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一說過年,除了喝酒喫肉拜年外,另外一個重頭戲就是放鞭炮了。不用的時段放鞭炮有着不同的寓意。小年時候放鞭炮是爲了祭竈。除夕放鞭炮那是祭天神,或者說是辭舊。正月初一凌晨0點時候放鞭炮,這是爲了迎接財神,也叫迎新。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在山東的沂蒙山區,從年三十開始,家家炒好菜擺上敬神桌,供養自家五輩己故世的前輩。供養的是自己前五輩己故人,供養的神位牌有幾位就用幾炷香,到村外找個清靜地方點燃香火併口中念說:過年了,請先祖前輩回家過年,保佑全家平平安安。然後把香點燃,等待初一初二家族及好友鄰居前來拜年叩頭。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年三十爲請家堂,年初二下午呢就送家堂了,每家每戶從供桌上取走先輩的牌位並準備好的紙錢連同爆竹臨走前也是先點燃好香,還是每己故前輩一柱香,一個家族都在一塊送,把牌與點好的香拿着還有準備好的紙錢,提着餵馬的水與家族到成塊,把牌位與紙錢按長輩的輩分與年領低次罷放在裏間,燃放各種爆竹。

準備好之後就開始燒紙及牌位,燒完後飲馬,再後開始燃放爆竹,最後叩頭散夥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但是放完鞭炮,一地紙屑,總要清掃。但是有的日子的鞭炮可以清掃,有的時候卻掃不得。

在南方的農村,講究的是初一之前的鞭炮紙是可以掃的。因爲除夕前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掃乾淨家裏每一個角度,這也意味着把家裏一年的髒東西和晦氣都要掃掉。所以三十之前的鞭炮紙掃出門,是沒問題的。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而正月初一的子時一到,也就是除夕夜裏的十二點,這時候再燃放的爆竹,一直到初三的,就都不能掃了。爲啥呢?鞭炮的紙都是紅色的,炸了的鞭炮紙鋪滿地面,又紅又厚,越多越厚象徵着財富越多,也就意味着來年的財越多。這時候誰家的鞭炮聲最響亮,最長久,就寓意着他們家來年的財運更好,若是把這一地的紙屑掃出去,那就有驅除財富的意思了。也把自己一年來的好運和財富都掃走了。因此,在初一到初三,大家對掃地都很忌諱。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過年了,免不了大傢伙在一起聊天喫東西,也會產生不少的果皮紙屑,如果實在很髒的話,初四再掃。並且也不能掃出門去,要由內向外掃,找一個角落先放着,初五一過再清理出去。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其實初一除了不能掃地外,還不能洗澡洗頭,要在年三十那天洗乾淨,換上新衣服,還不能動剪刀,下地幹活也不行,不然未來的一年就代表是勞碌命。

長見識了!大年初一的鞭炮紙不能用掃把往外掃?

當然更不能罵人,新的一年要說吉祥話,比如恭喜發財,長命百歲之類的。雖然各地的習俗都有不同,但是喜慶吉利都是大家盼望的。隨着城市化的推進,過年的細節各地也大體相似了,很多細節也沒有以前要求的那麼多了。

不過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習慣,說是迷信也好,封建也罷,其實無非就是圖個好兆頭,這也是春節必要的一種儀式感,您說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