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天文学史有一件大事,留美的中国学生张钰哲于1928年11月在美国叶叭士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

点击查看原图

  20年代,张钰哲在美攻读博士学位。他利用叶凯士天文台的60厘米反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侧,当他检查拍摄的一张底片时。意外地发现一颗条状的星象。这是不是一颗小行星,他并无把握。他又继续了一个月的观测。并对此进行了精确的计算,证实这是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小行星的名字多是神灵、国家或伟人的名字。看过小行星表,除了139号小行星的名字叫“九华”是清朝一位摄政王命名的,而发现者并不是摄政王,而是一位名叫华生的美国人。这样,张钰哲果断地将这颗编号为1125号的小行里命名为“中华”。

  从美国留学回来之后,张钰哲直到50年代才有机会再看看他的“中华”。1957年10月,他利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60厘米望远镜寻找这颗有20余年未再见面的小行星。这一期间,他与同事已发现了好几颗小行星,其中有一颗酷以“中华”的小行星,但他仍不能肯定这就是“中华”。针对这一观侧结果,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阐述这个问题。

  到1977年(又过了20年),“中华”的踪影仍未观侧到,但是张钰哲对1957年那顺酷似“中华”的小行星有了很好的观侧结果。为此国际小行星中心决定用这颗“赝品”替代“中华”,这倒成了一个在中华大地发现的“真中华”了。

  “原中华,仍在太空荡游吗?但愿未来的观测可再睹“原中华”的丰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