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戰犧牲的第一位將軍韓家麟


人們通常認爲,1937年“盧溝橋事變”中犧牲的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是抗日戰爭中最早殉國的將軍。而鮮爲人知的是,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東北抗戰中,黑龍江抗日義勇軍總參議韓家麟少將便爲國捐軀,成爲中國抗戰期間犧牲最早的將軍。

東北抗戰犧牲的第一位將軍韓家麟


打響抗戰第一槍

韓家麟,號述彭,祖籍山東黃縣(現爲山東省招遠市),祖輩闖關東來到了吉林省梨樹縣小城子鎮河山鄉河山村。

1914年冬,梨樹縣土匪猖獗,時任民國中央騎兵第二旅三團三連少校連長的馬占山帶領部隊奉命來到河山村剿匪,並把連部設在韓家大院。韓家麟的祖父深受土匪禍害,非常支持馬占山的剿匪行動,把家中適齡男孩都叫出來,讓馬占山面試。馬占山一眼便相中了聰明伶俐的韓家麟,並向韓家請求,收韓家麟爲義子。16歲的韓家麟便跟隨馬占山開始了軍旅生涯。

1931年11月4日早晨,日軍第二師團步、騎、炮兵1300多人挾漢奸張海鵬部,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直趨江橋(嫩江鐵橋),驅趕中方修橋人員,迫令守軍後撤,並強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國軍隊陣地發起猛攻。出乎日軍預料的是馬占山沒有執行“不抵抗政策”,毅然奮起抵抗,激戰三晝夜,擊退日軍多次進攻,日僞軍死傷慘重,狼狽敗退,取得了我軍自“九一八”以來的首次大捷,打響了武裝抗日的第一槍。這就是馳名中外的江橋抗戰。

東北抗戰犧牲的第一位將軍韓家麟


宣揚抗日

1930年,韓家麟在瀋陽上軍校時,認識了李繼淵。兩人經常在一起暢談理想,探討時局。兩人相見恨晚,無話不談,來往十分密切。其實,李繼淵是東三省中共地下黨負責人之一,以教師身份爲掩護開展地下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經韓家麟介紹,李繼淵在馬占山義勇軍中擔任中校祕書。

李繼淵加入馬占山的部隊後,使韓家麟有了得力的幫手,兩人形影不離,在部隊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鼓勵官兵們振奮抗日士氣,堅定了馬占山的抗日決心。1932年2月,韓家麟接任黑龍江抗日義勇軍參謀長職務,爲馬占山迷惑敵人出謀劃策。從江橋抗戰正式打響到1932年2月,馬占山沒有得到南京政府一兵一卒、一槍一彈的支援。面臨日軍合圍、孤軍奮戰的嚴峻形勢,馬占山與韓家麟商議,爲保住實力,以圖東山再起,施臥薪嚐膽之計,暫時接受僞滿的任職。馬占山利用僞省長的身份,籌集了一部分軍費和軍事物資,祕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備抗日之用。

東北抗戰犧牲的第一位將軍韓家麟


犧牲後被誤認爲馬占山

1932年6月,日軍集中兵力,沿齊克、呼海兩鐵路夾擊馬占山部隊。馬占山部則越過呼海鐵路,在慶城一帶同日軍激戰。激戰三晝夜,馬占山部傷亡慘重,於是馬占山與韓家麟決定各帶一部,分兩路突圍。韓家麟和李繼淵率領官兵百餘人和馬馱子50多匹向北突圍,以吸引日軍主力,掩護馬占山。

韓家麟和李繼淵等人經過一天的急行軍,到達海倫縣羅圈甸子南七八道林子宿營。不料午夜之後,日軍追兵趕到,將他們團團圍住。經過一天的激戰,韓家麟、李繼淵及全體官兵壯烈殉國。因爲韓家麟身材、相貌酷似馬占山,身上又攜帶馬占山的名帖、印章和溥儀送給馬占山的玉質鑲金名貴煙具。日軍誤以爲韓家麟爲馬占山,把其首級割下懸掛於海倫縣城上示衆,後送至東京,並將擊斃“馬占山”的消息上報陸軍省和天皇。僞滿及日本的新聞單位也作爲頭號新聞報道,慶賀“勝利”。沒想到40多天後,馬占山“復活”,帶領餘部走出老林,來到龍城縣城,又舉抗日大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