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河馬在文章末尾講到步兵跟陸航飛行員的裝具問題,而正好在28日的軍事報道當中,在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蛟龍突擊隊”的訓練報道畫面裏,出現了一位畫風無比清奇,堪稱“空地結合”的戰士。

克塞!前來拜訪!克塞!前來拜訪!

  這位戰士身上的裝備重點,本應該是頭盔上那具新型四目全景夜視儀。之前出現在媒體上的國產YJN-1三目夜視儀微光元器件較爲落後,看來確實是沒被選上,而這款服役的夜視儀從外觀上看又和去年曝光的四目不太一樣。畢竟是CCAV,咱們能找到的最高清畫質也就這樣了,實在是沒法判斷究竟是哪一款。

去年曝光的國產晝夜兩用四目全景夜視儀,還是有些差別的去年曝光的國產晝夜兩用四目全景夜視儀,還是有些差別的

  不過引起大家真正注意的卻不是夜視儀,而是這位戰士的——頭盔!這種看上去就像個便宜貨的傢伙配上一直被詬病的“藍精靈”迷彩,網上對此的聲音啊,想不熱鬧都難。

真讓人頭大。jpg

  果然在這期軍事報道之後,網友們就順着這個“混搭”討論不休,大有將裝備部門批判一番的意思。從外觀上來看,這似乎是一款用於直升機飛行員頭盔,甚至還沒刷迷彩。話說直升機飛行員在頭盔上插個雙目夜視儀也是日常了,特別咱們在《空天獵》裏面已經看過範爺戴的那款,和這位戰士戴的好像有點接近。

  頭盔式夜視儀早在直十裝備之前就已經在用了

似乎有點像,但細看並不是似乎有點像,但細看並不是

  爲啥要用“飛行盔”安裝夜視儀呢?以美製GPNVG-18來計算,這樣一款先進的四目夜視儀是27盎司,大概765克,想靠繫帶捆綁之類適用於老式夜視儀的取巧方式安裝,顯然不合適,需要有NVG支架的新型頭盔。那麼這樣的頭盔,“蛟龍”難道沒有嗎?

  縱使90年代就山寨過美製雙目夜視儀,陸軍部隊還是有不少使用奇怪面部支架的“屌麪人”

  YJN-1三目夜視儀雖然性能一般,但優點是隻有375克,電源接到後面基本不佔重量,加個鉤子、繩子套裝就行,不用新買頭盔

  這時候就得說一下,和前一陣子火爆的電影《紅海行動》裏的“蛟龍”相比,現實中的蛟龍突擊隊,其裝備雖然不能說不如陸軍同僚,但對比電影中的“蛟龍”形象。。。。。。顯然是和方便麪包裝上說的一樣——“僅供參考”。

  “蛟龍”在媒體上有限的幾次出鏡,基本上都是用着配發老款裝具的傳統造型,和已經大批裝備FAST/MICH等形式頭盔的武警特戰和部分陸軍特戰(如新疆軍區)來比相差還是有點大的——當然也要指出,陸軍部隊裏一些人把QGF-03本身穩固程度就有些不足的三點懸掛,自行更換爲更古老的兩點懸掛,這個真的不應該。

  紅燒牛肉麪的包裝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境——高切的FAST盔好比包裝上的龐大牛肉塊

  現實中的蛟龍——“大家好我們用的是和普通步兵部隊一樣的QGF03頭盔”,似乎沒怎麼見過他們使用自行採購裝備的樣子

  自行採購裝備在採購手續、資金來源等等方面都是很蛋疼的,越接地氣的單位越有辦法,所以裝具騷氣程度肯定是公安特警>武警>陸特/空降>陸戰隊,這個海特嘛,emmm……而且配發自產的新型裝備總有個先來後到,肯定是滿足反恐特戰任務需求最緊迫的單位咯。

武警在閱兵上展示“15式武警通用頭盔”武警在閱兵上展示“15式武警通用頭盔”
頭盔實物頭盔實物

  15式武警通用頭盔是很先進的,懸掛系統中減震襯墊爲記憶海綿,並應用了先進的四點+頭箍(也就是俗稱的FAST式)設計,佩戴非常穩固,往頭盔上加掛各類附件,不會因爲作戰人員的劇烈運動而偏移變形,這一點對於加掛附件有很大的關係。

  否則就這樣,QGF-03盔的三點懸掛不適合加掛附件(已經晃夠嗆了),只好“請”來個大盔掛夜視儀

  長征七號返回艙搜救時出現的專業地面部隊,頭盔是MICH(模塊化集成通信頭盔)的形制

  《紅海行動》給我們的印象很豐滿,現實卻相當骨感。軍事報道鏡頭裏的“蛟龍”,本來應該一水的四點懸掛、FAST懸掛的頭盔,再讓咱們幀察一下這麼屌的夜視儀到底是誰家出品的,結果卻是這個03叢中一點“飛”,就很尷尬了。

  回到前面的問題,“蛟龍”到底有沒有配發能掛四目夜視儀的頭盔呢?

  上天入海如蛟龍,或許真是“飛行盔”?

  對於海軍特戰來說,和水打交道是主業,但也經常是要“上天”的……雖然只是坐飛機。現在海軍陸戰隊都有直升機了,那麼“蛟龍”能接觸到飛行盔也很正常。

儘管此盔顯然非彼盔。。。。。。順便他的飛行服似乎是我提到過的原版貨儘管此盔顯然非彼盔。。。。。。順便他的飛行服似乎是我提到過的原版貨
畢竟都是特戰,機降、空降,蛟龍也是要乾的畢竟都是特戰,機降、空降,蛟龍也是要乾的

  飛行員都有飛行頭盔,從事給國產裝備找爹行業這麼多年,咱也是駕輕就熟了。雖然咱不知道是哪家單位山寨的,但從外形上來看,咱們戰士戴的這款頭盔非常的髪國。

注意後座哥們兒注意後座哥們兒

  法國和美國都有類似的兩款頭盔,造型大差不差,不過法軍戴的多些,原廠家法國加萊名氣也比較響

  國內廠家甚至還山寨了一款,加上了夜視儀打算給陸航部隊使用。

2004年的新聞……2004年的新聞……

  高跳低開真豪傑,缺盔只好先對付

  不過如果真是特戰隊員從飛行員那裏借過來一個頭盔,還是讓人感覺有些奇怪。畢竟這個頭盔並沒有批量裝備飛行部隊,有這尋摸的工夫,完全能去地方特警或武警特勤單位薅一個排的好頭盔了。突然進入姿勢盲區,咱們只能求助於裝具圈的大佬,沒想到大佬給咱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這!不! 是! 麥! 克! 風!這!不! 是! 麥! 克! 風!

  大佬判讀認爲,這個黑色的部件,其實是連接氧氣面罩的面罩銷。也就是說,雖然本體還是一個“飛行盔”,但它其實是專門用於傘兵頂級技能——高跳低開(也就是常說的HALO jump)的傘降型號。

  由於跳傘需要防止傘具與頭盔發生鉤掛,所以頭盔上突出的部分如麥克風、金屬面罩銷都需要修改,這就變成了一個塑料蓋子。高跳低開開傘那一下很猛,可沒那麼多機會挽救,防鉤掛自然變得非常重要。

HGU-55/P高跳低開頭盔,連接MBU-12氧氣面罩HGU-55/P高跳低開頭盔,連接MBU-12氧氣面罩
向大佬低頭。jpg向大佬低頭。jpg

  咱們看看另一個鏡頭裏一閃而過的這位戰士,頭盔上那部分確實不像是麥克風。

  雖然知道模擬的是突入狹小昏暗空間打CQB,但演習場較簡單的條件,使得大白天掛着夜視儀還是很出戏

  而自打汶川地震中,空降兵15勇士那次4999米無氧一跳(再次闢謠,無人犧牲)之後,我軍對空降裝備開始更加重視起來。從前面的分析思路來看,這可能是國內仿製加萊飛行盔之後,衍生出的一款專用HALO型號,而且已經少量交付特種作戰單位使用。

  光這麼說還是有點沒底,畢竟看着這個顏色有些心虛,咱們看看外軍是怎麼使的。美軍的圖實在難找,而且還被遊戲裏的士官長污染了搜索引擎關鍵詞……不過好在有澳大利亞SASR使用同款HGU-55/P進行HALO Jump的照片。可以看到國外特種部隊在使用這種基於飛行盔發展而來的HALO盔時,基本上也是這個德行。

澳大利亞SASR進行高跳低開訓練,盔上倒是也沒有刷迷彩,看着大差不差澳大利亞SASR進行高跳低開訓練,盔上倒是也沒有刷迷彩,看着大差不差

  海豹嘛,沒圖沒關係,萬能的某寶上有兵人出售,咱就着兵人來看看:

  水鬼+四目夜視儀+HALO盔,合着蛟龍這造型出處還是有原型的啊?看起來確實很酷,但實際操作的時候,跳傘前大概率還是要先把夜視儀摘下來的,主要還是爲了防止傘具鉤掛。

  具備一定防護能力的HALO盔,可以說是特殊的“運動頭盔”,畢竟要保護人員進行高危的高跳低開傘降行動,本身比較笨重也可以理解。而特種作戰,則要求攜帶裝備足夠輕便,以維持人員的高機動性,所以特種兵HALO跳傘完了,把跳傘用的“飛行盔”換成奔尼帽等野戰帽、或者正常頭盔,是最常見的。

  而戴着HALO盔進行作戰的情況,就非常罕見了(比如上面海豹兵人展示的黑燈瞎火往水裏跳的場景)。至於咱們的“蛟龍”這麼亮相,那還不是被逼無奈嘛——

  ——難道用這個老式懸掛的頭盔,再掛個一斤半重的玩意兒在前頭?既然新盔還太少,那還就得繼續戴着HALO盔了

  “翱翔潛行世界中,上天入地如蛟龍”,蛟龍突擊隊雖然沒能和《紅海行動》裏面一樣要啥有啥,但裝備也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到了比較齊全的。HALO盔畢竟是一種較爲高大上的飛行盔,而且有了海豹和SASR打底,國產貨這下子看起來似乎也沒那麼奇怪了。

  當然僅憑軍事報道,尚不能輕易下結論。咱們還是期待有更高清的畫面來證明,我軍這些特種部隊的裝具不僅沒有繼續落後而不自知,反而還偷偷地進步了一點點呢……(作者署名:揚基幀察站)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