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父亲一样爱上了大自然。从此,我也和父亲一样爱上了大自然。

父亲节快乐

Happy Father's Day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有一种超级英雄,叫做父亲。

如果说母爱如水,细腻温柔,那么父爱如山,深沉厚重。

有时候,他表达爱的方式,总会显得“九曲十八弯”。他不会说爱你,但总在默默看着你成长,在关键时刻显露出那份埋在心底的爱。

在每个子女眼中,父亲都是一生仰望的高山,父亲教会我们的那些事,终生难忘。

今天是父亲节,团结君整理了几位民主党派领导同志眼中关于父爱的回忆。在这些父亲的身上,或许您也能看到自己父亲的影子。以此,祝福所有父亲节日快乐!

何鲁丽忆父亲何思源:

和父亲一样爱上了大自然

何鲁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原主席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何思源

何鲁丽的父亲何思源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曾赴美国、德国、法国留学。回国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1946年任北平市长,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事。以下是何鲁丽对父亲何思源的回忆——

父亲在有暇时,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记得我最爱听的是《西游记》。父亲讲得绘声绘色,讲到孙猴子斗智取胜时,我们都开怀大笑不已。以后我自己读《西游记》时,发现我父亲还自加了些情节。这些情节显示了父亲性格中风趣的一面。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何思源一家合影

父亲性情喜动,但他的动中也有着静的韵味。每天早早地叫我们随他去登山或沿白沙河漫步。在这里,他教会了我认识麦、豆、高粱、玉米。父亲会耐心地带着我这个从喧嚣大城市里来的孩子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他会停步让我注意天空中形态各异的行云,指给我看飞过的山雀,让我静听它们在树间的啾鸣;带我在山溪中寻找光滑多彩的石子……从此,我也和父亲一样爱上了大自然。

1939年初日本侵略军进犯鲁北,父亲等退到临渤海的垦区。这里多是盐碱地。一时在这地区又集聚了众多机关,山东省国民党的党政军干部、部队等人员,吃饭就成了严重问题。父亲和大家一样吃豆粒,喝口水。父亲当年身体也虚弱,经常失眠,药物又奇缺。我在鲁南的夏天经常生病……母亲为给我们增加营养,亲自养了头奶羊,每天挤羊奶,父亲都不喝,而让我和妹妹喝。

成思危忆父亲成舍我:

对子女实行“三不干涉”政策

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成思危的父亲是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从事新闻业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以下是成思危对父亲成舍我的回忆——

记得十二岁生日那天,我兴致勃勃地拿着新买的纪念册到位于北平西长安街的世界日报社,在父亲的办公室里找他题词。他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了“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我当时就猛然醒悟到,这四个字不仅是他对我的殷切期望,也正是我心目中父亲的形象。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成思危(右一)与父亲成舍我、母亲、妹妹合影

父亲一贯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当我四岁时就教我读唐诗,六岁时就给我讲“资治通鉴”中的故事。

父亲是一个感情不轻易外露的人,但在他心中却是情深似海,这种深情厚意只有在事后追忆时才感到它的可贵。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成舍我

父亲从小就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不苟言笑。他时常鼓励我们要独立自强,不要依赖父母。1979年我与他见面时,他说对子女实行“三不干涉”政策,即一不干涉子女的政治倾向,二不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三不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我想,正因为他对子女志向的尊重,使得我们子女各有发展和成就,从而也体现了他对我们最深沉的爱。

严隽琪忆父亲严家显:

教育报国情怀给我很大影响

严隽琪: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严家显

严隽琪的父亲严家显是著名的昆虫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留美,回国时,正值抗战,国运衰微,他立志教育救国,筚路蓝缕创办了福建省立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前身)。以下是严隽琪对父亲严家显的回忆——

我脑子里对父亲的记忆是片断的、零碎的。父亲去世时,我们5姐妹,最大的9岁,最小的2岁。

父亲只停留在我母亲的叙述中,以及父亲的学生对他的回忆里。但是,他那种教育报国的情怀,对我无形中起了很大的影响。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中的严家显先生铜像

1949年,父亲曾面临两个选择:到台湾去,还是留在大陆?父亲选择留下,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事业。

父亲讲课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上昆虫课时,他常常不用看黑板,侧着身子一笔就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昆虫来。后来我也当老师,上好每一堂课,练好基本功,成为我对自己的要求。

陈竺忆父亲陈家伦:

激发了我对医学的浓厚兴趣

陈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陈家伦

陈竺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陈家伦是国内内分泌界的顶尖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以下是陈竺对父亲陈家伦的回忆——

我的父母亲都是上海瑞金医院的医生,他们经常给我寄来一些医学书籍,每年冬季回上海探亲时,我还会在瑞金医院中医科、内科门诊短期“跟班”,这激发了我对医学的浓厚兴趣。

父亲节|民主党派主席眼中的慈父

杏林伉俪陈家伦、许曼音教授

我的英语学习主要靠两本教材,一是中英文对照版的《毛主席语录》,另外一个是我的父亲在上海给我订阅的英文版的《中国建设》月刊。当时的《中国建设》每期定价是一元钱,在每月生活费只有七八元钱的那个年代,这笔支出可以说是“巨款”。父亲要求我把每期关于医学的文章翻译出来寄回家,他批改后再寄回给我。这种“鸿雁传书”的方式一直持续了5年时间,贯穿了我的整个知青生涯。

作者 _ 团结君

本期编辑 _ 孙靖琪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