師,到千萬富翁,再到階下囚,他將大起大落的人生閱歷和感悟寫進了小說,成就了《青瓷》《紅袖》和《皁香》。現在,他是暢銷書作者、影視編劇、畫家,同時也是浮石文創公司的品牌主理人。

“湖南人讓外地人覺得可敬可畏的地方,就是霸得蠻,固執,這裏面其實有一種堅持的力量。雖然會有點不太開竅,但常常有捨身取仁之舉,這種霸蠻對於個人的事業,會是一種成就。”在浮石的眼中,這種霸得蠻的性格在他本人身上也有所體現:“我自己經常糾結於隨和與固執之間,遇事很難拿主意,一旦認準的事,又會不撞到南牆不回頭。”

浮石畫作

浮石文創:將書畫IP與商業IP相結合

有人說,浮石搞的東西蠻多:做生意,寫小說,編劇,畫畫,辦展,現在還正做着一個電商平臺……這位跨界玩得不亦樂乎的大忙人,最近又在幹些什麼呢?答案有些出人意料:浮石在賣酒。

這酒怎麼賣?辦酒廠?做渠道經銷商?開設品牌專賣店?是又不是。他生產酒、賣酒的念頭十六年前就有了,這些想法在《青瓷》中的胡海洋身上早已作了藝術呈現。

現在,浮石賣的其實是自己的文創IP——他將“浮石青瓷”註冊成商標,再用文創的方式將酒進行精心包裝,使其具備文化和藝術的內涵,然後以私人訂製的方式出售,多批次、小批量,滿足個人或者企業的個性化消費需求。

著名畫家黃永玉曾經給酒鬼酒設計過包裝和命名,浮石認爲二者是“互相成就”的關係,這也是他希望達到的目標:將個人的書畫IP與商業IP進行結合,實現雙贏。

“其實不僅僅限於酒,還可以是茶葉,或者其他任何具備實用功能的產品,都可以把它變成一個有文化藝術氣質的個性化的產品。這就是我們目前所作的工作。”浮石說,他想做出一個模板,一幅畫怎麼樣能夠成爲一個文創產品,如果未來有書畫家認可這種方式,而他們的作品也被市場認可,完全可以通過建立IP資源庫的方式,建立一個書畫家與企業、消費者的橋樑和紐帶。“這是我們在商業上的一種構想。”

浮石畫作

書畫一體,用寫作的方式畫畫

近幾年來,浮石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畫畫上,左手寫字,右手畫畫,陸續有上百幅書畫作品在全國的雜誌上發表。

“專業畫家畫人物、花鳥、山水,在技法上花大功夫,但那些不是我的追求。我在畫一幅畫之前,總是主題先行,先想好題款,再去組織繪畫語言。”浮石說,自己的繪畫作品,其實是文學、哲學、美術的結合,是在用寫作的方式畫畫,與世界對話。

“不是簡單地爲了畫畫而畫畫,我一定要有話可說。當我對一種社會現象,對人性的認識有了感悟,通過人們看得到的方式,如:具體的人物形象、畫面上配的文字,來表現。”

在他看來,繪畫是一種很好的載體和工具,可以把文學、繪畫藝術、商業三者結合起來,同時也順應了碎片化的傳播的時代特徵。

而對於自己現有的三種身份:作家、畫家、商人,浮石說,前兩種身份他是高度認可的。“小說這種載體,可以相對比較系統地表達對人性對社會的一些感悟,找到在情感上能夠深度交流的受衆。而畫畫,我認爲它需要有思想,有情感,需要有一種理性的思考。我不想成爲專業畫家的原因是,他們可能只想把畫在技法方面越來越成熟,或者在同行業中間樹立起個性與地位,這種個性主要是通過繪畫語言來表達的。而我的畫,主要是表達思想情感,和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寫書和畫畫完全是一體的,只是在成份上有所偏重而已。”

他同時表示,自己並不排斥被人叫做生意人,“沒什麼不好的。當下這個社會,不管我們承認還是不承認,每一個成年人都希望自己的行爲有價值,能夠用來被交換。當然,如果我的小說作品和繪畫作品,賣出的價錢能夠讓我的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我也是樂意讓商人的身份離得遠點的。”

浮石畫作

湖南人的娛樂精神可能是對“霸蠻”的修正

在常德出生、在湘潭求學,在長沙生活了20年,浮石對於湖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對湖南人的個性也有着深入的觀察。

“湖南人的性格中間,也有着矛盾的地方。都說湖南人具有娛樂精神,也可能是我們說到的霸蠻的修正,或者是一種拐彎,面對壓力的自我調侃、釋放與發泄。”

他同時也剖析了這種“萬事娛樂化”“極端娛樂化”特質的成因,“也可能跟商業的推動有關——最開始的歌廳文化,後來的影視文化,尋找某種商業文化的個性,形成氣候之後被誤認爲是湖南人的性格。但到底是商業推廣的成份多一點?還是骨子裏的性格使然,值得探討。”

浮石畫作

將文化融入建築,可能只需要一個符號

提到湖南的建築,浮石直言不諱,個性化的東西很少,看不出所謂地域的特質。

“所謂湖湘文化的氣質,不應該是固化的,但是如果要按我個人的想法,不要把事情複雜化,有一句話叫大道至簡,簡單明快。模仿徽派建築、蘇式園林,或者復古某一個年代的東西,可能都不對,簡單的直接的,能看出這個樓盤與另一個樓盤的不同,可能只需要某一個符號,就OK了。”

浮石說,如果要將湖湘文化融入建築,拿捏起來其實很有難度。但是,如果有某一個樓盤願意做這種思考與探索,仍然是很有意義的。

“可能一開始第一波的建築達不到理想的狀態,但是它有這樣的思考力,有這樣的一種探索精神,就是值得充分鼓勵的。證明它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它願意做精神層面的對接。有了這種想法,並且根據這種想法去實施,就一定會跟別的建築不一樣。”

浮石畫作

計劃2019年將《青瓷》改編成電影

在商海沉浮,對於一個現實主義的作家而言,他個人的生活經歷,會構成書的最主要的內容。“如果我從來沒有做過拍賣,沒有過03年到04年身陷囹圄的經歷,也不一定會產生寫作的原始的衝動,即便是要寫小說,寫的書也不一定是《青瓷》或者《紅袖》,而是別的一種東西。”

浮石表示,在文學上,他計劃要完成四部小說:青、紅、皁、白。目前《青瓷》《紅袖》《皁香》均已出版,而第四部以“白”命名的小說卻處於“休眠”的狀態。

“打算先放一放,主要是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第一是因爲從商對我的時間精力牽扯很大,第二,目前還沒有找到把我的新的生活提煉出來的新的視角,我需要找到一個好的切入點。”

在本次專訪接近尾聲之際,浮石還給廣大熱心的讀者推薦了兩本書。一本是《百年孤獨》,另一本是《青瓷》。

“《百年孤獨》是對中國一大批作家影響很深的一本書,我看過很多遍。它以某個村莊爲切入點,用魔幻主義的表達方式,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得非常混沌,厚重。”

浮石說,社會也好,人也好,包括宇宙也好,其實充滿着我們還未知曉的東西。我們以爲了解了一個人,瞭解了一個事件,瞭解這個社會,其實瞭解的都是一些皮毛。而用“混沌”和“厚重”來形容這種狀態,會比其他的詞更加客觀和準確。

“人們對非黑即白的社會判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有說一個事情一定是對的。可能你認爲是對的,我認爲截然相反,或者這段時間認爲是對的,可能過一段時間又錯了;或者對一種行爲,完全可以從正反兩方面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這種力量非常真實,讓你知道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氛圍中間生存和生活。”

對於自己的處女小說《《青瓷》,浮石也有着格外的偏愛。“因爲當時寫作的環境獨特,且毫無功利性,反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對現實生活的真實還原。”

按照他的設想,2019年,除了計劃將《紅袖》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外,還計劃將《青瓷》改編成電影。“當然,影視項目的落地很複雜,需要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一邊賣酒賣別的文創品,一邊籌備影視項目,搞大路。”

9月24日,中秋團圓夜,紅網攜手中梁爲益陽人民帶來不一樣的中秋盛宴,齊秦與您相約中梁·龍泉臺產品發佈會,爲銀城人民獻上一場聽覺盛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